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连续转圈后会觉得天旋地转?

孩子们,你们都玩过什么游戏?在同一个地方连续转十圈,停下来,拿远一点的东西。你玩过先赢的游戏吗?你知道为什么人在连续转圈后会觉得很晕吗?原因是什么?相信很多朋友都不太了解。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很多人小时候都玩过这个游戏:两个小伙伴同时在同一个地方快速转十几圈,停下来拿远一点的东西,第一个赢。有趣的是,平时得心应手的“走路——拿东西”任务,此刻突然变得异常困难。在围观者的笑声中,两位“选手”往往只能摇摇晃晃地走向球门。即使他们最终成功了,也很难一下子欢呼起来,因为这个时候他(她)还觉得头晕目眩,怎么庆祝呢?

这个有趣的情况其实是我们的大脑被“误导”的结果,谜底从我们的耳朵开始。请把自己想象成一只不小心掉进人耳朵里的小昆虫。如果沿着外耳道直走,穿过负责传递声波的耳膜,再穿过三块听小骨,就到了内耳。这时,你会面对一个偏心的管道结构,其下部看起来像蜗牛的壳,被称为“耳蜗”,专门负责听觉神经信号的产生;上半部是人体本身感知加速度和平衡的器官之一,称为“半规管”。

“正”者,亦“圆”。顾名思义,半规管是弯曲成半圆形的管子。它们共有三个,彼此相连,向不同的方向分叉,分别负责向大脑报告我们头部上下、左右、前后的转动。半规管里充满了液体。当头部移动时,半规管当然会随之移动。但是管内的液体会因为惯性而向后面移动,所以会对管基内壁上生长的一些细胞产生一定的压力。这些细胞不仅能感受到压力变化,还能将压力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这样,当头部向哪个方向转动时,负责这个方向的半规管会立即做出反应,告诉大脑我们头部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从而使身体的其他部位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眼睛的朝向、身体在运动中的姿势等等。

如果人不停地转圈,半规管里的液体就会摆脱惯性,随之运动。但是,一旦圆圈突然停止,管道中荡漾的液体会因为惯性而暂时不停止,就像水摇了半瓶突然停止后会在瓶中打圈,会再次相对管壁运动,使检测压力的细胞再次运动。这些细胞非常忠于职守,但这次它们做得太过分了,以至于我们明显停了下来,但只要惯性造成的“涟漪”还在继续,它们就会不断向大脑报告我们还在旋转。这样大脑就被“蒙蔽”了,出现了所谓的“万物都在旋转”。

更麻烦的是,此时混乱的大脑会向肠、胃、心脏等内脏器官发出异常信号,诱发恶心、呕吐,这就是晕车、晕船的原因。过量饮酒后,酒精渗入半规管内的液体,改变了液体的粘度;或者内耳的感觉细胞因细菌、病毒的感染而无法正常工作,也会导致同样的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