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3人亲子游戏

导语:家长和宝宝要多玩亲子游戏,这样不仅可以陪伴孩子快乐成长,还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增强与人沟通的能力。接下来给大家带来一套完整的家庭三人亲子游戏。我们去看看吧~

家庭3人亲子游戏1 1,蚂蚁动豆

1)让孩子们三人一组,装扮成蚂蚁。(第一个孩子以手为触角站立;第二个和第三个孩子弯下腰,用手搂住前面孩子的腰。

2)要求一群群“蚂蚁”排队行走,注意相互配合,不要摔跤或踩踏他人。

3)设定一定的距离,把一些物品作为“豆子”放在最后。请你从起点“蚂蚁”到终点,然后再回来,比赛移动豆子,看谁移动得快。

2.伸出你的鼻子

玩法:蒙住家长的眼睛,在同一个地方转三圈,让孩子用文字指挥家长把鼻子贴在动物的确切位置上,就成功了。

规则:家长要遮住眼睛,不要偷看。孩子们只能用语言指挥。

3.我的宝贝在哪里?

准备:布的几种玩法:每个家庭由一个家长和一个孩子参加。请孩子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对应的家长蒙着眼睛站在圈里。孩子会手拉手唱歌,围着家长转。唱完之后,父母会被要求找到他们的孩子。

要求:孩子不能发出声音,去找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触摸找到宝宝。

4.我给我爸爸(妈妈)穿鞋

怎么玩: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家长和一个孩子参加。首先让孩子认识父母的鞋子,然后让父母脱下来放在圈里。老师会打乱鞋子。游戏开始。孩子会从圈子里找出爸爸(妈妈)的鞋子,帮父母穿上。第一个穿上它们的人将成为赢家。

5.踩在气球上

准备:玩气球的一些方法:每个家庭由一个家长和一个孩子参加。老师给每个家庭一个气球和一根细绳,让家长把气球吹大绑在脚踝上,把孩子背在背上。听到老师的口令游戏开始,家长在宝宝背后踩别家的气球,气球被踩就会被消灭,这样就能看出谁是冠军了。

6.用小脚踩大脚

怎么玩: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家长和一个孩子参加。孩子踩在父母的脚上,父母和孩子手牵着手。听到口令后,家长带着孩子向前跑,孩子不能离开家长的脚,看谁先跑到终点。

7.拉你的尾巴

准备:玩尾巴的一些方法:每个家庭由一个家长和一个孩子参加。家长把孩子抱在怀里,在孩子屁股上挂一条尾巴,听到口令后开始游戏,一边拉掉别人的尾巴,一边保护自己的尾巴。

8、两人三尺

准备:几根绳子。玩法:父母和孩子用绳子把相邻的两条腿绑在一起。听到口令后,他们一起向前跑,看谁先跑到终点。

9、推小车(年轻)

玩法:家长抱着孩子的腿,孩子抱着手趴在地上。听到口令后,孩子们用手向前爬,看谁先到。

10,可爱的小袋鼠

玩法:让孩子紧紧勒住父母的脖子,双腿夹在腰间,像袋鼠一样紧紧挂在胸前。父母弯下腰,手脚着地往前爬。最先到达终点的人获胜。

11俯卧撑

玩法:孩子抱紧父母的脖子,脚夹住父母的腰,放在父母的背上。父母双手撑地做俯卧撑,看哪家坚持的时间最长。

12,穿大鞋

如何玩:父母和孩子一起玩。家长脱鞋坐在场地的另一边。孩子穿上父母的鞋子,站在另一边。听到口令后,孩子们出发去找家长,帮他们穿上鞋子。家长背着孩子跑到场地的另一边,先帮孩子穿上鞋。

13,棉球

准备:三个家庭(每个家庭一大一小)玩法:蒙着眼睛的家长用勺子把散落在桌子上的棉球舀到碗里。(手摸不到棉球)孩子用勺子把玻璃珠从一个碗里舀到另一个碗里。30秒后,一家的棉球和玻璃珠加起来。最多的家庭获胜。

14,哪吒寻宝

准备:装饰好的报团、玩具篮、蓝色皱巴巴的纸戏:参赛的妈妈们手捧玩具篮站在场地的一端,孩子们装扮成小哪吒,爸爸们从后面抱着腰站在场地的另一端,中间有个“海浪”的间隔。主持人一声令下,他们的父亲和小哪吒就跑到“海浪”边,在“海”里寻找“宝藏”(报业集团)。

