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起莲花吹响渔线》一文中介绍的瓷瓶内容是什么

(作者:呼啸)笔者最近看到一个瓷罐,上面有一个民国贵妇的钓鱼图。瓷罐的图案内容比较少见,也比较有意思,特此介绍。

瓷罐呈椭圆形,俗称冬瓜罐。高27厘米,口径8.9厘米,缺盖。坛子正面勾勒出一个大户人家庭院的小场景:几块凹凸不平的太湖石堆成一座淡蓝色的假山,假山旁种着几株红芙蓉和绿柳。微风吹来,红芙蓉送香绿柳轻舞。红芙蓉绿柳环绕,竹梁青瓦中一座小亭子露出来。亭下是一个荷塘,近处或卷曲或舒爽的荷叶连着一抹碧绿的水,而那些怯生生或怒放的芙蓉花,则像镶嵌在祖母绿中的红宝石一样耀眼。一对鸳鸯在远处自由自在地游着,燕子在天空中盘旋。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中,画家描绘了亭子里的两位小姐和一位女仆。一位高髻蓝衫橘色裙的女士靠在亭子的柱子上,手里拿着鱼竿向荷塘靠去。我看到她在屏息以待鱼上钩。另一位女士,穿着红色衬衫,扎着双髻,斜靠在亭子旁的栏杆上,手里拿着鱼竿,垂向水面。看来她对自己的休闲有很好的想法。站在最后的是一个穿着绿色衬衫和紫色裙子的女仆,扎着一个双髻。她正拿着一把团扇,目不转睛地看着两位女士,也许在想谁能先钓到鱼(图1)。

瓷罐背面有两句诗:“苏,杨,,第一动人语。”且有一段说:“画在珠山西阁,真写在周图”(图二)。这两首诗出自清乾隆年间江苏常州秀才吴泰来。它们最早收录在当时杭州著名诗人袁枚的《与园诗》一书中。原诗为“苏头中杨,小姑争草。”首诗中的“萧肃”不仅是南齐时期钱塘名妓苏小小,更是苏小小的才华和对爱情的忠贞。因此,到了唐代,她已经成为一个绝世美人,被诗人和词人反复歌颂。白居易《杨柳枝苏州刘阳赞为君》诗说:“苏州刘阳赞为君,更有钱塘胜亭。如果你热衷于找一个小的,苏家在青杨深处。苏的小女儿在过去是众所周知的,而杨以前有不同的感觉。她剥盘做银环,卷叶吹玉笛。”白乐天用一支灵动的笔,几句话,就把苏小小生动地塑造成了一个以纯洁灿烂的柳枝为手镯,以柳叶为笛子的可爱少女。从此,柳树成了苏小小的代名词,“苏”这个原本只属于苏小小的私人闺房,也渐渐变成了少妇闺房的别称。至于后一首诗中的“斗草”,在古代是非常流行的游戏,但在清代失传了。据现有文献记载,它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它最初是在端午节时发明的,让人们学习和识别草药,后来它被扩展为一种可以玩整个春天的游戏。战斗方式有两种:“武斗”和“文斗”。所谓“战”,就是考验草茎的韧性。方法是将草茎交叉,各自用自己的一端拉回,以折断的为负。这种游戏是淘气孩子的最爱。南宋诗人范成大的《四季田园杂(上)》中“青枝落花,可知儿孙争草”一句,描写的是孩子们因为玩斗草游戏,破坏了院子里的花草。所谓“文争”,就是考知识是否五花八门,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其内容主要是关于花草的名称。因为这个游戏不涉及激烈的体力活动,所以最适合女性参与。诗画中对女子“斗草”的描写历来很多,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红楼梦》第六十二集对香菱、关等四五个小丫鬟的描写,还有对罗汉松、君子竹、美人蕉等很感兴趣的观音柳。在这件瓷器上,画家巧妙的用吴泰来的诗句进行了改动,不用说“斗草”,而是用“荷塘运动”代替了“钓鱼”,很好的对应了画中美人亭中垂钓、闲雅、笑语频出的生活场景。

这个瓷罐是典型的民国陪嫁瓷。那时候,大部分体面人家在给女儿出嫁的时候,都愿意定制几对瓷缸。花瓶上绘有读书、下棋、钓鱼、葬花等雅俗共赏的故事,或绘有麻姑生日、幸福等吉祥图案。言外之意无非是对和平和财富的永恒愿望。这个罐子的绘制者周土,真的是清末民国时期活跃在江西景德镇的制瓷人。从现在能看到的残存产品来看,他主要制作粉彩瓷器。虽然笔法粗糙没什么精彩的,但这个瓷罐涉及的仕女钓鱼主题还是值得一说的。

钓鱼是一项古老的运动。起初,它是先民获取生活资料以保证生存的重要方式之一。Xi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鱼钩证明,捕鱼至少已有6000年的历史。从那以后,钓鱼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禹雷泽钓鱼的传说和姜太公渭水钓鱼王子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颂。但自古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中,钓鱼似乎只属于男性的运动,而诗词歌赋、图文绘画中关于女性参与钓鱼活动的记载却少之又少。这是由于古代捕鱼与生计关系密切,女性较少参与家中家务。另一方面,也与男性长期掌握话语权,很少记录女性参与这一活动有关。事实上,女性很早就参与了钓鱼,并且很早就将其视为一种娱乐活动。宋代诗人吴文英在一首永远在我心中的诗《浣纱溪》中写过一句话:“波面铜花寒,玉人钓钩。”可见,最迟在宋代,女性已经把钓鱼当成了一种消遣,一种孤独的运动。真正详细描写女子钓鱼的是曹雪芹的代表作《红楼梦》。《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写史湘云邀、王夫人、宝玉、黛玉、宝钗到莲藕边咏菊诗,设蟹宴。“因为林黛玉吃酒吃蟹不多,就让自己坐在绣墩上用鱼竿钓鱼。”而且到了第八十一回,在《四美人渔旺相,两次入校严词》一书中,甚至还写了李纨、李奇、邢岫烟、滩纯四人去钓鱼碰运气,而且如何管理鱼钩、如何脱钩、钓到什么鱼都写得很详细,说明当时大户人家的女孩子确实很会钓鱼。清朝末年,一位佚名画家为《红楼梦》画了一幅大观园的插画,其中就有《四美垂钓》的画面,光绪年间河北杨柳青年画的代表人物高也画了一幅以《四美垂钓》为题材的年画。现在人们还能看到民国时期以“四美渔”为主题的青铜墨水盒等器物。那么,这次看到的瓷缸,是不是也是《红楼梦》中“四美钓鱼”主题的变种?如果是,是因为版面、大小还是其他原因省略了贾宝玉的形象?如果不是,这张贵妇钓鱼图主题的图像来源是哪里?这些问题需要依靠更多新材料的发表才能逐渐被人们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