小学一年级上册体育教学设计(三篇)
2.游戏:钓鱼
教学目标
1.有不同姿势起步的初步体验,以游戏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创造性实践中感受运动的乐趣,获得运动的心理体验。
3.初步养成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培养诚实守信、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等优秀品质。
指导思想
1.这是根据课程标准设计的新教材示范课,试图以目标的达成来指导教学内容。把理念放到教材里,就是“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激发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并体现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2.在班级结构、组织形式、师生参与、游戏开发创新、体育文化传播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尝试。
课程设计
一年级学生对体育课特别感兴趣。他们有很强的表达欲,在班里有很强的竞争意识。他们喜欢学习、活跃、模仿和玩游戏。而他们对学习技术动作兴趣不大,认知浅薄,注意力不够集中,情绪不稳定,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难以持久,这是他们的软肋。根据这些特点,它们在设计时总是新鲜的,内容也是多变的。通过老师的控制,让学生始终处于学习、锻炼、娱乐的状态。在整个班级中,我们始终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目标和归宿,为学生营造平等、民主、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体验、创造思想和感受,达到目标要求。
教学过程
1.第一本教材用歌谣和音乐营造学习氛围,是这节课的前奏。
(1)队列形成
一年级学生课堂的组织要能放能收。释放,可以活得不乱;接近,可以均匀。本课程改变了口令指导的训练模式,采用歌谣的方式进行训练。
老师:稍息!
生:(齐声背诵)挺胸向前看。
老师:注意!
生:站好是关键。
老师:向右看——齐!
生:调整小步子,伸出右手一臂宽。
老师:向前看!
学生:老师叫我往前看,我跟老师一样往前看。
用这种方法,动作统一了,要领记住了,队伍建立好了,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2)游戏“快速寻找同伴”
游戏中,学生边跑边唱“跳绳”,根据歌曲中老师发出的信号做出反应,寻找同伴。通过这个游戏,同学之间的友谊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也拉近了。手术中,我并没有过分强调寻找同伴的时间。每个学生都很积极,有的找不到合适的,也能和老师结成同伴。有些看起来有点慢,但是每个人都成功了,每个可爱的小脸上都有灿烂的笑容。
(3)模仿练习
伴随着音乐,老师模仿课本上的五段模仿练习,然后根据小学生爱模仿的特点,让学生根据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动作创作“金丝猴练习”。老师总结了学生创造的各种生动的动作。最后,在西游记主题音乐的伴奏下,师生们做了“金丝猴操”。
2.第二册教材,让学生在创意练习和游戏中找到乐趣,师生一起唱主角。
(1)以各种姿势开始
这是本课的主要教材,使用五种不同的姿势开始练习,也让学生创造几种。学生们非常热情地模仿出发姿势,老师也采用了他们不同的出发姿势来激发他们的热情。在教材的处理上,我们不在各种姿势的细节上花太多时间,而是让它们在线后起跑,不犯规,快速起跑,快速摆脱静止状态,不偏离目标向目标跑去。跑步距离分别限定为15m、20m、25m、30m,末端拉一根高约1m、宽约20m的水平绳,间隔分别为1.5m有一朵小红花,每次练习出发姿势时改变距离。此外,还采用在胸前贴“纸鸽子”的方法,让学生练习起跑,老师也参与其中,让课堂显得轻松活泼。
(2)游戏:钓鱼
将教材中的游戏“钓鱼”改进,改名为“钓鱼”,将一个“池塘”改为两个“池塘”。老师第一次扮成渔夫,其余同学扮成鱼在池塘里走,被抓的站在池塘四角。在学生们学会如何玩这个游戏后,每组将选出两名学生作为“渔夫”,呼啦圈将被改造成渔网。只要在比赛中被抓到肩膀以上,就会被“抓住”。此外,在“池塘”中间设置“安全岛”,可容纳4-5条“鱼”休息,但休息时间不能超过10秒。这个游戏很受学生的欢迎。
3.感受第三册教材中的藏文化内涵,以优美的音乐和舞蹈结束,结束整节课;
藏族的“锅庄舞”被选为整节课的结尾。伴随着阿东拉伊的主旋律,学生们和老师一起跳舞,用弯腰撅嘴、甩袖子、挥动手臂等藏族舞蹈特有的动作挥动手臂,让人仿佛置身于草原上、篝火旁,身心得到放松。
偏激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高一二班共有46名学生。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喜欢接受新知识,但注意广度短。男女生活活跃,组织纪律性观念不强,但表达欲强;同时模仿能力强,但对基本体育活动的概念和方法知之甚少。所以基本活动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动起来,学习一些简单的动作和方法,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为进一步学习各种体育活动的技术和技能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重视趣味游戏的教学,在其中开展组织纪律教育。
