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崛起的背后—南朝梁末期那一场动摇国本的乱世!

公元548年(梁太清二年),蛰居南梁边境重镇寿阳的原东魏降将侯景突然起兵发难,以清君侧的名义一路向南直扑南梁首都建康。此刻的南梁在开国之君萧衍的纵容与倒行逆施之下,皇室宗亲与门阀士族掌控大权全然不顾底层庶民的疾苦。因此当侯景举起反旗后,江北大量不堪朝廷重负与北朝滋扰的百姓加入了侯景的部队。这使得本只有八百亲兵的侯景在达到建康城下时已经聚集到了数万兵马。

面对侯景的突然叛乱,南梁之主萧衍起先不信,忽视防守,同时未警惕宗室内部怀有异心的成员。这使得侯景能够快速进兵建康并在图谋帝位的宗亲萧正德的配合下攻取建康,围梁武帝萧衍于台城。由此一场祸起萧墙的大乱席卷整个南梁境内。而正是这场大乱却意外给了西南地区一个小小部落-南诏崛起的机会!

公元一世纪中期,随着与中原汉王朝交流的加深,见识到汉朝先进文化的哀牢国主柳貌毅然决定举国归附汉朝。哀牢此举于古云南地区的确大有裨益。通过内附,哀牢获得了先进的汉族生产技术,同时输入的汉文化亦进一步促进了古云南地区的开化。然而内附意味着原有统治阶层权力的丧失。随着大量汉族官员远赴云南掌控当地地方大权后,原本对哀牢王柳貌归附之举模凌两可的大量部落首领开始站到了汉朝的对立面。仅仅内附的数年之后,哀牢各部落便举起叛旗,驱逐汉朝官吏。

强汉盛唐,这是现代对封建时期最鼎盛的两个王朝最为贴切的描述。汉朝的确不辱强汉之名,仅仅数月便将哀牢国内的反叛势力清剿一空。被严重打击的哀牢残部不得不四散逃亡,而其中有一支王族遗脉-舍龙一族退至邪龙地区(今云南巍山),并得到了当地部落的支持。由此南诏的故事开启了!

汉时,居于邪龙地区的舍龙一族虽然有当地部落的支持,但鉴于汉族强盛,因此它并未有任何不臣之举。这种低调在三国时期南部部落豪强孟获发动叛乱时亦体现的淋漓尽致。本着不招惹中原政权的底线思维,舍龙一族并不像孟获那般认为中原陷入分裂而会变弱。事实的确印证了舍龙一族的判断,诸葛亮的多次南征在打服孟获的同时更是提醒了舍龙一族需要更加小心翼翼。有了前车之鉴,纵然后世西晋末年发生了五胡乱华,甚至重要的连接通道-成都平原为割据政权占领的不利局面,他们都未背叛。他们耐心的吸取汉文化精髓并在等待最合适的一个机会。而这个机会亦在南朝梁国末年到来!

侯景,本为东魏大将,封河南王,素有野心图谋裂土称王。奈何河南属于四战之地,北御官军不敌,西通西魏不允,无奈之下只能南下降梁。梁武帝萧衍,此时幕幕垂矣,判断识人能力大不如前,昏庸地选择了接纳侯景。纳侯景如纳猛虎,如若严加监视并限制其发展,则可如囚虎一般制约侯景,可惜梁武帝脑子再次发昏,不仅不严加限制还图谋用其与东魏交换被俘的宗室将领萧渊明。这等机密竟因邮递不严而被侯景截获,这种要其命的行径自然惹毛了他。侯景遂以“清君侧”之名发动叛变直指建康城。

侯景本部亲信仅有八百余人,出兵时因募兵将军队规模扩大至八千余人。但终究其精锐不多,如严防死守并各地勤王之军到来剿灭侯景还是易如反掌的。可惜,梁武帝萧衍轻敌,外加各地宗室拥兵观望均图谋帝位,导致梁武帝最终被侯景军饿死在建康台城。梁武帝萧衍死后,侯景亦未能蹦跶多久,公元852年侯景兵败逃亡路上为部下所杀,其尸体拖入被其蹂躏至深的建康城后为城中百姓分食而尽。侯景罪恶的一生虽然终结,但其引发的南梁内乱才刚刚开始。