15,袋鼠接力

人数:八户(一大一小)为一组,每组两排相对站(间距10米)* * *两组。

玩法:孩子面对父母,双手环颈,双腿勾腰。家长用手摸不到孩子,就赶紧跑到对面,把接力棒传给下一个家长。获胜的队是第一个传球的队。

我给我的父母穿衣服

怎么玩:一个家长在终点,一个孩子在起点。哨声一响,孩子拿起衣服跑向终点,给父母穿上衣服,拉上拉链,父母抱起孩子,快速跑向起点。第一个到达的人获胜。

17,蟹球

玩法:一个家长和孩子手牵着手,放一个球在上面,侧身快速前进。最先把球送到终点的人获胜。

18,快乐贴贴

准备:一根绳子,若干贴纸,一个计时器玩:一组孩子和家长,两组可以开始游戏。两个父母用绳子背对背绑着,两个孩子站在父母对面的一条线上。游戏开始。每组的家长都想尽办法靠近孩子这边。当父母中的一方靠近孩子的线时,孩子会在父母的脸上贴上贴纸。在规定时间内,脸上贴的贴纸多的家长就是最后的赢家。

家庭3亲子游戏2 1,袋鼠妈妈和袋鼠

目标:

训练孩子的敏捷和控制能力,培养家长和孩子的协调性。

游戏方法:

孩子在前面扮演袋鼠,妈妈在后面扮演袋鼠,双手搭在孩子的肩膀上。母亲和儿子一起向前跳。当爸爸扮演的大熊出现时,袋鼠妈妈和小袋鼠赶紧站好。大熊围着他们转圈,做各种鬼脸。如果袋鼠妈妈和小袋鼠忍住笑,他们就赢了。

2.自行车

目标:

训练孩子腰腿的控制力,培养协调能力。

游戏方法:

家长和孩子分别躺在床的两端,然后抬起腿,脚贴着对方的脚,像骑自行车一样在空中来回蹬,一边念儿歌:“丁玲玲,丁玲玲,骑车去北京;北京有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上挂着红灯。红灯亮着,到处都是光,大家心里都暖暖的。”

3.踢毽子

准备:羽毛球

过程:家长和孩子一起踢毽子。

(1)单腿踢:用脚内侧踢。

(2)双脚踢:双脚内侧踢。

(3)转踢:左脚用外侧踢,右脚用内侧踢。

(4)后踢:右脚踢在左大腿后面,左脚踩。

(5)踮脚踢或毽子:踮脚把毽子放在地上,用脚的力量把毽子抛向空中,落地时用脚尖把毽子踢向空中。这种方法可以用来送羽毛球。

4.玩球

随着宝宝的长大,妈妈可以和宝宝一起玩球了。玩球类运动可以锻炼宝宝身体的协调性,让宝宝更加灵活。

弹跳接球

妈妈和宝宝面对面站着拿球;

妈妈说:“宝贝,看妈妈接球。”妈妈放下球拍,在球弹起的时候用双手接住。

妈妈说:“宝贝,吃一个吧。”婴儿向他的母亲学习,拍击球并接住它。

专家指导

适合宝宝:适合两岁半到三岁的宝宝。

运动的效果:可以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促进宝宝空间感知能力的发展,增强孩子的感受力。

5、抓猪

活动目标:发展婴幼儿的手眼协调和激烈的身体平衡能力,进一步融洽亲子关系。

活动准备:羽毛球拍一个,小球一个。

活动玩法:家长和宝宝各打一拍,小音符交替向前冲。可以是宝宝把猪赶给父母,父母再把猪赶给宝宝;家长和宝宝也可以并肩推着小猪前进,越过障碍。

6.摘水果

活动目标:

1)练习双脚并拢向前跳跃,锻炼手指肌肉。

2)运动和亲子娱乐。

活动准备:一些水果,各种夹子,针和线,两棵新年树,四个小篮子,荷叶(几片),一根绳子(拉在教室两头)。

具体玩法:宝宝和妈妈站在同一个起点。游戏开始,妈妈带着宝宝跳过荷叶,跑向绳子。

摘下水果放在小桶里,然后妈妈带着孩子跳回去,父母用针线穿在水果上,让宝宝挂在树上。提醒宝宝跳到荷叶上,不然会掉到河里。

家庭3亲子游戏3游戏1:真的很开心。

1活动目标

继续鼓励宝宝快乐爬行,促进手脚协调能力发展,增进母子感情。

2材料

座垫、钻柱、组合仪表。

3活动法

家长鼓励宝宝在垫子或钻管上独立爬行,或用两种器械排成长龙,用玩具吸引爬行,或与宝宝比赛。宝宝不想爬的时候,可以骑在父母背上,由父母牵着爬。

4活动建议

可以组织家庭展览,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激发宝宝反复爬行的兴趣。

游戏二:找“宝贝”

1活动目标

在玩耍中鼓励婴幼儿以不同的姿势愉快地爬行,在自由爬行中促进四肢的协调。

2活动法

家长引导宝宝自由爬行,从不同方向发出声音(如小动物),让宝宝在爬行的同时找到声源,以引起爬行的兴趣。宝宝不想爬的时候,家长可以抱着他看别人的活动或者把宝宝背在背上,和他一起爬,激发他快乐的心情。宝宝爬,前面有玩具逗。

