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微信团队新的朋友圈屏蔽规则。
然而,在一方叫好的同时,另一群新媒体领域的朋友却叫好。事实上,腾讯已经不是第一次对“诱导分享”、“诱导关注”、“试水抽奖”等微信营销方式进行限制和处罚了。但是,在告诉世人的同时,我们不能在行动上以理服人。我为什么这么说?
1.“人工审核”成了最无可辩驳的借口。
很多做微信号的朋友都因为做活动或者写文章被微信处罚过。事情小的时候删文章,屏蔽链接,事情大的时候删标题,删粉。一些抑郁的新媒体人在被处罚后,会带着怨恨举报很多和自己情况一样的号的活动,想看看是不是同样的查封过程。之后!问题来了!纳尼?!我被挡住了。为什么他没有被屏蔽?!太不公平了!
这时候,如果你找微信客服,想尽办法联系客服投诉,得到的答复大概是这样的:“我们是人工审核,不能保证绝对。”
好吧,是我的错。
2.规则模糊,让人觉得不公平,不公正。
后台硬服务号即使推送画面粗糙,排版任性,字体颜色五花八门,也绝不会被抢占。而一些小品牌、小企业精心策划设计的小活动,却被非常公开地禁止了。这也是困扰很多新媒体人的一点。
最新微信团队规则中的第三条规则是“以游戏、测试等方式吸引用户参与互动。,包括但不限于手速、好友问答、性格测试、测试标志、网页游戏等。;如内容含有上述情形,一经发现,立即停止链接内容在朋友圈传播,停止对相关域名或IP地址的访问;情节恶劣的,将永久封禁账号、域名、IP地址。”
我们为什么不讨论一下呢?如果是前段时间非常流行的“价值观”,你觉得会按照最新的标准禁止吗?当然,我问过百度的一个同事,同事认为不会,因为是知乎里比较稳定的小产品。我对此有所保留。我问了一些其他新媒体的朋友,有人取笑我说米歇尔·普拉蒂尼是马·花藤。你认为会是吗?
当然,从目前的发展趋势和微信团队的各种举措来看,新媒体真的是越来越差了。为什么?
1.大尺寸越来越买不起了。
尤其是一些小团队,花上几千甚至几万买一个普通大号上的推广槽,真的很心疼,而且也不能保证效果。这就带来了恶性循环,资金充足的大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小团队、小品牌生存越来越有挑战性。
2.来自资深媒体人的威胁
很多有经验的媒体/文案进军媒体,给本来就参差不齐的新媒体,尤其是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像“深夜”和“咪蒙”这样的资深媒体人的优势,不仅在于他们对文字和读者心理的掌控能力,还在于他们所处的媒体圈子,这让他们有了天然的传播优势。
3.微信团队不断提出新的审查标准。
事实上,即使有了新的禁令规则,一个精彩的策划方案也能给自己的品牌带来强大的传播力。前提是品牌活动的策划水平更高!技术和设计的能力也更高!这也意味着四两千英镑的所谓新媒体营销优势逐渐消失;人人都可以成为新媒体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4.新媒体人圈子容易造成“模仿效应”
记得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作为一个新媒体/互联网人,想知道自己的文章有没有生命力,不要看自己的朋友圈。要看楼下的大牌阿姨奶奶和地铁里昏昏欲睡的路人。”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以“价值”为例。其实认真想想,真正开始传播的人还是互联网圈的队友。包括一些经典的广告营销案例,大部分都是广告圈/媒体圈的朋友。
新媒体人的微信好友很多都是自己的同行。在这样的圈子里,很容易产生一种“模仿效应”,让我们陷入自我满足的误区,而忽略了真正的受众心理和需求。
总之,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能追风的,只能是前期工作做足的人。想要做好新媒体领域的工作,还是需要整天努力学习,尤其是巩固传播/营销/文案等基础知识。多思考,多尝试,多总结,紧跟潮流,多交流。还有一点,要培养“偷窥癖”的怪癖——多关注你身边的人,他们关心什么,他们的兴奋点在哪里,努力走出你的工作圈,融入你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