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举出2个歌颂革命先烈的故事和5个成语。
忠诚的为他的国家而死。
为祖国献出生命。
满腔热血,为国、为国、为民奉献
1烈士刘,原名刘建,罗浮徐东乡李石人。他勇敢直爽,暴躁有委屈。他的父亲刘,母亲张,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一家七口。他们生活贫困,觉得生活艰难。
在他13岁上小学的时候,因为贫穷,他辍学了。后来,他和他的叔叔(国民党军队成员刘的副官)一起在军队里当勤务兵。三年的部队生活,他看到国民党政治腐败,人心涣散,觉得这样下去没有前途。他离开部队回家耕田,清闲磨豆卖竹。后来,他在谢紫耀手下的徐天村当民兵。由于谢在村设置关卡收税,课以重税,他对重税十分不满,对商人深表同情,就把没有课过税的商人放走了。后来,谢紫耀发现了,解雇了他,于是他私自带了一个驳船外壳,愤然离去。当时革命的烈火已经烧到了大新,大新苏维埃政府已经成立。* *村的、刘、参加革命,跟随刘、刘爱环到大新苏区参加革命工作。文川加入革命队伍后,勇敢积极,经常在大兴安岭、石门、夏商社等地开展革命活动,后来被提拔为驳船队排长。
1927期间,谢紫耀在徐天村设卡收税,向群众勒索钱财,这已经让他对文章不满了。他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义愤填膺,愤愤不平。于是,一天拂晓,他亲自持枪来到家,当场打死了、谢和谢。后来,他去萝岗夏兰抓大新的连大姑“挂参”,解决了当时革命活动中的经济困难问题。
1928年,率红军、红卫兵攻打岩石原地主赖干谷的新房,罗浮宜兴。那年冬天,他攻打灵峰丹朱楼的民兵。缴获子弹后,带领红卫兵攻打罗浮桥云荡。他带领红军三四次进攻卢浮宫。他经常对士兵们说:“不要害怕战斗。俗话说,耕田怕屎,当兵怕死。我们为穷人翻身不怕砍头。如果我们为革命而死,那将是光荣的。”因此屡立战功,被提升为连长。出征时,他常常骑着马或骡子,身先士卒,有个医生王森雄也骑着骡子跟着同行。
自从文川同志参加革命以来,兴宁的反动领导人就怕他,恨他。比如陈耀谷两次率军到石村,扬言要放火烧房子,带走邻居。结果,人们卖掉了文川老房子里的三种庄稼,赎回了被抓的八个人。文川的家人已经逃走了,所有的家具和其他东西都不见了,只剩下两间腐烂的房子。
9月26日,1929,大新苏区红军由营长张国标率领,与3000多名红卫兵会师,从左、中、右三个方向进攻萝岗。连长刘带领红卫兵从左翼莲子村出发,但当时陈耀谷的部队在萝岗犟社上与敌人会师,到达莲子村,阻止我左翼部队前进。由于敌人武器众多且精良,我方只有火药炮和土炮,我军打不赢就下令撤退。在前进时,刘同志用两支驳壳枪靠在大松树上与敌人进行激烈的战斗,以掩护红卫兵撤退,阻止敌人的追击。结果他在敌人密集的炮火中壮烈牺牲,当时年仅22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
56个字,满载着长征路上的千难万险,饱含着中国* * *产党的种种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是中国诗歌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是革命和诗歌史上的里程碑。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第一副对联开门见山,歌颂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是全诗意境的结。“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待闲适”强化和重申“不怕”;《远征难》涵盖了这一不平凡的历史过程,而《万水千山》则勾勒出了“难”的内外意蕴。这句对联就像一块落石,滚下来,影响了整篇文章,也笼罩着全诗。《只等闲情》举重若轻,表现了诗人视金为天梯,与社会之敌周旋的统帅风范。“只有”加强了语气的坚定,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突出和强调了红军藐视困难的革命精神,展现了红军在刀光剑影中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所向披靡的铁军风范。对联是全诗的总领,下面的三联与第一联关系密切。
全诗从第一副对联开始,发展了两条思路,构建了两个时空。一个是客观现实:“远征难”,“钱山”险象环生;一种是主观心理:“不怕”“就是闲着”。这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铸造了全诗广阔的物理空间和瑰丽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大胆宽广的基调。
