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面试官:只有真实的自己才能被别人认可。
最近,唐正在读《红楼梦》,一篇肥胖的评论。“不管在哪里,我每天都要看一会儿书。”这是她的习惯。
一般来说,唐都会和朋友约好,看同样的书,看同样的剧,甚至熬夜玩同样的游戏。“大家一起吐槽更有意思。”她的大多数朋友都是美国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事业有成。他们中,有一大早忙得不忘给“部落战争”送装备的投资银行家,也有集体飞去看《喜剧的悲哀》的艺术青年;他们中的一些人和她一样,也是美国名校的“校友面试官”。
美国大学的校友面试官制度采取的是自愿兼职。唐非常热爱这份工作。对她来说:“做面试官就相当于回放过去的场景。”而这样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很开心。”
2005年,来自上海的唐是唯一一名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的高中生。改变命运的关键战役是“面试”。“那天雨下得很大,面试官选择了她老公的办公室和我见面。”她说。面试时,唐很紧张。“当时,我的手表丢在轻轨里了。我进屋的时候,全身都湿了。”
直到现在,唐还记得当时的情形——“她是一个很善良的女人,有让人安静下来的力量。”面试官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她放松。“一开始就说我英语好,是我先夸的。”然后,两人开始交谈。唐·以优异的成绩作为交换学生去了一所美国高中学习一年。不仅如此,她还积极参加了很多课外活动,比如当小记者,建网站等等。"面试官从一开始就问了很多关于这些的有趣问题."
唐承认这个长辈对自己影响很大。“因为现在我的采访风格和她很像。我在问别人她当年问的问题。她要求带简历,现在我会提醒孩子们只准备这些资料。”
最重要的是,“她觉得孩子必须放松才能展现自己的真实水平。”现在唐在面试的时候,她也会留出时间给学生们“调整”。
哈佛大学每年都会从全球3万多名竞争激烈的申请者中选拔出约2000名新生。以2011-2012的申请季为例,这些幸运的年轻人约有11%来自除美国以外的80多个国家。
被选中的幸运儿最终将住进1636建成的老校舍,这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校园图书馆,拥有3500门学科课程,藏书15万册。在这座被称为“世界智库”的大学城,诞生了47位诺贝尔奖得主教授、8位美国总统和许多改变世界的政治经济领袖。
“百里挑一”,那么谁会是赢家呢?事实上,哈佛大学的录取有着神秘而独特的标准,他们称之为“整体审查”和“手挑”。“这听起来有点像采摘最好的葡萄酿酒的过程——无法形容,只能理解。”唐笑着给解释。
“选择不是权利,而是责任”
其实哈佛大学的面试流程是很严格的。“先网上申请,然后学校根据材料决定是否面试。”她说,“能走到这一步的学生通常都很优秀。几乎所有人的考试成绩都超级高。”所以,现阶段如果只着眼于自己的成绩,“意义不大。”
学校在审核标准化的学生申请后,会对他们的综合表现进行评判,从个体的角度探究申请人与学校的匹配程度,然后逐一挑选,进行更深入的接触和了解,再重新回归整体,做出最终决定。
这个过程就像一门精细的手艺,没有可以破解的公式。“这是一个人理解另一个人的过程。”校友面试官不是考官。唐·的角色是“了解学生,看到他们的优秀,并与他们分享他在哈佛的经历,而不是评估他们”。
“校友面试”一般发生在申请过程的中后期。哈佛大学会委托世界各地的校友对优秀人士进行一对一或多对一的面试。这份工作是没有报酬的,就连面试官自己会见学生都需要付费,因为用哈佛招生办现任主任菲茨西蒙斯先生的话说,“选拔不是一种权利,而是一种责任。”然而,唐和她的面试官朋友们乐在其中,并以不亚于任何主要工作的责任感向招生办报告了面试结果。
每次采访,“我看到这些孩子就好像看到了自己。”唐说,“当年的不安和自满都一一浮现出来了。”
唐报哈佛大学的时候,本科留学(微博)在国内还不普遍。她说:“其实如果没有助学金,负担一个孩子去美国读本科是很有压力的。每年学费约4万美元。”学经济的唐发现,在经历了2006年的股市高峰和2008年的楼市高峰后,“当中国大多数家庭还能攒下一笔学费的时候,中产阶级就加入了留学大潮。”
唐读书时,中美汇率是8.3。“现在是6.2。金融危机后美国的经济萧条也加大了留学作为支柱产业的政策。”
其实,“1990的孩子和‘80后’完全不一样。”观察一代人的变化也是采访的乐趣之一。
唐·梅捷记得在一个下雨天采访她的第一个孩子。“我选择了上海中心的西餐厅。然而,她迟到了。我等到肚子饿了,就点了晚饭。”
孩子一直没有来,唐都快急死了。这时,她收到一条道歉短信,解释说她下课才走,而且是轨道交通,所以迟到了。唐转念一想,说道,“另一方面,这也体现了她良好的品质。因为我见过的学生太多了,一说要去美国,我连课都不上。”
回头见。唐发现这孩子的心理素质极好。“首先她说怕饿了表现不好,然后就开始点菜。从之前的菜到汤,我什么都没落下。真的有点反客户至上了。”吃完后,孩子问她:“你在哈佛的生活怎么样?”此时,唐觉得:“难道她的英语比我还要好?”
