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学生生活课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与量的关系的科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索客观世界的规律,为人们处理数据、分析数据、交流信息提供简单的手段。数学因其广泛的应用,越来越被世人视为一种普遍适用且有效的生活必备工具。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生存能力的发展。既要考虑数学课程本身的特点,又要遵循智障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数学的规律,强调学生要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中体验数学的应用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认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思维能力和行为习惯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智障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还表现出以下特点:智障学生尤其是轻度智障学生在学习中具有一定的迁移能力,但大多数智障学生在高技能学习中迁移能力较差;学习兴趣较低,学习动机水平较低;学习需求不占优势;智障学生的需求主要是低层次的需求,主要是满足生理需求。

因此,数学是弱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智障学生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为智障学生打好基础,使他们学会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最基本的实用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着眼于智障学生现在和将来适应社会生活、独立生活的需要,对最大限度地开发其潜能具有重要意义。

遵循智障学生数学教学的“基础性、实用性、发展性和可接受性”四大原则,对智障学生数学教学进行了以下研究和探索:

第一,运用生活化教学法,让生活问题走进弱智学校的数学课堂。

新课标提出:“让所有学生都学会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信息交流的手段和工具”,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应用数学。由于智力低下,思维不灵活,智障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据技能时,通常需要更直接的经验、更具体的内容和更深刻的体会,才能实现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针对智障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应紧密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知识进行教学,让学生学有所用。

因此,弱智学校的课程对数学教学的要求是能够应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无论是智障学校还是普通学校,都非常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熟悉的生活场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化教学方法主要有:(1)结合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材,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设计一系列数学问题和活动,将知识中缺乏生活气息的学科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生活中,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用数学思想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理解10以内的数字”的教学中,老师们根据智障学生的特点进行了“动态教学”,比如“理解数字5”,用课件展示

第二,个别化教学模式与移位教学模式相结合,促进了智障学生的发展。

每个孩子都有鲜明独特的个人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特殊儿童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智障学校也和普通中小学一样采用班级授课制,学生按年龄分班。而班级教学强调团结,要求急行军,很难适应智障学生的个体差异,很难充分照顾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很难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探索性。智障学生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并不一致。同龄的智障学生由于智商不同,心理年龄也不同,同类学生的缺陷也不同。针对这种情况,为了使智障学生健康成长,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教育制度的设计和教育计划的实施应充分考虑这一特点和需要,重点关注特殊儿童对教育的需求。因此,为了满足智障学生个性化教学的需要,可以采用走班制的教学模式。

为了真正有效地培养智障学生,应该考虑如何分班,如何针对不同的班级组织设计教学内容。

轮班教学制的班级安排主要有两个原则:(1)充分考虑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的特点。教学有效运行的基础是充分考虑受教育对象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特征。根据智障学校学生的生理年龄通常为7-18岁,但其心理年龄只能达到8-10岁正常儿童的特征,在走班制教学中,通常将学生按生理年龄分为三个阶段:低阶段(7-18岁)和中阶段(165438+)。在领域目标的实现中,要根据生理年龄和相应的心理特点选择内容,并运用相关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来实施。(2)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大纲中,技能根据其发展的难易程度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然而,事实上,有一些学生只掌握了中班的低级技能。同一个班的中学生差异很大,认知水平明显不同。在讲授某一内容时,很难“面向全部”,也未能体现“以人为本”。因此,需要按照一定的评价方法,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然后在此基础上分为低年级(1-3年级)、中年级(4-6年级)、高年级(7-9年级)三个教学阶段。

分班后根据不同年级组织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1)对于低年级学生,采用综合主题教育,寓教于乐。针对低年级学生思维分散、注意力不稳定的实际,在轮班制低年级学生教学中采用“单元综合主题教育”的方法,在因材施教中渗透游戏教学,让学生在自然愉悦的状态下学习训练,充分挖掘潜能,有效弥补身心缺陷,让每一个学生在自身基础上成长壮大。(2)对于中学生,创设情境,实现“教学与生活零距离”。现实世界是数学学习的丰富源泉,智能下的学生应该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没有智力下的学生所熟悉的情境和生活经验的教学内容,学生就无法体会数学的价值和意义。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构建轮班制的中学数学课程时,应该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体验生活。(3)对于高年级学生,将课堂数学改为社会数学。数学教学只有建立在真实的社会和自然情境中,才能被赋予具体的意义,显示出应有的价值。大四智障学生,年龄一般在15到18之间,即将融入社会。因此,在高年级的走班制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