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比大小”

作为一名不知疲倦的人民教师,你经常需要使用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你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比大小”1活动名称:在路上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文章的特点进行简单的分类和视觉识别,并能比较异同。

2.通过观察,培养孩子辨别事物差异的能力。

3.乐于参加活动,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有强烈的表达欲和好奇心。

活动重点:通过观察对比,可以从几个物品中找到一个不一样的。

活动难点:可以简单的根据物品的特点进行分类,培养孩子辨别物品之间差异的能力。

活动准备:四个梨(黄色和绿色),四张卡车、汽车、自行车、摩托车的图片,一张操作单。一些彩色笔。

活动流程:

第一,实物介绍。

老师:老师今天早上买了一些水果。让我们来看看老师给你带来了哪些水果。(展示梨)有多少个梨?(四)仔细看看。这四个梨都一样吗?有什么不同?那谁能拿出那个不一样的梨呢?(孩子拿出黄色的)

总结:孩子们很棒。他们都能找到不同的梨。小眼睛真的很惊艳。

第二,基础部分。

过渡:今天老师会带孩子们去参观汽车城。你想去吗?

1.现在我们来到第一个车间。(贴货车图片)你看到了什么?这些卡车都一样吗?一辆车与其他的不同。是哪一个?(指着孩子的名字)这辆车和其他车有什么不同?老师用粉笔画出了这辆不同的卡车。(教师演示)

2.参观完第一车间,现在来到第二车间(贴汽车图片)。孩子们看到了什么?这些车都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哪个颜色的车多?哪个颜色的车少?哪个颜色的车和其他的不一样?

比如?那我们也把这个圈起来

3.汽车旅行结束了。看,老师给你带来了什么?(展示自行车图片)现在老师会把这些自行车给最优秀的孩子。(四个小朋友上台,每人拿着一张汽车的图片。)孩子们,你们看,这四辆自行车都一样吗?谁的和别的孩子的不一样(不一样的孩子站一边)有什么不一样?老师把图片贴在黑板上,并让孩子们圈出不同的图片。

4.最后,老师会带孩子们参观一辆汽车。看,是什么车?(展示摩托车图片)谁要?(四个孩子上前,每人拿着一张照片)他们四个都是同一辆摩托车吗?哪个不一样?有什么不同?把图片贴在黑板上,给孩子们起名字,把不同的画圈出来。

参观完摩城之后,孩子们表现得很好。我这里也有很多车。老师会来测试孩子们,看你能不能找出每条路上不同的车。老师演示了一个。

6、幼儿操作学习单,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结尾部分。

检查作业单的完成情况,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活动反映:

我把这节课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了解各种车。看到这么多汽车,孩子们非常兴奋。第二个环节是根据外形和颜色对汽车进行分类。首先对两种车进行分类。孩子很聪明,完成任务很快。本来就是设计来穿透多穿透少,大穿透小的。我忘了这个链接。然后,根据汽车的形状和颜色将汽车分为三种。看起来我的指导不是很好,但是孩子能正确快速的完成操作。在这个环节中,第一个环节的颜色和外观是不同的。第三个环节是找出物品的区别。通过展示四辆汽车,其中三辆相同,一辆外观或颜色不同,孩子们可以做得更好。数学活动要关注孩子的实际操作,以后也要关注。

小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2活动目标: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认知匹配度,让孩子互相交流。

活动准备:

1,购买4种以上水果(如苹果、梨、香蕉、橘子、西瓜、火龙果等。).2、4个水果盆。

3.几个水果奖牌。

4、图片、卡片。

活动流程:

1.展示一些苹果、梨、香蕉和橘子。

2.展示一个装有苹果、梨、香蕉和橘子的水果盘。

3.让孩子选择一个水果,跑到对应的果盘,把水果放在果盘里,然后再跑回来。4.每次把它做对的孩子会得到一枚水果奖章。

指导要点:

1,根据真实水果的形状颜色和果盘上的水果图案进行认知匹配。

2、让孩子学习水果的名称。

活动结束:

