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音乐教学渗透到孩子的日常活动中
柳河镇幼教中心明德幼儿园静音
摘要: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关于创办乡村幼儿园的宣言》中特别强调,学前教育是生命的基础教育。他指出:“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基础,必须尽早为他建立。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六岁之前,是人格培养最重要的时期。如果你在这期间培养得好,将来稍加训练,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秀一员。如果训练不好,那么习惯就变得很难改变,倾向就很难移动,态度就很难改变。”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音乐在儿童健康成长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将音乐渗透到儿童的日常生活中。
关键词:儿童音乐,音乐教育和生活
江总书记曾经说过:“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为孩子能否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将决定他们的人生发展,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具有人文内涵的艺术教育。西方有识之士认为,音乐是一切哲学的更高启示。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的许多科学成就都是受音乐的启发。”由此可见,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比拟的特殊教育功能。音乐教育对于塑造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儿童整体心理发展水平,使儿童具有稳定积极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信心、良好的人格和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独特的意义。因此,它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音乐是美好的,音乐是快乐的。音乐是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艺术形式。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孩子不懂声音的强弱、快慢等抽象概念。只有把音乐融入到孩子的生活和游戏活动中,孩子才能轻松愉快地学习。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仅靠听觉很难让孩子感受到各种表演手段,表达内容。必须直接体现在实践中,感知音乐的力度、速度、节奏。
儿童音乐教育的真正意义,是根据儿童的生活和心理发展特点,对儿童实施音乐教育,使儿童音乐教育充分发展其素质,在他们的成长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真正促进他们全面、和谐、快乐的成长。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先培养人。”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音乐教育可以让孩子体验快乐,发展孩子的情感和美感,也可以发展孩子的感知能力,从而培养动机,为孩子以后的健康生活和终身艺术学习打下基础。
音乐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使人身心健康,赋予人聪明和智慧。在孩子这个年龄使用音乐意义深远。它除了作为预防和恢复儿童精神、身体和心理疾病的手段外,对儿童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对儿童大脑功能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要点如下:
第一,音乐可以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优美的音乐能让人心情愉悦,增强活力。据医学研究,人在快乐时,血液中能产生一种健康物质,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促进消化、缓解疲劳的作用。音乐中千变万化的旋律、节奏、速度,不仅可以调节人体的机能,还会对大脑的边缘系统和扁平网状结构产生直接影响。它可以通过肢体动作,即自由摆动、行走或跳跃,让孩子感受到音乐的情感,从而创造出有节奏的动作,唤起孩子天生的本能,培养人体中非常重要的节奏感,建立起身心的和谐感和动作的协调感,使孩子的听觉更加敏锐,感情更加细腻,使孩子更加活泼健康。此外,在音乐游戏、舞蹈等群体活动中,儿童的空间方位感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如个体的位置变化、群体的队形变化等。可以让孩子感受音乐中的动与静、长与短、强与弱,体会音乐节奏的魅力,促进动作的协调发展。
第二,音乐可以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音乐可以促进儿童大脑的正常发育,有利于大脑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育对促进儿童大脑皮层增厚、改善大脑功能有重要作用,与儿童智力发展密切相关。在音乐中,各种声音和肢体动作输入大脑,增强了对大脑神经元的刺激,有利于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和神经通路的形成;同时,音乐可以培养孩子动作的协调性和敏捷性,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动作是儿童智力发展的起点。有人提出,训练孩子的手脚就是训练大脑,手脚的训练可以在音乐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弹钢琴训练手指的灵活性,跳舞训练全身的协调性。音乐中的歌唱、歌舞表演、音乐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动作的协调发展。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曾指出,人脑有六种智能,其中第三种是音乐智能,即能感受节奏和音乐并进行创造。可见音乐和智力本身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音乐教育可以开阔儿童的音乐视野,丰富他们的感知能力,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孩子们可以在音乐学习中获得各种知识。
第三,音乐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
没有情感基础,任何思想道德教育都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音乐教育恰恰可以为道德教育奠定情感基础。一个人在童年时期接受的音乐教育往往会影响他的一生。一首短短的歌,往往力量巨大,影响深远。歌曲《对不起,没关系》用轻快的节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孩子在唱歌的同时理解歌词的内涵,学会使用礼貌的语言;《山羊对公鸡感到疼痛》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明白孩子之间应该互相理解,友好相处。《李小多分水果》让孩子认识到,谦逊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音乐对孩子心灵的影响往往是潜在的,但其教育效果是明显的、长期的。音乐是孩子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维生素”。要根据儿童喜爱情感、厌恶理性、喜爱形象、厌恶抽象的特点,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真正达到以情感人、以情感人的目的。
第四,音乐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感受。
音乐能使人感受到美,接受美的教育,即爱的教育,对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和审美情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让人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更加热爱生活。比如《国旗多美》这首歌,可以激发孩子热爱祖国、热爱国旗的感情;《小海军》《献给解放军的哈达》能激发孩子热爱解放军的感情;《值日生之歌》可以培养孩子对劳动的热爱。爱护小树可以培养孩子爱护公物的思想和感情。
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家长和老师要从小给孩子良好的音乐教育,让孩子在优美的音乐中健康成长。
因此,要正确认识音乐对孩子的促进作用,适时适度地利用好音乐。那么孩子的日常生活应该怎么做呢?
