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汉字: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

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1)

一,创设教学情境

兴趣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孩子们的一种流行形式,他们喜欢模仿和表达。在教学中,教师要用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抽象文字和符号的兴趣,并继续用儿童喜欢的形式来教学,如:填字游戏、找朋友、绕风车等...这些来自孩子学前生活的游戏被引入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天堂。

比如这个学期,我在学习“和、休、提、刚、伴、居、职、武、伏、游、伏”等生词的时候,做了一个纸转盘,在小转盘上写了“叶、木、本”这几个字。转盘一转,学生争相阅读,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学前游戏的乐趣,就会对识字产生兴趣。

第二,因材施教

因为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学前教育水平不同,所以读写能力有差异很正常。对于不同识字水平的学生,要尊重差异,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不断提高识字能力。在展示新单词后,我从不急于教阅读,而是让学生先说说自己认识哪些单词,回忆一下在哪里见过,你是怎么记住的,让旁边的学生互相交流。对于一些系统的知识,我也会在课堂上抽出一些时间进行总结,帮助学生记忆。比如你学了一些偏旁的单词,你可以把它们全部总结出来给学生看。学了“诸”字旁的字,可以概括为:“字旁,变形,表达语言,说,读,说”在课堂教学中,我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去发现规律和问题,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方法去阅读。这样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第三,运用趣味识字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阅读。只有营造良好的识字教学氛围,不断激发学生体验识字的乐趣,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1.纵横字谜:许多汉字可以用来做谜语。学生填字游戏的过程就是记忆字形的过程。如“十张嘴,一心(思考)”、“两个孩子背靠背坐在土堆上”、“咬掉牛尾巴(讲述)”等,都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在猜测的过程中收获成功和喜悦,不知不觉中认识更多的汉字。

2.编儿歌:

我发现把一些学过的单词编成含义对应、容易记忆的儿歌,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一些较难的生词,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比如:“鸟”——“鸟少黑,乌鸦似无眼;我看不清楚,因为我的羽毛是黑色的。”“七”——十字尾弯曲,比十少三。“马”——三面有墙,一面空着,里面有个婴儿。

3.编故事,巧记字形:

小学生年龄小,普遍喜欢听故事。如果发挥想象力,可以根据字形将抽象的文字编织成生动的故事,不仅让枯燥抽象的笔画充满灵气,还能为识字增添趣味。比如在教“看”这个字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上半部分像手,下半部分是眼睛。远处,一只孙悟空来了。他把手放在眼睛上,向前看,看是否有怪物!通过讲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加减法素养

在教识字的时候,我拿出一些创新的练习来“考验”学生,激发好奇心,强化记忆。比如“门+口=?”(问),“早上+该死=?”(早上)。“草烂=?”(上午)同时让学生自己编题来考老师,比如“坐-土=?”(出自),“李+天=?”(声音)等等。这样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人人都想尝试,也培养了学生快速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此外,我还注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和发现相似人物之间的异同。对于一些形状相似,形状不同的单词,通过改变偏旁部首来记忆,称为“姐妹词”和“双胞胎”。比如“青蛙,哇,宝宝,抑郁症”和“拜托,清楚,深情,清楚”这两个词被找出来,学起来就轻松多了,还随意复习了一下之前学过的单词。

平时我用的最多的是“开火车”。每次,我都先问:“火车去哪里?”学生们会抢着说:“火车要来了!”如果有学生说错了或者不识字,火车就会停下来,让其他组的“火车修理工”帮忙“修理”。还换了双轨列车,爬山列车等。,给扫盲带来了乐趣,提高了扫盲的效果。