“转联”和“景联”这四句话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描述了红军战胜困难的情况,是从上面的“前山”和“万水”继承而来的。诗人根据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名,都是著名的自然灾害,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千山万水”。毛泽东的诗中有很多地名,大多用来表示行军路线。比如“清平乐-桂江之战”、“红旗跃过汀江下龙岩到上杭”、“蝶恋花”。从汀州到长沙”和“百万工农齐心扫赣攻湘鄂”等等。这些是工农红军军事活动的真实记录。由此可见,毛泽东的诗歌是如何与中国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其他诗歌相比,以地名入诗的做法在本文中更为集中,表现出的空间距离也更大。特别与众不同的是,上面列出的四个字,要强调的是红军行进的速度很快,气势不可阻挡,画面中红军的运动感很强;在这首词中,诗人重点表达了“红军远征不怕困难”的中心思想,强调了红军对困难的蔑视,这是红军指战员内心世界的呈现。所以对红军的描写是隐藏的,红军的功勋是山水对比的。“腾”和“走”两个动词,让大山由静转动,是红军精神的外显表达。一般来说,用地名入诗比较难,地名太多容易失败。然而,毛泽东非常成功地使用了它。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在文字上有战胜一切的诗意,更是因为他内心有一种表达自己宏大的诗意。同时,也体现了毛泽东锤炼祖国语言文字的功力。
“五岭兴波,乌蒙服泥丸。”有一副对联是关于大山的,也是关于红军征服大山的。武陵、乌蒙是客观存在物,但进入诗人视野,就成了审美对象。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一个有情感的物体。“蜿蜒”“雄伟”这两个字,说的是山高连绵,是红军和诗人心中的山。最大值和最小值正是诗人对山的感知。这里强调的是小,不是大。规模越大,红军行军就越困难。越是这样,越不怕红军。强调小,也凸显了红军对困难的轻视。诗人通过两个群体的对立,充分展示了红军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从技术上来说,这是夸张和对比。把山描写成明线,把红军描写成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相映成趣,非常巧妙。
“金沙水搏云崖暖,大渡桥横栏寒。”有一副对联是关于水的,也是关于红军征服水的。红军强渡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金沙江宽阔湍急,蒋介石做梦都想利用这种天然的危险来围歼红军的川滇黔边区。1935年5月,红军巧妙地渡过了金沙江。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上最聪明、最成功的战役,那么强渡大渡河就是红军最勇敢、最顽强的战役。大渡河和金沙江一样险恶,敌人重兵把守。狡猾的敌人还拆掉了河上泸定桥的木板,只剩下十三根铁索。但是,英勇的红军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突破了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要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所以这两句话写的战役,具有典型意义。“武陵”和“乌蒙”这两句话通过其主观感受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而这两句话通过写风景来记录故事,通过记录来表现红军的英雄事迹。
颈联中“暖”与“冷”的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情感穴位。“暖”字温暖喜悦,表现克服困难的喜悦;“冷”字冰冷刺耳,传达着九死一生后的余味。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巨变和感情的裂变。它们充满了无尽的意义,表现出超越它们的无穷趣味,摇曳起伏,张驰有一种感觉。
足协“偏爱漫山遍野的雪,三军会打个满脸。”这是对第一副对联的回应。开头说“不怕”,结尾说“更高兴”,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的主旨。“更多的快乐”是从上面继承来的,也是上面的情绪克制。红军通过翻越武陵山、翻越乌蒙山、翻越金沙江、抢过大渡,杀出了敌人的重围,这自然是可喜的。现在,红军已经越过岷山,进入陕北。夺取大会胜利已经不远,战略转移的目的已经基本实现。比起之前的欢喜,自然是一个比一个省心。写《满面春风》讲的是三军的笑声,是即将到来的最后胜利的笑声,让全诗的乐观进一步彰显。
秦怡鹅娄山关(1935二月)
西风很强,
天上的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
小号喉咙。
雄关路似铁,
现在从头开始。
从一开始,
苍山似海,
夕阳如血。
这个词首次发表在1957年1月的《诗歌杂志》上。
给…作注解
