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为什么要用米粒做棋子?

根据历史传说,国际象棋起源于古印度,迄今为止文献中见到的最早记录是萨珊王朝时期用波斯语写成的。英国人威廉·琼斯在1790的《亚洲研究》上发表了《印度象棋》,认为象棋起源于印度。公元2 ~ 4世纪,印度次大陆有一种叫“Chatulanga”的棋类游戏,里面有战车、马匹、大象、士兵四种棋子,象征古印度的军事制度。在当时流传的印度叙事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有一首诗“四军之兵已排”。“四军”是指军队分为车、象、马、兵四个兵种。当时这种“方棋”是靠掷骰子来下的。游戏的目的不是杀死对手的王,而是吃掉对手的所有棋子。

棋盘上米粒的故事,说的是古印度有一个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数不清的财富。但权力和财富最终让他厌倦了生活,渴望新鲜刺激。一天,一位老人带着他发明的象棋来到法庭。国王非常喜欢这部小说,迷恋它,非常满意。对老人说:“你给了我无穷的乐趣。为了奖励你,你可以从我这里得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

老人的要求是:请在第一格放1粒小麦,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第四格放8粒...也就是说,在最后一个网格填满之前,放置在下一个网格中的颗粒数必须是前一个网格中颗粒数的倍数。国王笑了,大方地答应了老人卑微的请求。然而,国王终于发现,按照和老人的约定,印度的小麦连一个棋盘都不够。

扩展数据:

事实上,老年人所需的麦粒数量其实是天文数字。按照老人的要求,填了64个方块,这个数是18,446,744,073,709,551,615,是一个二十位数的数。换算重量约2000亿吨。即使在现代,全球小麦年产量也只有几亿吨。如果你建一个仓库来放这些米粒,仓库高4米,宽10米,那么仓库的长度就等于地球到太阳距离的两倍。全世界生产这么多小麦需要两千年。虽然国家很富裕,他也拿不到那么多小麦。

百度百科-二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