在他们交谈的时候,唐了解到“这丫头不简单”。她4岁开始学跳舞,一直跳到高三。“每年都有小伙伴因为初中和初中的原因放弃跳舞,但是她没有。而且她的学习成绩一直都是最好的。”作为采访者,唐看到了这个孩子身上的“可贵精神”。
“这是一个非常执着的人。”唐对说道。后来这个学生考上了哈佛大学,成为她高中历史上唯一一个进入哈佛本科的学生。到了哈佛后,她也加入了几家舞蹈团,开始编舞。
“当然,也有不好的案例。”唐微微一笑。“有些90年代的孩子,从小就被蜂蜜泡着。”一位采访者朋友给她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她提前三天约了一个女生早上十点去西单面试。结果这个女生发邮件说西单对我来说太远了。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一封邮件:好的,我来。但是我会迟到的。”
“这件事对大家冲击很大。”唐·和她的朋友们想:“当一所大学要采访我们时,我们会急于带着我们的铺盖和成绩单立即离开。我会很感激的。”
“有些90年代的孩子考试成绩很高,但情商相当低。”唐直言,“其实都是孩子,无论如何总会有些紧张。如果一握手就满头大汗,这个时候,我就说点别的让他们冷静下来。但奇怪的是,很多孩子会立刻反弹,认为你在浪费他的时间。他会直奔主题,说自己成绩有多好。然后,他会把准备好的英语一段一段背下来。”
“成绩好是最低的底线。”唐对说道。事实上,美国大学并没有国内的“高考(微博)分数线”,一般称为“平均录取分数线”,很少公布。虽然美国各个大学的招生情况不一样,但是“推荐信、成绩、课外活动、作文申请都很重要。”美国常春藤盟校一般都会进行面试,而一些排在二三线的大学仍然不进行面试。“或者说,也有先招后面试的。”
在采访过程中,唐经常遇到来自上海高中、上海中学等高校的留学生。“因为认识很多朋友,所以对这两所学校特别熟悉。”有时候,她会突然讲故事,“孩子们都很惊讶。”说这话的时候,她很认真。“所以在这里很难吹牛。”
说实话,一位上海学生给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名学生在高中期间坚持学习口述历史,并跟随大学教授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在采访中,当提到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一本小说时,唐·梅捷问道:“你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孩子说:“妈妈在网上买了《悲惨世界》,网站提示买奥威尔的小说可以免运费,所以书就来我家了。”
这让唐想起了她在面试时被问到的第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在美国打曲棍球?”于是她坦诚地告诉对方:“那天校队在楼道里招人。我走过去问他们什么是曲棍球。他们说我们会教你。我说,'但我不喜欢穿裙子','没关系,'他们说,'其实是裙裤。'"
唐深有感触——那个时候,姑娘为了给自己“加金”、“加分”,完全可以讲一个冠冕堂皇的故事。但她选择了真相。哈佛也向这样的人才伸出了双手。
事实上,“出于热情或功利做某事有天壤之别。”这是唐的亲身经历,也是她在采访中特别关注的问题。
唐曾经采访过一个获得过无数数学奖的学生。但作为面试官,她对简历上的“钢琴十级”很好奇。因为她注意到孩子的手很小,这对练琴者来说是个“缺陷”。“你的手那么小,为什么选择练琴?”孩子回答:“从我开始学琴,就有人劝我放弃。我手太小,跨不过八度。”但她就是不服输。“这让我看到了她的坚持和固执。”最后“她被成功录取了。”
在采访中,唐喜欢问一些“令人惊讶”的问题,这也是原因。“我不想给面试官太多时间做程式化的准备,让我看到一个完全真实的人。”哈佛大学是一个多元化的校园,喜欢个性十足的学生。
“在面试中展现真实的自己,会得到面试官的认可。往往学生试图推销的东西并不是我喜欢的。而他们忽略的细节往往最能打动人。”
"肯尼迪和爱默生都用过这种水龙头."
