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毛巾
幼儿园教案:毛巾1教材分析:
这个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认识自己的马克笔地图,但难点是鼓励幼儿大胆地用普通话说出毛巾和杯子的名称,并学会简单的一句话“这是我的××”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的毛巾杯子标注图,知道自己的毛巾杯子放在哪里。
2.学会用普通话说出毛巾和杯子的名称,学会简单的一句话“我是我的xx”。
3.教育孩子要讲卫生,不要乱用别人的财物。
活动准备:
1,各种小动物形象标记,各两个(相同)。
2、录音机、磁带(肉录《找朋友》音乐)
3.老师在贴有标记地图的地方点一个点,作为贴有标记地图的位置。
活动流程:
首先,认知标记图
1,老师展示标记图,让小朋友选择一种动物作为自己的朋友(两块)。老师说:“每个孩子找一个小动物做朋友,告诉大家谁是你的好朋友?”让几个小朋友出示图片,让同组的小朋友互相看着说:“这是XX,是我的好朋友。”老师巡回帮助指导。
2.小组游戏:大家把牌子放在桌子中间,孩子们围着小组桌边走边跟着音乐唱“找吧,找朋友,找我的好朋友,敬礼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唱完之后,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标志图。(打两遍)。
【点评:让孩子在游戏中自然,充分理解孩子的自主性,加深对好朋友的印象。]
第二,确定毛巾和杯子的位置
1,出示毛巾,问孩子:“这一块是什么?毛巾的作用是什么?(启发孩子说会擦手洗脸等。).
2.出示杯子,问孩子:“这是什么,杯子有什么用?”(启发孩子说:可以喝水、牛奶等。)
3.老师说:“我们每个孩子都有一条毛巾和一个杯子。放在一起随便用不卫生,容易生病。谁有好办法让孩子自己找毛巾和杯子?”(启发孩子说把好朋友放在旁边做标记。)
4.让孩子们把两个杯子分别放在毛巾和杯子旁边的小点上。
5.请告诉一些孩子他们的毛巾和杯子在哪里。哪里可以贴出我的好朋友?给所有人看。问问和这些孩子同组的孩子,他说的对不对。
6.孩子们指着他们的毛巾和杯子说:“这是我的毛巾”和“这是我的杯子”。
三、总结:
以后孩子要用毛巾,要喝水,来找你自己的好朋友。找好朋友的时候,注意看仔细,不要找错,用自己的毛巾和杯子。
【点评:通过“找朋友”让孩子找到自己的毛巾和杯子。孩子能牢牢记住,不容易出错。]
活动扩展:
游戏活动。如“赶紧找好朋友”。在游戏中,比较谁能先找到他的好朋友(要么在毛巾处,要么在杯子处)。)
日常教育活动的渗透:
谈论日常生活,让孩子谈论他们的动物朋友喜欢吃什么,长什么样。
家庭合作:
1,让孩子从动物标记图中找到自己的动物朋友,带回家放在毛巾和杯子里。
2.请家长向孩子介绍“动物朋友”的习惯或特点。
3.在“家居联系栏”里说说毛巾分杯的必要性。
4.家里要求孩子共用毛巾和杯子。
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
改变过去老师先挂牌子再按座位顺序分发给孩子,然后教他们认识的做法。采取“选择-练习-搜索”的方法,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这种尊重孩子的方法,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尽快熟悉周围的环境。
幼儿园教案:毛巾2游戏目标:
1,感受一个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2、大中小各种毛巾的设计。
教学重点:设计大中小毛巾。
教学难点:设计大中小毛巾。
活动准备:
阅读区:读儿歌,读童谣,玩偶之家:大中小玩偶及其配套的毛巾、碗、筷子。手工区:为孩子做的大中小毛巾,用于装饰或其他大中小物品。
活动流程:
一、活动导入:
孩子们,今天早上我们学了一首好听的儿歌。你知道是哪首童谣吗?(三条毛巾)
童谣怎么说的?(请给孩子们讲讲儿歌的内容。)孩子们都说很好。儿歌里都说这三条毛巾分别属于爸爸妈妈和宝宝。所以今天,孩子们想自己设计毛巾?(思考)
那你想把毛巾给谁?(我想给爸爸,我想给妈妈...)
其次,介绍各个地区。
1,娃娃屋。
今天娃娃屋的小朋友按照大、中、小娃娃和他们配套的毛巾、碗、筷子。
2.图书区。
今天老师在图书馆区放了“读儿歌,读童谣”。
3.动手区。
手工艺品区的小朋友,你们一起做的大中小毛巾是给小朋友做装饰或者其他大中小物品的。
第三,组织孩子进入区域。
1.提出区域规则。
进入区域时,首先要想好要进入哪个角落。当老师播放音乐时,孩子们迅速将该区域的玩具按顺序摆放并放回原处。在该区域不要大声喧哗,安静地玩耍。
2.教师巡回指导孩子们开展区域活动。
第四,收拾好材料,结束游戏。
总结孩子进入区域观看的情况,表扬有序进入区域的孩子,对自己玩的不够的孩子提出要求,指出自己不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