第四,充分利用多媒体

动态变化的东西特别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个小学生都对三维“动画”着迷。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利用多媒体进行阅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多媒体的支持下,汉字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出现,让汉字的音、形、义不再脱节。比如学习“口眼耳”时,可以用动画演示汉字从古至今的形体变化,让学生了解“象形文字”是什么意思,加深理解。用简单的图片代替老师复杂的讲解,无疑更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变静态为动态识字”,一年级课文内容少,诗词韵文多,微电脑打字,大屏幕呈现。学生读完课文后,把要学的单词改成彩色或闪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读,从分句到单词,再到单词来读。这样,学生对学习汉字很感兴趣。还可以把一些可视化的文字做成flash,给学生看。比如“雪中的小画家”这一课,可以把小动物的脚印展示给孩子看,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巩固,也是城市学生接触生活、了解社会的好方法。但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使用的内容一定要随着自己教室的设计而变化,不能照搬网络上的资源,而要变成自己使用,这样才能成为帮助学生阅读的点睛之笔。

五、让生活成为学生读书的大舞台。

汉字的创造来源于生活,识字教学也应该来源于生活,走向生活。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形成对识字的敏感和浓厚兴趣。比如大街上的招牌和广告,家里的电视和电脑,学校的墙报,标语,花草树木上的标签,校园文化墙,都是把中文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练习本识字,家里识字,社交识字。这样,久而久之,很多单词就被学生潜移默化地记住了。以生活为语文课堂,在生活的舞台上阅读,增加了识字量,容易增强学生识字的成就感,也能更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效率。

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学有规律,但教学没有固定的规律。”我们要开动脑筋,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创造出最适合我们班级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和尝试。除此之外,还要不断地用知识来拓展自己,学习别人的优秀经验,从众多的方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方法,化为己用。总之,努力让孩子从识字学习中尝到快乐,感受到成就感,在生活中能够自主阅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每一个老师最幸福的事情。

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2)

扫盲是个很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的素养呢?怎样才能让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刚刚接手初中语文教学的我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对此,我请教了很多有多年初中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并不断研究教材,把课程标准和教学与教材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学中的不断探索,我得出的结论是:阅读教材,把握识字要求,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创新识字教学方法和探索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一,教材的解读

根据《语文新课标》提出的“认写分离,多认少写”的理念,解决了多认好写的主要问题。识字和写字是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如何利用汉字的特点,遵循识字规律,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加快对汉字的识别,提高书写质量,使小学生尽快进入用汉字阅读的阶段,是我们在实验教材中要着力解决的问题。课本上,每个小组安排一节识字课,更多的是与课文的识字。人教版教材的识字给了我们识字教学的新理念:开发多渠道识字渠道,提倡多认少写,早读。其意义不在于识字形式的创新,而在于降低了对识字的要求,将多维度的识字教学要求变为一维度的认知,为大量的识字和阅读做准备。同时,低年级安排了独立的识字课,以各种韵文形式呈现,既提供了语言环境,又朗朗上口。比如第一组是成语歌曲,第二组是三字经,第五组是谜语,第六组是量词歌曲,第八组是谚语。

日本学者石井勋的实验研究证明,一年级儿童的识字能力也是最爱,之后逐年下降。这一结论被世界人类发展大会认为是对全人类做出贡献的研究成果。一年级是孩子识字的时期。所以人教版教材安排初一400字,初二550字。

第二,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

《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二册指出“要注重引导发现,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乐在其中,学有所成,让学生不断有成就感。”教学实践表明,只要学生喜欢识字,有主动阅读的欲望,识字教学就会事半功倍。那么如何让一年级学生树立主动识字的欲望呢?

1,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要想让学生喜欢上识字,首先要让他们没有心理负担,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所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按照传统的学习观,学习是否发生取决于老师的教。学习的过程是骄傲,也是呈现、组织、传递知识的过程。学生的任务是像海绵一样吸收尽可能多的知识。现在的教育理念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能让他们感受到自身价值和重要性的环境,充满成人的关怀,创造建立良好关系的机会。同时,教师需要创造机会让学生找到值得肯定的榜样,在相互支持和关心的氛围中体验导师和朋友的关系。实践证明,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往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评价。研究表明,当学生不必担心失败,并意识到他们所学的东西非常有意义,或者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老师的支持和尊重时,他们自然会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特级教师高林生曾在一次讲座中说:“要学会‘哄’孩子”“准备一百顶高帽子给学生戴,要真心实意地戴”。在教学中,我经常对学生说:“你背单词的方法真好!”“老师也应该向你学习。太好了!”“老师很佩服你。”“你读书声音真大!”学生对识字的渴望会在老师的表扬中更加被激发出来。同时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感,让他们觉得识字很有趣,让他们喜欢学习汉字。