贵州遵义北部娄山关最高峰娄山关,是防守黔北重镇遵义的要冲。长征中,中央红军于1935年1月占领遵义,召开了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遵义会议。会后,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原计划在泸州和宜宾之间渡江。没有成功,它掉头向遵义进军。途中击溃守卫娄山关的贵州军阀王家烈部一个师,夺取遵义。这首词写的是这次攻克娄山关的战斗。钱坤写到了红军在拂晓进军娄山关。当侯坤写下红军占领并越过被称为天险的娄山关时,太阳还没有落山。“西风”“雁鸣”“霜晨”这些词都是二月的真实场景。作者注:“长征一波三折,成功不知道比困难少多少倍,心情灰暗。过了岷山,我豁然开朗,转到对面,又一个村子出现了。以下文章(根据1958年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十九首,忆秦鄂娄山关先于十六字三首,以下文章指十六字三首,长征七法,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
【咽(页叶)】此处读音。原意是因为梗塞而声音低沉,这里用来形容清晨寒风中断断续续的号角声。
再跳一次[从头开始]。
按作者的说法,是多年战争中积累的对景物的观察。到了娄山关,战争的胜利和自然风光的突然遭遇,让他觉得自己挺成功的。
说起长征,人们自然会想到毛泽东的长征诗。他的诗不仅记录了长征中的重要事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风采。
毛泽东长征诗的序曲应该是《清平乐惠场》。那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前后。当时,毛泽东已经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但他仍然以一个军事家的角度为中央红军指明了出路:兵指更茂盛的南粤。即战略转移的突破口和路线在粤赣交界处。毛泽东也乐观地说:这里的风景是独一无二的。
在行军途中,毛泽东写下了三个宏伟的“十六字令”。他带着革命浪漫主义的情怀,把艰难险阻和崇山峻岭看成是“翻山越海卷巨浪,勇往直前,万马奔腾依旧凶猛。”
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回到了指挥所,不久就取得了长征以来最大的胜利。夕阳西下,毛泽东迈着自信的脚步登上了娄山关,俯瞰着连绵起伏的群山,俯瞰着硝烟仍在四散的战场,写下了《追忆秦娥娄山关》。
七律长征是一部不朽的著作。面对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面对千里白雪皑皑、无人居住的草原,毛泽东视“万水千山只等闲”蜿蜒的五岭只是“细浪”,跨过雄伟的乌蒙山就像“走泥丸”。“岷山雪我更乐”一词,表现了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这时,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充满了乐观和信心。
《念奴娇·昆仑》中,虽然仍有乐观浪漫的情怀,但此时,更多的是一种雄霸天下的气魄,于是我唱出了《现在我叫昆仑》这首诗。他第一次以巨人的身份说:“安德鲁倚天拔剑,把你切成三段?”一个留在欧洲,一个给美国,一个还给东方。"
当红军登上海拔3000米的六盘山,突破敌人最后一道防线时,毛泽东更是激动不已,写下了著名的《清平乐·六盘山》,而那句“不到长城非好汉”注定成为千古名句。
清平乐会昌(1934之夏)
东方欲知,莫道君早走。游遍青山的人都不老,这里的风景独一无二。会昌外的山峰直通东面。士兵们指着更茂盛的南粤。
三个16个字符的订单(1934-1935)
山,马还没有备上鞭子。回头一看,我离天空只有三英尺远。
山,翻江倒海,巨浪滔天。奔腾急,万马还在战。
山,刺破苍穹,不残。天欲降,依之。
秦怡鹅娄山关(1935.2)
西风强,天上雁叫霜晨月。霜降晨,马蹄断,号角吞。雄关漫道铁打如铁,现在离开始还差一步。从一开始,苍山如海,夕阳如血。
长征
(初稿写于1935年冬天,经过多次修改,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定稿)
红军不怕远征难,钱山只是闲着。
五岭兴波,乌蒙服泥丸。
金沙水搏云崖暖,大渡桥随横铁索寒。
很高兴看到岷山白雪皑皑,绵延数里,我们的战士们越过它,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念奴娇昆仑(1935.438+00)
原来是生,昆仑山,阅尽人间春色。你像三百万条飞翔的白玉龙,划破了苍穹。夏天溶解,河水满,人是鱼是龟。谁评论过千年工作的罪行?
现在我叫昆仑:没那么高,没那么多雪。安德鲁倚天拔剑,把你切成三段?一块留在欧洲,一块给美国,一块还给东方。和平的世界,整个世界都是这样的凉和热。
青平乐六盘山(1935.438+00)
天高云淡,望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一搏两万。
六盘山山顶,红旗在西风中飘扬。今日手拿长缨,何时系黑龙?