为争夺南梁正统,各地宗亲割地称王。其中作拥成都平原的武陵王萧纶与坐镇江陵的湘东王萧绎的称帝与内斗对南诏的崛起影响最大。二人可谓是南梁末年两个最大的实力派地方诸侯,而占据成都平原的萧纶更是坐拥长江水道的便利,有顺江而下覆灭萧绎巨大战略优势。已将兵力投送至灭侯景前线的萧绎面对此等威胁竟然不智地选择求助于西魏。这给了西魏吞并成都平原以良机。如萧绎兵力在东方建康前线一般,萧纶自然将兵力集中于川东,因此当后方西魏军偷袭而至之时,其只有坐以待毙的命运了!武陵王萧纶即灭,那么称帝的萧绎理当调回已讨伐侯景成功的主力军以防西魏。可惜书生气息浓郁的他却并未如此部署,反而致信西魏权臣宇文泰,要求西魏归还成都平原。此举无异于自杀,面对政治智慧几乎负分的萧绎,宇文泰直接二话不说出兵江陵灭之。

于是,南梁末年两个最大的地方实力派亡于西魏。而因被连中央的成都平原为西魏所占并且古云南地区效忠的南梁政权最终为南陈取代,舍龙一族自立的大门被打开了,而他们的首领亦果断抓住了这个机会开始了汲取汉文化数百年后的独立之途!

侯景之乱引发的南梁诸侯乱斗与西魏南下虽然阻断了古云南地区内通中央的主要通道,但并不意味着通道彻底被断。因为远在王朝最南端的交州地区亦有西进经夜郎地区联络古云南地区的通讯道路。然而好巧不巧,就在南梁末年,交州地区发生了陆氏姐妹的叛乱,虽然一度为南陈开国之君陈霸先所平定,但因平定侯景之乱陈霸先率主力北上之后,交州再次陷入混乱,这令舍龙一族继续做大提供了便利。

然而古云南地区并未仅有舍龙一族,古哀牢王国的遗脉遍布各地。在隋朝一统再次联络到古云南地区时,已经形成了包含舍龙一族建立的蒙诏在内的六个地方政权,即六诏。面对强盛的隋朝派来的使者,六诏态度惊人的一致,选择了臣服。六诏的选择看似是温顺的归降,实则另有算盘,他们是在观察,观察这个脱胎于北方少数民族鲜卑建立的北魏的王朝是否有强汉之风。隋朝并未能如汉朝那般传承下去,两世而亡的结局令六诏开始打起了小算盘。不过这个算盘并未直接公开,因为唐朝的再次一统令六诏意识到这尚不是时机!

唐太宗李世民开启的盛唐是与强汉一般辉煌的时代。然而在这个时代盛唐并非是东亚的唯一强权,漠北先后崛起的突厥与回鹘两大汗国对唐朝北部边境造成了一定压力,但更大的压力却来自高原。吐蕃的强大令本不善于高原作战的汉家儿郎对这个新兴霸权无可奈何。见识到了吐蕃的强大,已经一统六诏脱胎而立的南诏国迅速向吐蕃靠拢,并充分利用吐蕃的力量为自身争取发展空间。由此在盛唐光环之下,南诏这一古云南地区的霸权神乎其技般地完成了在大国夹缝中生存并壮大再登上巅峰的操作,堪称 历史 长河中的一绝!

南诏的崛起是古云南各民族学习先进汉文化后自然的反馈。南诏强大之时亦不忘继续汲取盛唐文化,即便正常的交流通道被掐断,他们还是通过武力手段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如公元830年的唐诏战争,南诏主动出击进攻唐朝并取得了攻破成都的耀眼战绩。然而破成都后却并未如后世蒙古一般进行报复性的屠杀,反而将城内工匠百姓全部掳往南诏,可见南诏对唐的攻击除了为获得财物外亦有通过掠夺人口来学习盛唐文化的目的。

南诏的强盛几乎贯穿了整个唐朝。公元907年,唐哀宗李柷被篡位的朱温所杀,繁荣了两百八十九年的唐朝宣告灭亡。与此同时,南诏亦陷入了权臣弄权的危险境地,公元902年唐人郑回后裔、权臣郑买嗣杀南诏末主隆舜自立。两个相爱相杀数百年的王朝最终以相似的结局走进了坟墓,而他们的亡宣告了对抗的终结,他们的后继者将会演绎另一出故事,它们就是宋与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