二,教材分析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目的是提高小学生身心素质,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贯彻健康第一,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
3、根据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一级和五级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制定本计划。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基本动作的简单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正确的姿势,发展身体活动能力,促进新陈代谢和正常生长发育,增进身体健康。
2.在体育活动中,学生感受到友好合作、团结友爱的情趣,体验到各种体育团体丰富的心理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带来的自信和健全的人格心理。
3.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协作、守纪律、勇敢顽强、热爱生活、积极主动的优良作风和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
第四,教学措施
在低年级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地了解一年级学生的情况,如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理解力差等特点。一般来说,一年级的小学生大多来自幼儿园。他们掌握了排队、立正、稍息、对齐、报数、原地转身等一些简单的队列队形方法,以及步、走、跑、跳、投、爬等自然动作和主动游戏,但对体育知识的概念还不了解。因此,在安排高一的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行动基础,即接受能力。教师应加强:
1,理论学习,深入研究新课改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多利用宣传栏和广播电台等形式,表扬学生良好的体育成绩和思想品质,鼓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3.打破学习,改进练习方法,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让小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简单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4、多游戏和体能练习,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运动水平。
提索
题目1: 1,左转(右转)
2、游戏:双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站姿和良好的行军习惯。
2、通过队形队列,让学生养成动作正确、反应迅速、整齐一致、服从集体、服从指挥的良好作风。
3.通过游戏发展学生的力量和倒走能力,提高有氧耐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教学过程:
首先,开始上课
1,集合排队
2.向老师和学生问好
3.宣布课程内容
4.安排实习生
第二,阶级
1,老师讲解了左转(右转)的动作方法,并进行了演示。
2.学生分组练习
3.教师的个别指导
4、集体评价,老师纠正错误。
5、玩游戏:双反。
老师解释了游戏规则
b、组织学生玩游戏
第三,下课
1,集合排队
2.组织学生做放松练习。
3.教师总结
4.师生再见
话题2:
1,各种方式(来回)滚动2,游戏:钻跨栏跑
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的灵活性、灵敏性、协调性和基本活动能力。
2.通过游戏,发展学生下肢肌肉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提高速度素质,培养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过程:
首先,开始上课
1,集合排队
2.向老师和学生问好
3.宣布课程内容
4.安排实习生
第二,阶级
1,老师讲解并演示了各种滚动方式(来回)。
2.学生分组练习。
3.教师巡回指导
4.老师集体点评,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5.玩游戏:在钻杆上跑。
老师解释了游戏的规则和方法
b、老师组织学生比赛。
第三,下课
1,集合排队
2.评论这一课。
3.师生再见
4.收拾好设备
话题3: 1,模仿动物爬行2,游戏:青蛙抓昆虫。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促进学生身体各部位肌肉、内脏、上下肢的力量、灵敏、素质的发展。
2、通过游戏,发展身体平衡能力,提高力量、协调、灵巧、灵活等身体素质。
教学过程:
首先,开始上课
1,集合排队
2.向老师和学生问好
3.宣布课程内容
4.安排实习生
第二,阶级
1,老师讲解模仿动物爬行的动作方法。
2.学生分组练习。
在实践中,采用游戏法,通过情境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玩游戏:青蛙抓昆虫
老师解释了游戏的规则和方法
b、老师组织学生比赛。
第三,下课
1,集合排队
2.在这堂课上评论。
3.师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