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游戏是孩子的作业”

1.儿童

2.游戏的语言

“游戏是孩子的作业”——这是这本书的标题,也是开头的第一句话。其实看到这些词我并不陌生。早在大学和工作中,我就听过太多类似的话。比如“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是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游戏点亮快乐童年”……那么我在作品中看到的游戏是什么状态呢?比如在集中活动中,为了增强兴趣,增强孩子的参与性,老师设计的游戏;过渡阶段,为了规范套路,更好的衔接下一阶段老师组织的游戏;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自己选择玩游戏...但这本书里提到的幻想游戏,往往被我们忽略了。通过阅读一两章,我深深的感受到幻想游戏对于孩子是如此的重要,而对于老师来说,这是一个我们不应该忽视的游戏。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孩子自发的,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游戏,孩子是主体,是最常见的,可以开发他们的能力,可以和其他游戏结合。这样的游戏是孩子的作业!

我在想,在工作中,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我能做些什么?

首先是观察、倾听和记录。观察他们的行为,听他们的声音,然后通过图片和文字记录这些东西。只有有了这个开头,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其实我一直在这么做,但显然不够深入。起初,我会被他们幼稚的话语所吸引。有些故事很有趣,我会记在心里,分享给同事和父母。有些故事更有教育意义,我会把它们写在每个月交上来的论文里。有些故事让我印象深刻,我会写在日记里。但是我发现我在录制的时候太主观了。我先定义了他们的行为,然后选择我需要记录的东西,而不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思考。?

其次,仅仅记录是不够的。也要理解他们的行为意图,感受他们的情绪强度,把自己当孩子看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他们,才能尊重他们,信任他们,支持他们!

最后,是给他们提供空间和时间。幼儿园有一套时间表,时间段集中的户外活动配合得天衣无缝。当然,幻想游戏是没有时间段的,但是只要你给孩子一个轻松的氛围,他们随时都有可能开始。比如最典型的就是区域活动,但我这里要说的是过渡环节。开了一个教研会,讨论如何让过渡环节有序进行。老师们出了很多招,组织了招数,各种游戏,目的就是不闹,被动等待。我觉得不出声是一种被动的等待。孩子在厕所里的对话,吃水果后的聊天,是他们最放松的时候,就像小学课间的十分钟。我在转换中没有太多的技巧和游戏,所以这次能还给他们,听他们的对话,和他们聊天,观察他们自发的游戏,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当然,那天我没有说话,但我觉得这是个好办法。

(2018.7.19)

3.夏洛特和灰姑娘

4.第一步

“五岁小孩玩奇幻游戏是不是太大了?幻想游戏对于那些要上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会不会太幼稚了?”

看到这句话我不禁笑了,因为我以前也有过类似的想法。那天我问瓶子,这些孩子下学期还在大班吗?瓶子点点头。其实我在想,他们不是都要上一年级吗?再来这样的剧会不会很幼稚?后来我觉得参加戏剧活动不应该以孩子的实际年龄来划分,而应该以参加戏剧活动的时间来划分。现在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幼稚,那么戏剧活动的寿命有多长呢?三年?六年?游戏过了年限该不该中断?如果没有年限,在后续的戏剧活动中应该如何设定目标和选择素材?游戏是孩子的功课。这里说的“孩子”有年龄限制吗?

“孩子天生擅长讲故事。他们创作一部文学作品就像我翻书一样容易。”

孩子天生擅长讲故事,因为他们喜欢幻想,他们有天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我觉得也需要后期积累。生活经验和故事的积累,就像班里流行的《夏洛特的网》、《灰姑娘》、《逃跑的兔子》一样,会让他们有更多的“种子”,创造出更丰富、更个性化的花园。他们在这些故事中寻找自己的兴趣,要么是友谊,要么是爱情,要么是权力,要么只是乐趣,但不管怎样,他们都用“幻想来抚慰自己的焦虑,重新调整自己的步伐,走向正确的道路。”

所以我觉得,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真的要摒弃那种“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问题和途径。孩子可能听不懂,也不感兴趣。让这些故事成为他们的种子。也让这些故事在心里留下话题,可以在人生成长过程中提供认知自我的重要线索。不要直接告诉孩子所有问题的答案和中心思想,也不要全盘托出。让他们发现自己的创造力,成为创造故事的大师!

