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第三届武汉“最受欢迎青年教师”事迹介绍
播种中华之魂,弘扬文化自信
2014年,因为全面的专业素养和扎实的工作能力,她通过了各级汉办的考核,光荣地成为一名志愿汉语教师,远赴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她带领金发碧眼的孩子们体验剪纸、饺子、太极、写汉字、吟诗。她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是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使者。她把中国的美和中国的魂种在美国孩子的心里,相信他们会开花结果。
刘十几岁时就有一个当老师的梦想,现在她实现了。现在她有一个中国梦。她希望用英语讲好中国的故事,传播中国的文化,让学生们敬仰中国的精神,凝聚中国的力量。她的英语课经常使用中国名著作为材料。当唐诗宋词转化成英文歌,当唐道士和徒弟讲英文笑话,当孔子生平改成英文小说,学生们都说这些中国风的内容印象相当深刻。2019国庆期间,在我校举办的“传承经典迎生日”活动中,刘老师带领八年级五班背诵《道德经》经典选段,重温校训的来源。他还用《苍鹭小屋》的双语歌曲惊艳了四人,最后用四大经典小说改编的中文版点燃了师生。
通过画漫画背单词,看《棋盘说》,记句型,学习英语如此简单。
课后,学生们很少叫她“刘老师”,而更喜欢叫她“刘老师”或“疯牛”,因为她的课趣味性强,知识性强,多学科的元素都融入到英语课堂中,常常让学生眼花缭乱,大呼过瘾。万圣节化妆舞会,圣诞节交换礼物,全班歌舞,演技。
在学习身体部位的单词时,刘老师别出心裁地让学生用单词画漫画,头、手、肚子、腿。当学生对创造感兴趣时,他们实际上记住了这些常用词。一幅幅创意作品跃然纸上。从远处看,是可爱的卡通人物。仔细一看,全是英文单词组成的。在《齐帕第六季》热播之际,刘老师介绍了“博物馆着火了,救猫还是救画”这个热门话题,她的英语课立刻变成了“辩论赛”。学生们学会了使用句型“如果”的条件句...会”(如果...将...)在口水战中。
她布置的特殊作业让学生们说“爱就爱”:世界著名博物馆的VR云游、配有搞笑配音和画图指导的英文小报、外文期刊打卡营的晨读...在尊重不同类型学生的前提下,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表达欲望,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和创新英语学习。
2015回国后,她受命接手了两个毕业班,让几个已经放弃英语学习的孩子恢复了信心。经过一年的努力,她终于考上了自己喜欢的高中。每年都有学生给刘老师写十多页的感谢信。
科学家班主任,专治调皮的“熊海子”
刘老师当班主任的时间不长,但他擅长管理学生。
九月的一天,教室外面阳光明媚。七个男生吃完午饭无聊到开始在班里斗地主。一番打斗之后,我才注意到刘老师在不远处观战(几个有正义感的女生举报了他们)。抓了抓手,正要出手的刘先生想了想。这么好的机会,他一定要练就冷静分析,直击真相,杜绝后患。于是,我先没收了“作案”工具,一言不发地走开了。中学学习结束后,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张主题为“扑克”的思维导图。像分析阅读一样,我让全班同学分析“什么,谁,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为什么”。七“熊海子”主动“认罪”,深刻反思在学校打扑克的不当。与其坐在课堂上聊天,不如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娱乐活动——下棋。于是,在班长的帮助下,大家主动分享了自己的围棋、象棋、跳棋、军旗、斗兽场。
在这极其漫长的学期里,对中国尤其是武汉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人生中难忘的时光,也是学生最好的成长课。疫情期间,刘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不同主题的活动,陪着学生讲事实和情绪,讲观点和看法,讲行动和行动。很多同学已经在家里放任自流了。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自律的好习惯,刘老师和班委商量,以小组为单位出台了《网络班级积分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了网络课程期间的加分和减分项目以及具体的奖惩机制。经过短短两个月的实践,部分“晚期懒癌”学生进步明显,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榜样大于言语,她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她是学生的导师,是学生成长的助推器。刘先生是世界上最大的写作团体的成员。他坚持每周输出一篇文章,在学习成长的道路上从未停歇。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写了100多篇教育教学心得。微信官方账号,创办了卡姆酱成长孵化器,在今日头条、马蜂窝等多个平台也是优质作者。她总说:“教书是为了不教书!”她最终的教育目标是和学生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