孩子们互相讨论,然后一起听音乐,吃零食。

幼儿园幼儿园数学活动:猪住新房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理解数字在情景游戏中的实际意义,根据圆点或数字找到对应的小猪数量。

2.发展孩子的观察能力,培养与同伴的合作能力,培养相互谦让的品质。

活动准备:森林美景,数字卡1-9,点卡1-9,小房子9间,大猪卡1-9。活动流程:

首先介绍童谣《小猪》。

老师:小猪宝贝,过来给妈妈看看你长得怎么样。孩子们聚集在老师周围给童谣打节奏。)

第二,关于新房的秘密。

1,老师:你吃得好,睡得香,所以都胖了。那很好,妈妈也真的很开心。几天前,我妈妈在森林里为你建了许多漂亮的小房子。一会儿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小房子里还藏着秘密,看你们谁能找到。

2.孩子们可以自由地欣赏新房子,寻找房子的秘密。

3.专心沟通。新房上有一个圆点牌,可以表示多或少。)

4.进一步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找到与点相同的数字卡片。

老师:圆点的数量可以用数字宝宝来表示,那么让我们一起帮助圆点找到它们的好朋友吧!

5.猜猜小房子上的卡片是干什么用的,发散孩子的思维和想象力。

6.解释母亲设计卡片的意图。

老师:刚才,你们都说了很多关于卡痕的用法。是的,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用途。今天我妈用这些卡片告诉你,每家只有几头猪住。

第三,小猪住新房,尝试同龄人的合作意识,巩固对数字的理解。

老师:现在我们将住在新房子里。你可以邀请你的好朋友住在你喜欢的新房子里。等会儿妈妈来检查的时候就不能争了。

第四,根据大猪牌上的小猪数量,找到对应的小房子,进一步巩固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

老师:我们的小猪宝宝真好,刚刚和好朋友住在新房子里。看,我们还有很多房子,所以让我们邀请远方的朋友和我们一起住,好吗?让我们根据他们上次发来的照片帮他们布置新房。(儿童操作,老师巡视检查。)

五、音乐节奏《小火车》。

老师:房子已经安排好了,我们坐火车去接他们吧!

幼儿园数学教案:感知2以内的量的关系

活动目标:

1,儿童手口数2个物体并说出总数。

2.通过活动,加深孩子爱妈妈的感情,表达对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1,苹果,大红花,帽子和衣服是两个不同的。

2.兔妈妈和猫妈妈的照片。

3、儿童操作资料。

4.给母亲的礼物,给孩子的不同项目。

活动流程:

(1)出示兔妈妈和猫妈妈的图片。

今天是兔妈妈的节日。让我们看看有多少只兔子妈妈。(1)也是母猫的节日。有多少只母猫?(1)

一只兔子妈妈和一只猫妈妈。有多少母亲?数数。

(2)展示实物和感知数字2。

今天,兔子和小猫去超市买了很多东西。让我们看看我们买了什么,每样东西有多少钱。

1.展示两个苹果。有多少苹果?(练习口对口数数,说出总数)

2.给我看两朵大红花。你数了几个?

3.给我看两顶帽子,数一数?

4.展示2件衣服数一数?

(3)给妈妈送礼物。

让我们的孩子也送一些礼物给我们的母亲。有好几个妈妈,每个妈妈都要送一样的,都要送好几份礼物。

提供手术材料,孩子给妈妈送礼物。老师指导孩子送的时候说一个妈妈送一个,两个妈妈送两个。

(4)在创设的环境中寻找2个对象,加深对2个对象实际意义的理解(幼儿从中找到肯定和鼓励)。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比达小》3数学活动:

给“肖骁”一份礼物

活动目标:

1.通过赠送礼物和其他游戏了解尺码标记及其特点。

2.学会通过目测比较物体的大小。

3.对参加数学活动感兴趣。

4.发展视觉感知和判断。

5.培养孩子的观察、判断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一大一小马克笔图片,一大一小娃娃。

2.不同大小的物品:一个给孩子,几个给老师。

3、一把大椅子和一把小椅子,大大小小的娃娃。

活动流程:

1,导入。“今天,老师和孩子们玩了一个游戏。我说‘请起立’,你说‘我起立’;我说‘请坐’,你说‘我坐’。要不要试试?”