新华网北京6月10日电(记者李云)长征给了毛泽东丰富的创作源泉,他具有伟大的诗歌气质和才华。他用七首诗记录了这次惊心动魄的伟大探险。
1935年3月中旬,在第三次强渡赤水前夕,毛泽东来到机要部。此时,红军主力正在遵义地区的长干山、枫香坝一带搜寻赶来跟进的川军。
”毛主席突然用湖南方言大声念着:长干山...枫香吧...看得出来毛主席心情特别好。”当时站在毛泽东身后的机要参谋初阳珍回忆说,长征时,毛泽东经常来到初阳珍的机要部,守着电话指挥作战。
在初阳珍的记忆中,毛泽东抽烟很凶,很有诗意。
然而,长干山与枫香坝之战并未如期打响。否则,在毛泽东的诗中,可能会有一部关于昌赣和枫香坝的杰作。
踏上征途,深刻而悲壮地激励着军旅。
从广西崂山到贵州骷髅山,直到红军占领遵义,挺进黔滇川,毛泽东在西南群山中写下了三首以“山”为题的诗。
从这三首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红军战略形势的微妙变化:离开湘江,红军“冲向马鞍”,一路急进,企图摆脱四面受敌的局面;在贵州,我们与几十万敌人苦战,“翻江倒海,卷巨浪”,撕裂了许多军阀布下的口袋阵,“万马还在战”;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重新获得红军指挥权,又一次挥剑于山,发兵北上,“直刺苍穹”,显示了他“天上掉馅饼,赖着不走”的伟大英雄气概。
“那段时间对红军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时刻。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红军可能还没到达大渡河就被消灭了。”时任中央军委广播电台党支部书记的戴景元回忆说。
红军第二次过赤水后,突然回李攻占桐梓,拿下娄山关和遵义城,吃掉王家烈八个团和吴奇伟两个师。参加过夺取娄山关战斗的老红军王道金回忆说:“放了很久气的子弹袋都满了。”
1935年2月28日晚,毛泽东经过激战登上娄山关,酝酿了这首《忆秦娥娄山关》。然而,战斗的胜利并没有让他振作起来。由于土城战役失败,中央红军未能按计划渡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数十万敌军仍尾随其后。
1958年,毛泽东在这首词的注释中说:“长征一波三折,不知多少次成功小于困难,心情抑郁。”
雄关漫道铁打如铁,现在离开始还差一步。也许这就是毛泽东当时鼓舞士气的期望?
摆脱“围剿”,把春秋写得很壮阔。
直到1935的秋天,毛泽东阴郁的心情才得以缓解。
9月,中央红军主力已摆脱国民党军的包围和拦截,正在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岷山,向陕甘地区挺进。“当时我已经走出了草丛,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大家心情都很好。”老红军黄家祥回忆道。
当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在加紧策划华北事变,国内“停止内战,联合对外”的呼声越来越高。毛泽东显然已经开始计划全国抗战。
“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你像三百万条飞翔的白玉龙,划破了苍穹。夏天溶解,河水满,人是鱼是龟。谁评论过千年工作的罪行?现在我叫昆仑:没那么高,没那么多雪。安德鲁倚天拔剑,把你切成三段?一块留在欧洲,一块给美国,一块还给东方。太平世界,世界就是这么凉这么热。"
在这首想象奇特、意境壮阔的《念奴娇·昆仑》诗中,毛泽东大气的一句话,再现了当年意气风发的态势,让人不禁想起几年后他大手一挥说出的惊世骇俗的话: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
“昆仑:主题是反对帝国主义……”毛泽东在这首词的注释中写道。
1935 65438+10月1日晚,通渭县苗文小学油灯如豆,中央红军干部大会在苗文小学召开。第二天,他们将继续北上,寻找陕北红军,创建根据地。
会上,毛泽东对第二天的行动进行了动员,还大声朗诵了《七律·长征》这首诗:“红军不怕远征难,钱山只有闲。五岭兴波,乌蒙服泥丸。金沙水搏云崖暖,大渡桥随横铁索寒。我更喜山中雪,三军过后,我要满脸。”
"毛主席朗诵完这首诗后,会场响起了长时间热烈的掌声."老红军胡安吉回忆道。
也许连毛泽东都没有想到,他会在14之后的同一天下午,在天安门的主席台上宣布新中国的成立。
立足陕北,画的是志向和情怀。
海拔2928米的六盘山是红军长征路上的最后一道障碍。这对于一支走向胜利的军队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了。
天高雁南,红旗卷六盘山。红旗下,毛泽东写下《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能见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一搏两万。六盘山山顶,红旗在西风中飘扬。今常颖在手,黑龙何时缚?”
我不知道毛泽东写下这句话后是否笑了很久。
1935 10 10月21日,一场伏击战在吴起打响。战斗以俘获敌军700人、战马200匹圆满结束,实现了毛泽东不把尾巴带进根据地的战斗目标。
这次战役的指挥员彭从前线回到指挥部时,在一张作战电报纸上动情地写下了“为彭同志作六字诗”:“山高路远坑深,军纵马奔腾。谁敢立马横刀?只有我是彭将军!”
“山高、路远、坑深”——毛泽东在战前下达的作战命令中的第一句话也是如此。
彭看到诗后,谦虚地把“唯彭将军”改为“唯我红军勇”。——至此,中央红军胜利结束了为期一年的艰难长征,开始在西北重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1936年2月,一场大雪覆盖了辽阔的秦晋,毛泽东冒着大雪来到陕西清涧县袁家沟。面对眼前千里冰封的黄河,他登高望远,画了很多书,写出了名篇《沁园春·雪》。
此时,经过长征锤炼的红色生力军,正奉命东渡黄河,挺进山西,向抗战最前线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