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节气为什么会犯困?
春分节气为什么会犯困?
天气暖和了,人也变懒了。春困就像传染病一样,让所有人都打哈欠。其实,春困不是一种病,而是人体的生理机能随着自然季节的变化而相应调整的一种生理现象。冬天,为了防止散热,皮肤和微小血管处于紧张收缩状态,维持身体的生理恒温,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信息,人的大脑更加清醒。春天气温适中,皮肤和微小血管处于松弛状态,体表供血增加,流入大脑的血液相应减少,于是出现了困倦的春眠现象。
消除春困的方法有哪些?
有氧运动不要太激烈。
最好用有氧运动来消除春困,比如慢跑、普拉提、瑜伽、太极拳等运动形式。这些运动可以加快人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增加身体和大脑的供氧量。比如普拉提,可以锻炼普通有氧运动难以锻炼的身体部位。长时间坐着导致的肩痛、腰酸或肌肉不适等问题,可以通过普拉提来改善。
春天乍暖还寒,有氧运动的强度不宜太大。可以选择每周快走三次,每次30分钟,步频控制在每分钟60 ~ 80步。此外,结合瑜伽、普拉提、太极拳,起到活动关节、放松肌肉、缓解身心疲劳的作用。
在办公室多做头部按摩。
办公室不通风,工作时间长了容易犯困。办公室运动的秘诀是选择一种简单、轻松的运动,能在短时间内达到良好的放松效果。可以每天做半小时全身拉伸来提高注意力。
另外,适当的头部按摩也能起到很好的提神醒脑的作用。手指并拢,指尖轻按太阳穴,顺时针转6圈,再逆时针转6圈。
双手并排放在额头上,用排列整齐的手指按压,从眉心中线开始,向额头中线、头顶中线、头顶正中、枕后发际线凹陷处(风池穴)按压,重复6次。
双手并排放在额头上,从眉毛中心线开始向两边轻轻按压,直到到达太阳穴。重复6次。
用双手四指按摩头皮和腹部,从后脑勺枕骨开始,然后逐渐按摩整个头皮。感觉头皮已经放松了,消除紧张就好。
用手捂住耳朵,手指放在脑后,手指尽量并拢,然后像弹琴一样用四指敲击后脑勺,默念36次。
最后,做“梳理”动作。方法是手指微微弯曲,从额头到后脑勺梳理头发,一边梳理头发一边摩擦头皮。重复这个动作至少10次。
春分的习俗
垂直蛋
每年的春分,全世界都有几千万人在做“竖蛋”实验。这个被称为“中国定制”的玩具是如何成为“世界游戏”的,目前还很难考证。不过游戏简单有趣:选择一个光滑对称的刚出生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轻立起来放在桌子上。虽然有很多失败者,但也有很多成功者。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间,所以有句话说,春分到了,蛋就漂亮了。立起来的蛋非常漂亮。
吃春季蔬菜
岭南风俗:开平苍城镇谢姓,曾为四市(今以鹤山为五市),有一种肆无忌惮的风俗,叫“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生苋菜,村民称之为“春蒿”。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摘春菜了。在野外搜索时,往往是绿瘦的,大约一个手掌的长度。采摘下来的春菜,一般在家里和鱼片一起熬制,称为“春汤”。有句顺口溜说:“春汤脏,洗肝肠。全家老少平安健康。”从一年的春天开始,人们仍然在家里祈求平安和健康。
送春牛
春分马上就到了,到时候就会有一幅春牛挨家挨户送的画面。画面用红纸或黄纸印上一年四季的农历节气,还印有农民的耕田图案,称为“春牛图”。发图的都是民谣歌手,主要说春耕、吉祥之类不逆农时的话。每到一个房子,他们更是看到什么就说什么,直到房主高兴给钱。虽然说出来的话很随意,但是每一句都押韵优美。俗称“春”,春人称为“春官”。
粘麻雀嘴
根据习俗,农民在春分这天放假。家家都要吃汤圆,要煮十几二十几三十个不用包的汤圆,用细细的竹叉放在田边的户外田埂上,叫粘麻雀嘴,免得破坏庄稼。春分也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在春分的时候。甚至成年人也参与其中。风筝分为王耔风筝、鲢鱼风筝、糜蛾风筝、雷公虫风筝和月儿光风筝。最大的风筝有两米高,最小的有两三英尺。市面上有风筝,很多都比别人的小,适合小孩子玩,但是大部分还是自己贴的,大一点的,还要互相较劲,看哪个飞得高。
春节
二月的春分,人们开始祭奠祖先,也叫春节。扫墓前要在祠堂里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宰杀猪羊,请鼓手演奏,礼生念祭文,引三颂。春分扫墓开始,先扫先人和远祖的坟,全家、全村都要大规模出动,队伍往往达到数百甚至数千人。开基祖坟和远祖祖坟扫墓后,再分房给每个房间的祖坟扫墓,最后各家给私家扫墓。在大多数客家地区,春季祭祖和扫墓从春分或更早开始,最迟必须在清明节结束。各地都有一种说法,清明过后墓门紧闭,先人的灵位就不用了。
崇拜
春分前后的民间节日有2月15日张凯的生日:王声,又名“陈”是唐代勇士陈元光,为漳州立下功勋,死后成为漳州的守护神。2月19日是观音菩萨的生日,每到生日,很多信众都会去观音庙朝拜。2月25日三山王祭祀日:三山王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的独山、名山、金山等山神。早年潮州客家移民淳为守护神,所以信众以客家人为主。
春分时健身的运动有哪些?