1.在园内播放柔和悦耳的音乐,让孩子一入园就进入一个安静舒适的音乐艺术环境,让孩子的音乐天赋得到很好的发展,快乐的情绪被唤起,积极参与活动,进行交流。例如,我每天在孩子们来到花园时演奏它。新时代往往与音乐疗法有关。许多新时代音乐都说它能治病。其中主要推荐班得瑞的《班得瑞》音乐。“班得瑞”这支梦幻般的抒情管弦乐队,在音乐中生动地表现了瑞士的湖光山色,每个音符都代表了内心的感受。比如:安妮的仙境,春田等。有时会播放《清晨萨克斯》、《央视的早安》、《晨歌》等音乐。孩子们听了这样的音乐后会觉得非常平和安静。
第二,老师要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教学。教学方式要生动活泼,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以孩子为主体。所有的教学都要从感受出发,通过游戏来进行。用感受、启发式、讨论、即兴发挥等方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体现“趣”字,教学方法要多样化,体现“活”字,因为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学习灵活得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根据音乐的活动目标,巧妙地安排音乐活动的结构和内容,尽可能地制造情节。通过小游戏进行简短的节奏声乐练习,故事、玩具、节奏音乐、头饰、图片、情景表演、动量练习等。是用来教学的。活动时也听音乐,边唱边做动作。整个教育活动始终处于听、唱、跳、拍、敲的状态。让孩子们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比如给中班的孩子一个“走路”的音乐活动,可以大声朗读,用童谣敲出象征兔子、小鹿、小鸭走路的声音,让孩子快速掌握切分音的基本节奏。在学习带有优美音乐、节奏、韵律活动的儿歌或故事时,一方面可以激发孩子学习语言的兴趣,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大脑。
功能,提高记忆效果。
第三,在音乐角,孩子们可以制作很多乐器,比如用筷子敲击,敲盖子,水桶,塑料瓶等等。此外,我们还放入头饰、围巾、服装、扇子、雨伞等一些道具,供孩子们在音乐角自由玩耍、摸、敲、动、打、玩、跳,孩子们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表演才华。他们表演的时候,我们会放一些孩子们喜欢的音乐,比如三猫饼干,粉红飘舞,天鹅等等。
第四,吃饭时放音乐。音乐有助于消除身心疲劳。优美的旋律可以加强肠胃蠕动,促进唾液分泌,帮助消化吸收。这期间最好放轻音乐。如果有歌词,孩子熟悉了就会跟着哼唱。这样不仅不会帮助消化,还会有危险,孩子很容易窒息。因此,我们经常演奏钢琴音乐,如理查德·克莱德曼的《致爱丽丝》、《梦中的婚礼》和《水边的阿迪丽娜》。
第五,午睡时,播放轻柔、安静、抒情、缓慢的催眠曲,不要求孩子立即闭眼。孩子听着音乐自然入睡,培养了孩子良好的午睡习惯。比如:莫扎特的《摇篮曲》、《睡吧,小宝贝》等音乐。
第六,活动中要求幼儿集合时,用铃鼓敲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节奏模式。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安静下来,同时快速模仿节奏模式,从而培养孩子的节奏感。也可以播放孩子熟悉的音乐。比如,要求他们安静。当他们做好了,就会弹1353的音阶,唱“快坐下”,重复播放,让孩子按照语音提示快速坐下。
七、孩子玩滑梯等运动器材,我们可以唱《伸懒腰转》这首歌,孩子边玩边唱,快乐地学习,唱得自然快乐。当孩子跑步、跳绳时,伴随着节奏鲜明的欢快音乐,提高了锻炼的兴趣,因为节奏感能给孩子带来欢乐。比如在户外运动时,我们会播放《Xi耍》、《健康歌》等歌曲,让孩子在音乐中快乐地玩耍。
八、听音乐画画给孩子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给孩子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比如莫扎特的《星星》,圣桑的《袋鼠》,班德利的《你的微笑》。
除了幼儿园教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也起着重要作用。除了在幼儿园,我们也和家长沟通,让他们明白家庭环境对孩子音乐智力的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沟通之前,很多家长认为自己没有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嗓子不好,没有声音,没有音乐细胞,所以在家庭中营造音乐环境感到力不从心。事实上,创造音乐环境并不需要父母教宝宝唱歌、打拍子、演奏乐器,而是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音乐和歌声的环境中,不断接受音乐的刺激,让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和音乐天赋都非同一般,家庭环境对孩子音乐兴趣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因为学习困难被认为是“白痴”。因为学校拒绝接收他,爱因斯坦不得不呆在家里。爱因斯坦的妈妈每天总是花几个小时弹钢琴。时间长了,爱因斯坦也喜欢弹钢琴了。
总之,孩子的成长离不开音乐,孩子的发展需要音乐。反过来,音乐可以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音乐是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伟大的科学家达尔文说过:“如果一个人不听音乐,很可能会影响他的智力。”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音乐教育来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同时,我们也明白,开发和培养儿童音乐智力的目标不再是培养音乐家,也不是培养儿童的音乐技能和灌输知识。相反,音乐被用来培养他们的精神美,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培养他们的美感,激发他们的智力和创造力,发挥音乐活动在身心发展方面的特殊作用。这是音乐的根本作用。所以,感知音乐、学习音乐、欣赏音乐,都应该渗透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
参考资料:
张芝华。幼儿园音乐教学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65438+2月1版。
[2]王艺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五版。
[3]朴文哲。0岁开始学音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23卷第2期.
[4]张芝华。儿童音乐教学法[M]。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5。
[5]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系列[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