三,创新识字教学方式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我们老师面临的普遍问题。在今年的语文识字教学中,我有很深的感触。事实上,教师努力创新教学方法势在必行。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多种活动来教授识字。

(1)游戏活动素养。识字的“机械化”是枯燥的,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从而影响学习效果。七八岁的孩子特别活泼,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根据学生年龄和新教材的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学中采用生动活泼的游戏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充分享受“玩”的乐趣,在自觉的“玩”中调动记忆的积极性,使识字教学既有趣又有效。

(2)利用汉字的构词规律进行阅读。在识字教学中,如何统一字的音、形、义成为难点。引导学生逐步认识、体验、总结汉字在识字中的规律,对于解决字体的难点是非常有益的。汉字虽然复杂,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汉字中,单字占一小部分,大部分是组合字。合字中形声字占80%-85%。形声字一般以形旁音标、音旁音标为特征。比如在教“问”“闻”“闷”“闪”等一组形声字的时候,我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字“门”的读音和字体的情况下,说出自己的偏旁是什么意思。同学们会说出口的话和嘴有关,耳朵在里面的人要用耳朵听。与耳朵相关的是“气味”;里面的东西和人的心情有关,是“无聊”的;人躲在门后就是“闪”。你可以通过“改变”来区分记忆。很多生词也可以通过改变识字方法来记忆。我发现我用了“变”的识字方法来引导学生记忆巩固生词。

第四,探究方法

语文新课标第二册指出:“教材贯穿着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主动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思想。以及从重视老师教到方便学生学。”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是发展儿童心智的学科。”多识字有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识字可以让孩子越来越聪明。詹姆斯·康奈尔(James Cornell)和理查德·瑞安(Richard Ryan)的研究表明,当教师给学生更多自主决策或自主控制学习过程的机会时,学生的学习动机会大大提高。所以,我们的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文中的几句话,而应该拓宽识字的空间,把识字教学放在生活的背景中,让生活成为识字的舞台。

1.学会在生活中阅读来巩固字形。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做有文化的人,看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有意识地与同学交流识字成果。孩子在生活中的任何时候都可以阅读,因为生活中的识字资源经常与他们相遇。大多数孩子都知道“肯德基”、“麦肯纳”、“天河购物城”,在超市购物时也能说出自己喜欢的食物。这说明生活中不断重现的字形是可以形成长期记忆甚至永久记忆的。因此,我引导学生知道他们居住的街道建筑的名称;和父母一起出门,认得公交站牌、酒店招牌、霓虹招牌;了解所有的名胜古迹,石碑上的文字等。这大大提高了课本中生词的呈现概率,从而巩固了课本中的生词,也在不经意间扩大了孩子的识字量。要有意识地唤起学生独立自由地将素养与生活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丰富学生的积累。

2.在课外阅读中培养素养。一年级新生入学5-7周左右就能基本掌握汉语拼音,能用音节读一些简单的儿歌和故事。这时,如果能在教授生词的同时,引导学生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单词的意思。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我开始训练孩子课后阅读。为此,我在班里设立了图书角,动员学生自愿捐赠课外书和读物。孩子们非常热衷于给班级捐书。每周我都开设阅读课,让学生自由选择。也许他们没有理解书中的内容,也许他们只是被五颜六色的画面所吸引,也许他们觉得这种阅读方式新鲜有趣,不管怎样,他们爱上了阅读。“兴趣是老师。”有了兴趣,你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主动阅读的欲望。此外,我还要求学生在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写下阅读时间、标题、作者和好字。既能增加识字量,又能帮助学生积累漂亮的字。我还定期在班上举办展览和交流活动。阅读大大增加了孩子的素养,丰富了课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