2.“今天,两位嘉宾和我们一起做游戏。”

给我看看那个大洋娃娃。“这是哒哒。让我们拍拍哒哒,对着它说点什么,好吗?”(大大你好!我非常喜欢你!非常欢迎你!)“请站起来”“我们一起说,‘力气大,脂肪大,很需要吃大饼’……”(加动作)

给我看看这个小洋娃娃。“这是晓晓,我们是不是也跟晓晓打个招呼?”(你好,小家伙!宝贝,我请你喝一杯!宝贝,我陪你玩!)“请站起来”“就说‘小力气,小运动,小零食,小包子’…”

3、游戏:给大小椅子。

“这里有两把椅子。看看是不是一样的?”(不一样。一大一小)”我让大的和小的坐在椅子上。谁来帮助他们?”

总结:

坐在大椅子上,坐在小椅子上。

4.孩子们送礼物

要求:

孩子目测了礼物的大小后,就可以交给客人,说一句话。

(1)由老师提供,个别孩子进行。

1同样的两个东西,对比之后,大的给大的,小的给小的。

同样的三样东西,大的给大的,小的给小的。

从许多相似的东西中(每类3-4个),找出两个大小不同的东西,对比后,把大的给大的,小的给小的。

(2)每个孩子都把自己小篮子里的礼物送给大的和小的。

(3)把大大小小的孩子送回各自对应的家,孩子会在娃娃家玩耍。

幼儿园小四班新一轮修订和使用的小学数学教材《毕大校》内容与旧教材相比,知识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多与少”的教学内容没有太大变化,只是在讲授“多与少”的相关问题时,侧重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分类总结,具有培养学生多元化数学思维的优势。但现在很多学生在理解“多与少”的时候,很容易产生困惑(尤其是高年级分数的复合应用问题,更为严重)。本文就此问题做如下探索性分析。

1.对“多与少”的简单理解

小学低年级开始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训练和教授“多与少”的问题。当然,这些小学生可能会津津有味地回答这些问题,但要真正理解数学量的意义,我想应该没几个学生懂。比如: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同学们都知道“大数”是用来减去“小数”的)。虽然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含义,但是同一个问题可以用同一个减法公式。

比如小明有8个苹果,小东有5个苹果,小明比小东多几个?小东比小明少几个?解决方法是同一个公式:8-5=3(个)。

2.对“多与少”的一般理解

进入中学后,“多与少”的教学内容更进一步。我觉得在这个阶段,学生有几个理解上的难点。第一,如果数字稍大,学生会做一个公式,但是容易做错;二是条件比以前多了,也就是说不像低年级的两个量,现在有了第三个量,运算过程多了一步;第三,给定条件开始转向。这种新的数理逻辑思维方式,学生一时还不容易掌握。比如:(1) A有1200元,B有8500元。A比B少多少?B比A多多少?像这样的量只有两个,同学们都知道是把小数从大数中减去,只是计算难度稍微大一点。(2)小红70元起,小花85元起,小溪80元起。小红比小花少多少?小花比小溪多多少?(只要学生更细心,问题就解决了。)(3) A有七个橘子,比C少三个,C比B多五个橘子,A比B多几个?(鉴于隐性条件的存在,学生容易出现思维混乱。解法:先对C求7+3=10,再对B求10-5=5(对B),最后从a的数中减去7-5=2(对B),所以理解问题的含义是第一要务,弄清B的数是关键)。

3.对“多与少”的复杂理解

小学高年级“多与少”教学的复杂性在于分数的应用,很多学生会直接找出,比如A比B多多少?无论是在A-B还是在A-B,这样的解决方案都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在于它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