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怎么写?

建议看《回文与回文文化》这本书。汉语回文形式和修辞格的使用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一直小范围使用,在理论上还不足以引起应有的重视。直到有了大制作,回文形式才能够举起自己的旗帜。要配得上这种大制作的称号,其前提是必须有制造轰动效应的能力。通常只有具有点缀功能的回文中的普通句子,难以担负起吸引特别关注的重任,也只有回文中的文学作品才能成为这样的“明星”。至于最早的文学作品自始至终使用回文形式的是谁,是什么时候,至今仍有争议。不过这类作品应该用的体裁是可以推断出来的。大多数回文都有整洁的特点。即使它们不在诗歌中,但由于其整齐的形式,它们往往或多或少地像诗歌。诗意的语言形式自然容易与诗歌产生密切的关系。这似乎一直是回文形式可能随着诗歌的繁荣而成熟,进而写下自己辉煌的标志。后来的事实基本证明了这一点。有学者认为三国时期曹植的《景明》是最早的回文形式的独立文学作品。比如说,至于历代伟人写的回文,就不是纯粹的文字游戏了。能读的不少,如曹植的《镜鉴铭》、的《春游回文》、苏轼的《锦图回文》、晋祠、王安石的《梦龙》、的《龟山回文》等。,在内容上是叙事的、如画的、抒情的。(施宇华《论“回环”的形式美》)唐代皮日休认为回文始于晋代文桥。南宋诗人魏庆之的《玉片》认为,金代是傅贤和温峤开创了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