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的起源和庆祝
时间也不一样,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比赛等。在新时期,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的传统节日。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6月24日(今天)举行,白族在6月25日举行,拉祜族在6月20日举行,为期两三天。彝族人认为火把节后长出的谷穗和火把一样粗。后人以此为祭品,驱赶家中的鬼怪邪灵,以保人畜平安。节日期间,各族青年男女或点燃松木做成的火把,到村里田间地头进行活动。一边走,一边在火把上洒松香祈求新年,除污秽求好运;或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摔跤;或者举办大型篝火晚会,彻夜狂欢。现在,人们也利用火把节的聚会进行社交或会见恋人,并在节日进行商业活动。在火把节的晚上,居住在鹤庆和丽江相邻的五峰山麓的白族和纳西族会举行玩火活动。人们在村子里所有的大树上绑上一束束红色的花,象征着“红色的花像火把一样燃烧”。在天空出现第一颗星星之际,人们手举点燃的小火把,载歌载舞,围着“红花火树”唱赞歌。在火把节,居住在宁蒗县的普米族人会举行活动来崇拜火神。相传普米族崇拜的火神叫昂古米,原本是摩梭人的女祖先。为了自己的后代和与自己族群共同生活的普米族的幸福,她潜入天宫盗走火种,用自己的身体作为火把,将火种引向人间,让摩梭人和普米族同时得到火种。普米族为了世代不忘昂古米的恩情,把昂古米带来火种的日子定为祭祀火神的节日。在节日的清晨,人们在各自的村口种下一棵大松树,象征着安古美的化身。树上挂满了小火把,村子里有多少人,树上就要挂对应人口的小火把。当天下午,在用祭祀仪式将“化身”祭祀完毕后,“化身”由村里最年长的老妇人点燃。参与者从“头像”上取下一个小火炬,在“头像”上点燃。随后,在老妇人的带领下,大家围着“化身”跳起了锅庄舞,并赞扬了昂谷米对传播火种的贡献。赞美完“化身”后,大家成群结对,举着火把,在村庄、田野、山林中翩翩起舞,高声歌唱。祈求火神昂谷米保佑,保佑全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村里平安,万事如意...鹤庆县的热点地区黄坪乡物产丰富。相传这里的居民是离开军队来到这里的孔明和孟获的后代。这片沃土是孔明和孟获结盟时共同耕耘的。并且在6月24日晚上,挑灯夜战,第一次播下了五粒种子,贫瘠的土地从此变成了良田。为了纪念这一天,后人每天都会点燃火把,挑灯夜战,播种肖春的庄稼。那时,老人和孩子举着火把,围着田地唱歌跳舞,年轻人在地里播种。劳动生产和民俗活动融为一体,别有一番风味。古往今来,每年火把节之夜,各民族都在同一地区庆祝,从山寨到城镇,从高山到平坝,大家都点燃火把,用脚后跟手拉手围成一圈,载歌载舞。老人吹着风尘仆仆的秦越,年轻人吹着久未触摸的笛子,姑娘们拉着挂在胸前的琴弦,希望年年庄稼丰收,六畜兴旺,唱出美好的生活。月光下,一把把火把,一堆堆熊熊的篝火,像天上的星星落到地上,到处是火的世界,到处是歌舞的海洋。人们尽情地载歌载舞,火把节之夜的热闹景象被历代许多学者描述。火把节持续三天三夜,各有特色。每天晚上吃完饭,某家就开始点火把,然后争抢着点火把去村外。人们唱着火把歌,歌声随着火把的传播响彻山谷。然后,按照既定的方向,一条火龙来到了公共娱乐场所。他们收集火把,烧成一堆火。全村的人围着火堆快乐地跳舞、玩耍。在改革开放和党的民族政策大放异彩的今天,火把节被赋予了更新的群众性、娱乐性和多样性的内容。人们不仅继承和发扬了自己的部分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融入了时代的气息,形成了新的景象。比如节日期间,外地游客、省内外游客大量涌入,商人大量涌入,外地人远远超过本地人。火把节已经成为火把节吸引各界人士前来观光旅游和贸易洽谈的手段和契机。各种群众文化体育演出也一年比一年丰富多彩,民间节日自然成为地域性节日,从乡村节日到城乡节日,从单一民族节日到多民族节日。真正认识和了解彝族的人并不多,但说到“火把节”和“阿西跳月”,人们就不会觉得陌生了。不过话说回来,要明白原来火把节还是在农村,尤其是远离城市的偏远乡村,那里有地道的民俗。在农历6月24日火把节的第一天晚上,孩子们除了唱歌、跳舞和捉迷藏之外,还玩一种叫做“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一人扮成“鹰”,其他人排成长龙,依次抓住前一人的后背。长队中第一个扮成“母鸡”保护后面“鸡”的人。老鹰拼命的抓后面的鸡。后面的鸡看到老鹰来抢,前面的母鸡也拼命抢老鹰。如果老鹰被母鸡抓住了,它会以母鸡的身份来保护小鸡。后面的鸡一方面要荡秋千躲避老鹰,一方面又要吱吱叫。《老鹰抓小鸡》游戏前的回答:母鸡张开翅膀保护小鸡(玩母鸡的人张开双手),像母鸡一样叫“咕!加油!”老鹰开始抓小鸡。除了“老鹰抓小鸡”,还有一个更小的游戏“狐狸保护石头”。即一人假扮成母狐狸,手脚着地,身下放三块石头,假扮成狐狸幼崽。一个人扮成老虎去抓“母狐”下面的石头,母狐用脚踢老虎,老虎会代替母狐守护狐狸幼崽。当人们在大敞坝上燃起篝火,玩着各种游戏时,上辈与下辈之间的拘谨就在这种喜庆的气氛中消失了。