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三农调查系列报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通过我们与当地孩子20多天的接触,我们深刻认识到,当前,受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来到城市打工,他们的子女大多留在了农村,教育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受农村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的影响,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不尽如人意。因此,我认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对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经济、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台州市俞垛镇中心小学近期的调查数据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36%,而且这种情况还在增加。因为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照顾不了孩子。大部分由爷爷奶奶照顾,少部分由其他亲戚照顾。由于种种原因,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的监管比较薄弱,甚至被忽视。此外,留守儿童由于长期没有父母的陪伴和约束,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校学习成绩普遍较低。导致学习成绩不好的留守儿童形成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同时,由于教师教学任务重,家务负担重,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特别关注那些留守儿童。
二,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家庭教育监管不力。一方面,那些父母都外出的家庭,因为爷爷奶奶文化水平低,有的甚至不识字,所以无法帮助孩子解决学习问题。另一方面,在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中,留在家里的一方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的学习,因为他承担了所有的家务和田间劳动。
第二,教育态度消极。大多数留守儿童生活在生产力低下、不发达的农村家庭。他们的父母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对子女教育投资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些农民头脑中有一种原始的观念:“只要孩子身体好,健康成长,还是可以打工挣钱的。”
第三是学校教育的缺失。首先,一些老师在观念上对留守儿童有偏见。大多数老师认为,父母不在的留守儿童教育难度更大。很多老师因为课业负担重,很少和孩子的监护人沟通,不清楚孩子的情况,很难对孩子进行教育。尤其是五六年级以后,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监护人的监管,周末大部分时间都在网吧和游戏厅度过,缺乏关注和关爱。此外,农村教育服务体系尚未建立,留守儿童不能像城市孩子一样参加班级培养自己的特殊兴趣,也不能和父母一起参加家庭活动,这严重削弱了社会教育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应发挥的作用。
第四,部门重视不够。近年来,当地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农村学校基础设施的投入,有效改善了办学条件。然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没有优惠政策,很多留守儿童无法在父母工作的地方就近上学。另外,偏远农村的寄宿制学校建设不够强,很多留守儿童走读。同时,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也没有有效的管理方法。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和管理力度。希望政府部门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农村教育机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大力改善农村教育环境,更加重视农村教育,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的局面。同时,要保证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制定优惠政策,接受留守儿童在父母工作地附近上学。此外,还要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尽最大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二是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成长的基础。无论孩子是否外出工作,父母都应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关心。首先,在外出的安排上,父母要尽量保持家庭功能的完整,父母双方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工作,外出期间增加回家的频率,通过各种通讯工具增进与孩子的沟通;家长和监护人要定期与学校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空间和氛围,对留守儿童给予有效的教育引导和情感关怀,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
三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学校教育管理。学校应该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中发挥主导作用。第一,学校的教育理念要从单纯追求升学率转向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第二,班主任要给这些留守儿童特殊的关爱,多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班级集体的温暖,最大限度的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带来的伤害。第三,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第四,开通家校热线,方便家长及时快捷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四是进一步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监护体系。教育监护系统的成员可以由退休教师、青年志愿者和部分专职人员组成。可以搭建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沟通桥梁,让留守儿童在大家的禁锢下健康成长。
以后我会继续关注留守儿童,集思广益,提供可行的、科学的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