(2018.7.29)

看完5678

诞生于厕所的作品

这四章很精彩。有很多金句让我感触颇深。有很多故事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奇幻游戏。我想分享一下我看完那句“奇幻游戏把孩子推向诗歌的巅峰,使他们超越日常水平,被认为是精通读写的原始之路”和雅丽老师的故事。

某天上半天活动,该上厕所了。渊源从厕所跑出来,像发现了秘密一样对我说:“邓枭枭老师说你像一朵花!”她的表情和语气似乎向我告发了她姐姐。可能她觉得厕所不能大声跟孩子说话,还在逗老师。我笑了:“因为我漂亮?”(我把它做成一朵花)这时,笑笑走到我面前说:“邓老师,我把你的名字连成一首诗了!”"我很好奇:"真的吗?快读给我听!”:“邓老师像一朵花/每天早上教我们/很幸运。“听说花是小女孩们最喜欢的东西,我很开心。她可以把我比作花朵。她应该很爱我,感受到我的快乐和辛酸。我听后,当着一群围观者的面表扬了她,鼓励她继续创作。

后来,她在艺术区的活动中完成了后半部分。我记得她开心地向我招手:“邓老师,过来,我说,你帮我记下来。

邓老师像一朵花。

每天早上来教我们。

有时候给我们讲故事。

有时候带我们玩游戏。

快乐的一天发生了。

放学了

再见,邓老师。

第一次被写进诗里,激动得差点哭出来,我明白了她诗里蕴含的情感和技巧。

?第一句,她用了花的形象,因为她最爱花,她爱我。我帮她录完之后,她问我,这是“花”字吗?然后我在“花”字旁边画了一朵花和一个爱。在中间部分,她用了“有时...有时候……”。我想我给他们讲了“鳄鱼爱上长颈鹿”的故事。鳄鱼爱上长颈鹿后,有时会冻得发抖,有时会热得晕倒。她记得这句话吗?末了,她说:“邓老师,再见!”这句话让我体会到的是晓晓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相聚的时候可以用心享受,离别的时候可以突然说再见!当时还有两三个月就毕业了,我以为晓晓已经做好了当小学生的准备。毕业那天,她一定会过来抱我说:“邓老师,我爱你!””我也会微笑着挥手对我说:“再见,邓老师!"

?我把这首诗分享给了全班同学,把这个故事分享给了晓晓的妈妈。晓晓似乎对创作很着迷。

?有一天,圆圆从厕所里跑出来抱怨:“邓老师,笑笑说老鼠吃了你的衣服!”“我很疑惑,看见笑笑在厕所里和小朋友玩:“小老鼠,吱吱/想吃邓老师的衣服/邓老师吓得叫。“好像是一群假装老鼠的孩子在假装咬一个假装邓老师。我笑了。晓晓是不是又对押韵感兴趣了?现在看来,晓晓是在厕所里和小朋友玩奇幻游戏!而且还诞生了一首有趣又押韵的童谣!

厕所里诞生的诗歌、儿歌、小游戏,给了我很多感动和惊喜。我想,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支持和鼓励,他们会有更多更丰富的故事和游戏!

(2018.8.5)

评论9101112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句话开始火起来,蔓延到千家万户。不知道是不是那个时候,父母的焦虑开始燃烧,让这个社会像一种荷尔蒙。

?记得上小班的时候,第一个主动和我交流的家长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幼儿园教写字和算术吗?”小班,才三岁,家长首要关心的就是这个“学业问题”。当然,我好心的跟她解释了一下,爸妈也笑着点头接受了。但后来我才知道,她的想法是,幼儿园不教,我就花钱出去读书。她的孩子在大班里学了很多东西,比如英语、算术、语言等。,而且他们也经常因为想学这些东西而被提前接走。孩子比班里其他孩子更成熟,也会因为自己的很多事情而受到同伴的崇拜。她会和我分享一些她在兴趣班表现好被老师奖励的成就感。我觉得只要孩子喜欢,至少不会让她痛苦。但在那之前,只要她选择了地区,她妈妈就会接她去学英语。现在看到门口的母亲,突然失控,用手敲着桌子喊:“走!你走吧!”通过安抚性的交流,我知道她想完成她的活动区,瞬间就伤害到这个孩子了!

当一个孩子的童年缺少游戏和交流的时候,就被“学术作业”和“学术课程”代替了。他真的赢在起跑线上了吗?我想也许他们连跑到终点的力气都没有。作为父母,你最关心你的孩子在人生的赛跑中是否会成功?人生不应该是一场旅行吗?每个阶段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景!

