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妈出生在贵州?为什么不是四川湖南江西?
但如果贵州人在场,肯定会笑而不语:川菜、湘菜都很有名,但全世界卖得最好的辣酱是贵阳的老干妈。而且,这是贵州人自己不吃的辣酱:“我们贵州人觉得老干妈不够好吃。”
颇有走来走去,一剑封喉的高手气度。
号码:1一个
贵州为什么会成为吃辣的高手?最流行的一种解释是,山区湿气重,吃辣祛湿。
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概念。
福建,属于湿润的山地丘陵,几乎是辣的。不信可以试试沙县小吃的辣椒酱。而遍布一望无际的大漠,降水很少的新疆,几乎全部被雪山融化,却极其辛辣。
事实上,贵州是整个西南地区最干旱的省份。由于地处东南亚季风区,贵州年降水量变化较大,喀斯特地貌特征使雨水容易下渗,地表蓄水能力较弱。
再加上“地不三尺平”的山地地貌,贵州当地的农耕基础早已落后。
柳宗元的故事《毛驴穷途末路》中,描写贵州没有毛驴,有人送进去,但是没有用,只能闲置。当地的老虎因为没见过驴,很害怕,但几经诱惑,发现驴只有这一技之长,最后还是吃了。
这个故事揭示了唐代贵州的三种状态:交通闭塞,没有耕地,到处都是大型猛兽行走。
但是到了明朝,新大陆的西红柿、土豆、玉米、辣椒的入侵,彻底改变了贵州的种植环境。
这些神奇的植物,中国人闻所未闻,一般对土壤含水量要求不高。相反,板结的土地和持水量大的湿地,会因为含氧量不足而导致其根系腐烂,植物死亡。西南山区多雨潮湿的环境,但土壤保不住水,给了辣椒独特的滋生土壤。
这使得云贵地区的西红柿、土豆、玉米、辣椒的种植量已经可以与长江中下游的传统农区相媲美甚至超越。时至今日,来自新大陆的农作物在贵州人的餐桌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番茄是贵州风味酸汤的灵魂;土豆是贵州土豆粑粑、土豆脱脱、土豆砂锅的主角。辣椒是贵州最重要的调味品。
贵州人吃辣最基本的客观物质条件已经奠定并完成。
编号:2 er
而贵州人主动选择辛辣的辣椒,并不是因为辣椒好种,好吃。其实大部分人在刚接触辣的时候,都是很抗拒辣的。辣椒素提供的不是味觉,而是刺激的痛觉,是植物基于自我保护需要而诞生的自卫武器。
贵州人之所以选择吃辣椒,是因为这里缺盐。在这个神奇的地方,不生产粮食盐!
我们来看看这张中国盐矿地图。虽然很多地区看似没有盐,但大多是东部开发较早,交通极为便利。而且这些地方还有更大的盐源——海洋,优质的海盐,无论是颜色还是食用价值,都优于大多数井盐和矿盐。
贵州是内陆唯一缺盐、交通不便的省份。
如果长时间食物中没有盐的摄入,会引起腿无力、恶心、嗜睡的低钠血症;还会影响胃酸的产生,无法正常消化食物,造成营养不良。
在辣椒还没有传入的年代,贵州人想出了各种补充钠盐的办法。比如燃烧后浸泡在水中的草木灰,过滤后,作为调料蘸水使用。虽然这种以钾盐为基础的调味料味道较苦,但它可以使饮食不那么沉闷,并防止低钠血症。
再比如,用肉和草木灰水腌制的“荠菜”,也就是今天云贵高原流行的酸汤酸食。动物肉在发酵中会产生酸味,能增加人的食欲,比新鲜食物好吃得多。有效延长保质期,在交通不便的地区尤为可贵;更重要的是,发酵还可以带来硝酸钾等硝酸盐,可以补充人体电解质。
辣椒传入后,贵州人发现这种刺激性蔬菜不仅能刺激食欲,增加食物的风味;吃后腿脚有力,头不晕,和吃盐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因为辣椒中的钠含量极高。
它价格便宜,到处都可以种植,可以给食物增香,也可以代替盐的作用。辣椒在贵州的流行,终于有了大范围的土壤。据贵州地方志记载,在道光年间,黔北的一切都要用辣椒调味,但在同治年间,却是“四季吃海椒”。
从歧视性名称“甜椒”到“海椒”;从“顿顿”到“四点”。整个清代,辣椒在贵州的地位像火箭一样飙升,粉丝从小众到全民的过程清晰可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