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么强烈的文化呼唤——遥远的救世主

在Tik Tok媒体的强烈推荐下,我终于读完了这本名为《遥远的救世主》的书。

作者豆豆是一位雄心勃勃的作家,这从她在书中对文化、宗教和道德的广泛讨论和评论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书中的男女主人公都是她精神世界的叙述者。就深度和广度而言,我很难想象这些观点来自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女同性恋。出于好奇,我特意查询了她的信息。在网络上,关于她的信息很少,只知道她原名雪梨,出生于1970,代表作有《背叛》、《遥远的救世主》、《红尘》三本书。

一、主人公——丁元英

在《遥远的救世主》一书中,作者塑造了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思考、强烈批判精神甚至有些自卑感的“大师”——丁元英。在我看来,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源于中国人如何在市场经济与世界接轨中走向强大。为了找到这个答案,丁对基督教、佛教和中国传统道教的精神教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形成了一个独立于世、异于他人的宗教精神屏障。在丁的精神世界里,“神即道,道即自然,道即如来”,宗教教义在于吸引人向善。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宗教,一味地强调世界上有上帝,已经违背了宗教的意义。一个开悟的人是在宗教的“窄门”里的人。他可以高度自律,不依赖于宗教神灵的惩罚和奖励,是一个可以游走于各种宗教教义之间的自由人。在书中,基督教牧师问丁:“上帝是什么?”丁回答说:“错的就是真的”。在丁的世界里,神不是超自然的,而是遵循客观规律,摒弃谬误的。

几十万字,豆豆在说什么,讨论宗教教义?是的,但显然不止如此。

看完书就不难理解,她其实是在批判中国人骨子里对救世主的渴望和依赖。豆豆认为,纵观历史,从来没有救世主,只有救人的人被救,被救的人救人。救人和被救都是人自己选择和实践的过程。对皇权和英雄主义的期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弊端,是典型的“弱势文化”。在同样的逻辑下,中国人对宗教的执念和信仰,仅从善的角度来看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信仰救赎,同样是不可取的。

在这本书里,豆豆用类似现实主义的手法描述了一场带有明显“开放式计划”的商战。主角以一种备受争议的竞赛模式胜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这种思考是关于文化的。

也是对中国人民人性的亵渎。

二、女主角——芮肖丹

在遇到丁元英之前,芮·肖丹是一个敢爱敢恨的现代女性。认识丁后,随着了解的深入,她深深地爱上了这个极品混混。在与丁的爱情中,芮逐渐被丁的智慧和学识所折服,更被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切忧虑所感染。在这段尴尬短暂却激烈的恋情中,她向深爱的人提出了一个要求,不是想要房子什么的,而是一个“神话”。她相信丁的能力,希望用他的才华改变一个贫困乡村的面貌,作为丁深爱自己的礼物。丁试图做到这一点,利用他自己的资源,他自己的思考,他自己的惊人的预测和战略。他成功了,可惜他自己没有看到。

乍一看,芮与丁的爱情,会以为是丁的思想追随者。然而,在内心深处,却并非如此。的确,从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从对宗教教义的理解,从对人性的把握,对商业的运用等诸多方面,瑞确实比不上丁,他们之间的差距太大,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但在丁眼中,瑞的境界比他自己还要高,是一种“近悟”的境界。瑞·肖丹是独立自主的。她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女人,觉得依赖任何人。她没有办法依靠能力超群的丁,没有办法依靠富有商业才能的欧阳雪,没有办法依靠她最好的朋友,甚至没有办法依靠她最亲的人——父母。无论处于什么状态,瑞肖丹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在她了解到丁的能量和知识后,她想到要让自己与它媲美,而不是依赖它。这种想法即使过了几十年也是难能可贵的。瑞与丁恋爱之初,丁劝他转行,但他自己并没有这样做。后来她自己想通了,决定以后转行。这不是来自丁和他父亲的劝告,而是来自她自己对自己的优势和使命的认识。当她意识到这一点时,她不需要任何外界的鼓励。在小说的结尾,芮在执行公务时死去,远离了自己的梦想和深爱的人。在给丁的最后一个电话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她知道自己很可能活不下去了。然而,正是这种义不容辞的犹豫,赢得了读者的深深敬佩,也赢得了书中罪犯的敬佩。

第三,结束

豆豆并不是所谓的“知名”。在写之前,她甚至可能在社会上没有影响力。但即便如此,这并没有阻止她关注中国的历史和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底层逻辑。作为社会发展驱动力中一个隐性但深层的因素,豆豆的思考是深刻的。据说根据《遥远的救世主》改编的电视剧《天堂》在被禁近20年后也上映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国家、政府和社会确实比以前自信多了,我们可以更直接地面对文化中的这些负面因素。但是,中国人,至少是一部分中国人,要改变“弱文化”的心态,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