俗话说火把节是个好玩的节日,玩三天也不会错。甚至那些刚接到婆家的新婚妻子第一次火把节(凉山彝族新婚夫妇一般都是从火把节开始。)我也害羞的用毯子半遮着脸躲在婆婆和嫂子身后。人们狂欢到一弯新月升到东山,才回家休息。姑娘们兴奋得简直睡不着觉。你帮我,我帮你收拾。准备好第二天的着装,准备好干粮,肉,水果等东西,以便更好的去我们见面的地方过节。火把节不仅是每个家庭的传统节日,也是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的节日。编辑此段庆祝“火把节”三天:火把节第一天:供火。这一天,每个人都穿上自己心爱的衣服,其乐融融。每个村寨都会杀牛羊,摆酒席,各种肉食,香香甜甜的酒,香气四溢。如果你崇拜它,上帝会赞不绝口。当夜幕降临时,村庄附近的人们会在老人选定的位置设立祭坛,并以传统方式敲击石头点燃火焰,毕摩(彝族民间牧师)会念经祭祀火神。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在火把节那天,从毕摩手里接过艾草做成的火把,走在田野的角落里,模仿阿舍用火驱虫的传说。火把节第二天:传火。这一天,每个家庭都聚集在祭坛的圣火下,举行各种传统节日。男生要模仿传说中的阿提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姑娘们模仿传说中的阿诗玛,穿着漂亮的衣服,撑着黄油伞,唱着《多洛霍》,随着身体起舞。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是彝族家庭的选美比赛。年长的人要根据阿诗巴的勤劳勇敢、英气俊朗、阿诗玛的善良聪明美丽等传说中的标准,从少男少女中选出年度俊男美女。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有义的男女,在山中,在溪边,在黄油伞下,拨动秦越,弹奏琴弦,互诉相思。因此,有人把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称为“东方的情人节”。火把节第三天:送火种。这是整个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高潮。在这一天夜幕降临的时候,每个人都会举着火把跑来跑去。最后,人们把他们的火把聚集在一起,形成巨大的篝火,快乐的人们聚集在篝火周围尽情地唱歌和跳舞。场面极其壮观。因此也被称为“东方狂欢夜”。编辑此活动总结节日当天,寨里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前竖起一些火把,为活动做准备。同时,在村子附近选择一块空地,在地面中央竖立一根长10 ~ 20米的松树,在松树顶端横放一根挂着红色纸花的木棍,在松树周围用易燃的柴火堆一个宝塔形的火把作为活动场所。晚上,艺术节主持人带领锣鼓队敲锣打鼓。村里家家户户听到锣鼓声,都出去点燃火把,男女老少举着火把聚集在活动场地。人到齐后,主持人一声令下,大家举起火把,跑向宝塔形火炬点燃。当时火光冲天,欢呼声四起。大家举着小火把围着大火炬,跳着“丰收舞”,唱着丰收歌,热情地载歌载舞。歌舞结束时,各家各户的人们举着火把走到自己的田地里,在分散的地方举行火炬游行,走遍自己的田地,表达消灭害虫,祈求风调雨顺,确保庄稼丰收,确保人民安全,六畜兴旺的愿望。织金彝族火把节以唐三镇松树坪为重头戏,每年都有数千人参加。会场还竖立了有序的纪念碑,记录火把节在这里的形成和延续。近年来,随着彝族同胞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火把节的气氛一年比一年隆重。该县民族文化艺术队以火把节丰收舞为素材,编创并练习了彝族舞蹈《敲钟欢庆丰收》,在省、地演出中获得好评。火把节自传播以来,已成为彝族的一个重要节日。庆祝的主要节目有:斗牛:在人群围成的大圈里,公牛两只凶猛强壮的犄角相碰,在主人的呐喊和观众的呐喊中拼命搏斗。获得最后胜利的牛会穿上红色的衣服,得到一个奖品,大家都会上前称赞这头牛的主人是一个好牧人,才能养出这么好的牛。摔跤:摔跤在彝族中很流行,可分为绊倒和不绊倒两种,以摔倒为输;不同的村庄选择最强壮、最有能力的摔跤专家进行比赛。获胜者不仅被授予奖品,而且被他们自己的村庄用美味的食物如酒、羊和牛来庆祝和鼓励。此外,还有精彩的射箭比赛,会场里到处都是骑着马的少年和穿着鲜艳衣服的彝族姑娘。他们在载歌载舞,围观者在唱着唱着。到处都是欢乐的歌声和满面笑容的老人,就连远道而来的游客也被节日的气氛所感染。激情的篝火晚会夜低,人们吃着美味的烤肉,然后用松枝点燃火焰,手拿火把跑来跑去,祈祷消灭病虫害,祈求年年丰收。热情的人们将火把围成一堆堆篝火,上千名彝族群众跳起了“大三弦”舞。所有人立刻沉浸在火海中,唱着,跳着,花着,狂舞着,直到天发白,鸡叫天亮。火把节也是少男少女点燃爱情,传递亲情的好时机。女生穿着自己缝制的衣服展示自己灵巧的技艺,男生在各种比赛和表演中赢得芳心和微笑。这一刻,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心上人。根据习俗,男子可以从女子手中抢走信物作为抵押。他们还彻夜狂歌狂舞,向对方表达爱意,绵绵情意和熊熊烈火照亮了夜空和恋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