散步
在春暖花开之际,散步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养生方法。忙碌了一天的工作后,走在大街小巷能很快消除疲劳。
放风筝
春季放风筝是一种集休闲、娱乐、锻炼为一体的养生方式。去郊游,看着风筝随风翱翔,真是一件乐事。放风筝的时候,人不停地跑,不停地拉线,不停地控制。通过手、眼的配合和四肢的活动,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强身健体的目的。放风筝可以减少颈椎病,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血液循环,强身健体。
户外活动
所谓户外活动,是指户外、庭院、公园、大自然中的一些运动,如钓鱼、赏花、慢跑、练气功、打太极拳等。对预防儿童佝偻病和中老年人骨质疏松非常有益。加强户外运动可以减少一些疾病的发生,还可以补钙,提高免疫力。
有氧运动
该地段适合人民公园、龙源湖公园、太极体育中心、玫瑰公园等平坦道路。春天乍暖还寒,有氧运动,如慢跑、普拉提、瑜伽、太极拳等运动形式,是春分消除春困的最佳方式。这些运动可以加快人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增加身体和大脑的供氧量。
有氧运动的强度不宜过高。可以选择每周快走三次,每次30分钟,步频控制在每分钟60 ~ 80步。此外,结合瑜伽、普拉提、太极拳,起到活动关节、放松肌肉、缓解身心疲劳的作用。
春分吃什么?
黄豆芽
春分的时候,正是黄豆芽大量上市的季节。黄豆芽性寒味甘,能健脾养肝,正好符合春季补肝脾的特点。同时,很多人在春天会缺乏维生素B2,在争吵中会出现炎症。黄豆芽富含维生素B2,有助于预防争吵中的炎症。
香椿
春分这个时候的香椿香味浓郁,鲜脆可口,口感和营养最好。中医认为香椿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的功效。其味清香,能起到健脾开胃的作用。香椿还是肠炎、痢疾、泌尿系统疾病的良药。
大红枣
中医认为,春季肝气旺盛时,多吃酸味食物会使肝气过盛,损伤脾胃,所以要少吃酸味食物,适当吃一些甜食。红枣就是这样一种春季补脾的好方法。
蜂蜜
蜂蜜也是“吃春”的首选。中医认为蜂蜜味甘,入脾胃,能补中焦,润肠通便。春天气候多变,乍暖还寒,人容易感冒。因为蜂蜜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并具有清肺解毒的作用,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补品。
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介绍
一般来说,日期在每年公历3月20日左右,最多相差一两天。此时,太阳位于黄经0°,也就是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全世界几乎都是昼夜一样长。古代又称为“日中”、“昼夜”、“仲春月”等。《明史·礼义》中已有记载:“分割线,黄池交汇之点,太阳行于此,昼夜平分。”旧时春分分三个阶段:“等鸟到,等雷响,等电起。”也就是说,在季节前后,燕子会从南方飞来,下雨的时候,天空会电闪雷鸣。
春分节气的由来
最早的日期可以追溯到周朝,当时天子在祭坛上向太阳献祭。《礼记》上有一句话:“祭坛。”孔《英达疏》:“又叫春分”。古代皇帝有春天祭祀太阳,秋天祭祀月亮的仪式。清代潘荣弼在《景帝岁时纪声》中记载:“春分、秋分为国之大典,士不可拜。”至于民俗活动,一般认为是踏青、放风筝的正式开始。这一天,男女老少都会花,去野外采野菜。朱《春十杂书》写道:“写字弹琴无心,无心摘菜。”可以看出,在古代,人们非常热衷于庆祝节气。
春分的传统意义是什么?
从传统文化来看,这一天是举行盛大祭祀仪式的日子。《礼记》记载:“祭坛。”孔《英达疏》:“又叫春分”。以前天子会带领大臣祭天,普通百姓不能参加。后来演变成民间仪式,很多家庭会去上坟,带着供品上山,先从祖坟,再到祖坟。气候方面,立春到长夏是古代的春天,春分在春天的三个月之中,春天平分。《春秋故事·阴阳进出》说:“春分,阴阳亦半相,故昼夜既寒又夏。”所以,对于古人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这个节气的农事是什么?
春分到来,会提前做很多农业准备,比如采购春耕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药、农具等,以便天气放晴后及时播种。之后,农民会选择苗场,整理苗箱,然后做好种子处理,增加发芽率,提高发芽势。期间会对种子和床土进行严格消毒,间歇浸泡。这几年育苗技术也很先进,只要雨水充足就不成问题。根据天气情况,人们还会狠抓双季早稻的播种,定量、稀播、匀播,培育壮苗。这时,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天气预报,以便加强田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