一个哈佛学生早上在卫生间刷牙,水龙头上出现了很多名字:罗斯福、肯尼迪、爱默生、艾略特等哈佛校友。这时屏幕上出现了一个问题,“他们都用过这个水龙头。下一个是谁?”这是哈佛招生宣传片里的一个细节。
“事实上,将会有一场独一无二的大学盛宴等待着哈佛新生。”唐对说道。校园里有一个不起眼却很独特的古老校门。外面写着“来这里增长你的智慧”,里面写着“离开这里回报你的人民”。
唐·本人就在哈佛大学,感受到了太多的触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学校里的“联合国文化”。它提倡理解和尊重不同的价值观、理想和人,也让她接触到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思想。以哈佛大学2012级新生为例。他们来自75个国家,包括斯威士兰、马达加斯加、布隆迪等极其偏远的非洲国家。
在哈佛的毕业典礼上,唐被选为中国代表,在毕业典礼仪式上讲话。仪式开始前,发言的学生代表将受到校长的接见。当时,哈佛大学第一位女校长福斯特博士见到唐时,帮她扶着学士帽。她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在哈佛的这四年过得好吗?你准备好离开了吗?”
“听到这句简单的问候,我关于毕业季离开校园的悲伤思绪,仿佛瞬间找到了出口。我回复福斯特校长说,‘我在哈佛的四年确实过得很愉快,但我突然毕业了,还没有做好离开的准备。一切都太突然了。”福斯特校长笑着告诉她,“我从来没听说过有人能准备毕业。重要的是四年过得开心,这是我爱听学生说的。其实只要你愿意,毕业后还是可以享受生活和工作的,和你是不是哈佛学生关系不大。"
“乐在其中”对于一个刚刚开始职业生涯的年轻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她决定试一试。毕业后,唐开始创业,建立了自己的科技公司。创业很难,但“空闲的时候,可以看书,喝茶。”她说:“生活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工作只能算是很小的一部分。”
虽然在普通人眼里,哈佛大学一直在向世界输送“领袖”,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前总统老布什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当被问及对“领导力”的理解时,唐和她的采访者朋友们一致给出了一个“非典型”的答案——“领导力不一定是国家领导人或CEO,甚至不一定是金钱和社会地位意义上的成功;它其实是关于一个人在生活中是否有力量坚持一种信仰或爱好,是否有激情感染周围的人,是否有勇气提出并推动一种积极的改变,是否有勇气在一群人中承担责任。”
事实上,除了进入研究生院或世界知名企业,许多哈佛毕业生选择加入世界各地的公共服务,“成为志愿者或慈善机构。”
一切来自母校:有一次,唐在一次家庭聚会上遇到了哈佛法学院的前院长,长辈告诉她:“美国不像历史悠久的旧世界国家,也不是没有贵族。这个社会的精英群体不是靠金钱和财富积累起来的,而是靠哈佛这样的一批精英大学,通过不断招募符合‘兄弟会’精神的新人而代代相传的。”
如何在世界各地找到这些“新人”?唐始终认为,在哈佛大学的申请和面试中,“没有资格,只有适合,不管你来自哪里,怎么来”。
什么是合适的?用招生办的话说就是“极致卓越”,唐的翻译“特别牛逼”。这需要在“面对面交流,眼神交流很重要”中找到。
其实她在面试的时候会不断的问自己:“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是可以一起上课的同学,是会一起聊天的朋友,是愿意分享生活的室友,是下一个会泡在实验室的弗兰肯斯坦,还是在社团里穿舞鞋停不下来的舞蹈天才?”
“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一次完美的面试就像一次美妙的约会,会擦出火花。可以从对方的观点中得到启发,找到刺激的东西,进行真诚的情感交流。”唐和她的搭档经常感叹,在一次精彩的面试后,他们已经“爱上”了这个学生。
这种方法也会受到质疑。国内很多高中的校长和教育工作者也问过:这种录取流程真的科学吗?“其实中国自古也有因材施教的理念。不同的材料会决定教学的不同。这是一种非常奢侈但合理的转移。”唐认为,当然有“机会”,但不断增长的“机会”也教会了哈佛学生如何感恩。
面试官的“兼职”往往需要“贴钱”才能见到学生。"我喜欢选择咖啡馆和美丽安静的餐馆."唐微微一笑。“因为舒适的环境,孩子会放松。无论成功与否,这段旅程对他们来说都非常重要。”
事实上,每年面试完学生,唐都会给母校和面试官写一封感谢信,“感谢你们让我重温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来源:外滩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