幼儿园是一个神圣的地方,那里有故事,有游戏,有鸟语花香。我们的老师会带着孩子留在这片领地,绝不会侵占小学的领域。至于孩子,他们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神圣性。请家长尊重孩子成长规律,绝不侵犯其领域!

我想我会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同事和父母。我希望孩子们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幻想游戏,我希望更多的人能认真聆听他们的游戏,我希望我们能一起保护他们的神圣领域,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2018.8.12

评论13141516

1.佩利老师的观察、倾听和与西蒙的互动令人感动。孩子们对西蒙的理解和接受令人欣慰。所谓特殊的自闭症孩子,西蒙在孩子和老师眼里只是一个特殊的孩子。他们知道西蒙演的故事。他们不忍心打扰西蒙。他们不会因为西蒙打乱了他们的活动而生气。他们也会给西蒙安排角色。他们会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然地与西蒙合作...我觉得这就是玄幻游戏的魅力。看来西蒙在接受“游戏疗法”。从一开始的沉浸在自己的活动中,到后来的能配合老师和孩子。事实上,其他孩子和老师并没有接受“游戏疗法”。孩子学会了理解、合作、友善,老师也在学习如何“理解孩子”。

因为拼图不见了,大家都很担心,哈利的冷静和机智让人惊讶。“有个谜题,很孤独。”第一句话就定下了故事的基调,把丢谜题的担心放进了故事里。故事中寻找谜题的过程让我想起了失落的角落和大圆满的故事。“一片,一片,再一片,再一片装”,哈利的语言如此精彩有趣,吸引了周围的小朋友,他们的拼图也一样精彩独特。他们的故事也像一块块拼图,拼凑成以“拼图”为主题的系列故事。故事的主题来自每一个孩子。他们一路跟随问题的发展足迹,同时获得了聚焦一点多角度思考的习惯。这种学习方式和我们现在设计的主题课程很像,但是主题的深度要高于我们设计的很多活动,因为这是他们需要的,是他们感兴趣的,是有哲理的。

(2018.8.19)

1.抓住积木

我们放积木的区域叫施工区,特别受男生欢迎,也是投诉最频繁的区域。每天总会有“老师,他抢了我的积木”“老师,他很多积木都没和我们分享”“老师,他推倒了我建的城堡”...有时候会让孩子自己解决,有时候会警告被指责的孩子,让他们注意自己的行为。如果他们不改过自新,最终会受到惩罚,就像书中提到的“思考椅”。

我为佩利先生的所作所为感到羞耻,因为我只是盲目地传教。孩子们当时可能是被我的权威逼得假装屈服,然后又开始了他们的行为,所以几乎每天都会有人讲同样的故事。而且,对我来说,我并没有真正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他们是在装角色还是什么?儿童的职业是“假装”。作为老师,要用“假装”去理解孩子,去引导孩子,去反思自己。

拿把椅子

这个游戏最初是由一位体育老师介绍的。之前,我拒绝带孩子去玩。首先,我认为有太多的游戏和规则让他们无法理解。第二,小孩子玩这种追逐游戏,还涉及到“抢”,应该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但是孩子们第一次玩的时候还是很开心的,尤其是听着音乐,想起大家围着凳子跑的时候有多开心。每当音乐停止的时候,总会有一个孩子没有椅子,然后他会无助地向左看,直到老师告诉他,你没有抢到椅子,你被淘汰了。他会非常沮丧地离开。当时我并没有把这些事情当回事,因为我只看到了他们旋转奔跑时幸福的笑脸。直到后面,他们才停止了跟着音乐跑,眼睛却一直盯着凳子。有一次一个男生因为没抢到椅子被淘汰,崩溃哭了!我暂停了比赛来安慰他。没关系。这只是一个游戏。下次加油!等他情绪稳定了,我居然用大人的思维教他。这是游戏规则,我们都必须遵守。

现在想想自己是不是太残忍了!这不就是“成人版的魔幻思维”,试图把我们的思维和规则强加给孩子,试图把孩子变成不像孩子的动物吗?或许,对他们来说,游戏就是乐趣和快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限制和残酷的规则;也许对他们来说,抢椅子最好玩的地方就是跟着音乐跑,和孩子们一起玩。为什么每次都要一个人走?既然之前已经意识到了游戏玩法和规则的复杂,那么是否可以把游戏扔出去,让孩子自由发挥,让他们自己创造游戏呢?既然有孩子在游戏中崩溃哭了,我是不是应该多倾听他们的想法,多给他们善意的认可,认可他们的感知和逻辑?

对不起,我的孩子!

2018.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