3活动建议

父母可以用语言和他们的热情来鼓励和引导宝宝爬行。比如妈妈可以说“好宝贝,来妈妈这里拿xx”,或者家长可以带着宝宝一起爬。

在家里给宝宝创造一个可以爬行的地方(床上、地板上、桌下)。

游戏三:小专家

1活动目标

培养宝宝的好奇心和持续注意力的能力。9-6月5438+2月宝宝可以自己爬行,活动空间增大,开始探索周围的一切。这个活动的目的是给宝宝一个自由玩耍的空间,从而鼓励他自发地玩玩具,满足他的好奇心,使他持续关注周围的事物,积极探索兴趣。

2材质铃铛、木珠、带戒指的玩具等。,大大小小的箱子。

3活动法

父母鼓励宝宝打开大盒子:“看,宝宝,那个大盒子里是什么?去打开它。”家长观察宝宝是会玩大盒子里的玩具,还是继续打开盒子。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方式,鼓励宝宝玩盒子里的玩具,多打开盒子,多找玩具。他们也可以引导宝宝把玩具放回去。家长要尊重宝宝根据自己的喜好玩玩具,不要太快引导。只有宝宝不感兴趣的时候,才能选择他感兴趣的方法来引导他。

4活动建议

家长带领宝宝玩游戏,观察宝宝持续注意的兴趣。

家长可以经常在家里给宝宝提供一些新玩具,以引起宝宝的持续关注和探索兴趣。

家庭3亲子游戏4 1。游戏名称:跳高。

游戏的目的是练习站立和跳跃,训练下肢的肌肉力量。

游戏方法:大人把宝宝抱在腋下,站在大人腿上,边跳边说:“跳,跳,跳高。”

2.抓住影子

场地可选择在操场、公园、路边、草坪等平坦无障碍物的地方。

游戏描述:

这个游戏以踩在对手的影子上作为胜利的标准。所以,先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影子,然后让他转身、走路或跑来跑去,看看影子是怎么变化的。游戏规则是:捉影者必须想办法踩到另一个人的影子。这时两个人的角色互换,被踩在影子上的人又变成了捕影人。

3.游戏名称:小飞机

游戏目的:发展宝宝的平衡能力。

游戏方法:大人一手托起宝宝,一手放下。宝宝身体平卧,脸朝下,大人左右摇摆。同时他说,“小飞机,小飞机,呜呜——”

4.画阴影

画阴影需要一些材料:厚而不透水的纸,蜡笔或记号笔,以及绘画颜料。

游戏描述:

天气好的时候,父母带着孩子去路边或者草坪。同样是先找到自己的影子。家长先在纸上快速勾勒出孩子的影子。让孩子摆出各种有趣的姿势,然后画出他的轮廓。之后让孩子学习大人的方法,画出大人的影子,然后给影子的轮廓上色。

画的影子不一定是人,也可以是树的影子,树叶的影子,花的影子,树枝灌木丛的影子,甚至是生活中的一切。当影子映在平面上时,孩子们可以在纸上画出它的轮廓。稍微移动一下纸,画一个重影。回家后,涂上颜色,挂在墙上欣赏。

5.水上赛跑

这个游戏需要几种简单的材料:棍子、树叶和树枝。

游戏描述:

这个游戏需要一个特定的地方,因为要找到一条小溪,或者说流水,要在上游选择起跑线,在下游选择终点线。将起跑线处的可漂浮物体放入水中,看哪些物体能先到达终点。如果水流在桥下或通道里,那就把木棍、树叶、树枝等漂浮物扔到入口处,然后跑到另一端等着看哪个物体先到达终点。孩子们很快就会发现哪些物体在水中漂得更快。也可以从玩中学到生活常识。

6、游戏名称:开飞机

游戏目的:发展宝宝的平衡能力。

游戏方法:大人双手把宝宝夹在腋下,抱起来,转圈说:“开飞机,开飞机,小乖乖笑!”"

7.抓虫子和旅行

游戏需要的材料:带盖的干净罐子,镊子,夹子,手套。

游戏描述:

带上小盆、镊子、夹子等工具,带孩子去公园或树林,寻找虫子(尤其是岩石下,如蚂蚁、蜘蛛、蚯蚓、蜗牛等。)一边走。用镊子、夹子或手指、手套轻轻夹起,放在有盖的罐子里。教孩子认识那些能咬人或蜇人的昆虫,孩子也能识别益虫和害虫。

8.游戏名称:积木

游戏的目的是发展手眼协调和小肌肉运动。

游戏准备:2~3个积木的广口杯。

游戏方法:把积木撒在地毯或桌子上,大人们会捡起来说:“捡起来,放到杯子里。”然后摊开,引导宝宝捡起积木,放杯子。

9.树皮特写

游戏所需材料:放大镜、纸、黑色或棕色蜡笔。

游戏描述:

家长带着孩子观察家附近的各种树木,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树皮的纹路。不要让孩子闭上眼睛,用手触摸不同树木的纹理,并用语言描述。

然后用纸描出树皮线:方法是把纸贴在树皮上,用蜡笔把树皮线抄下来。在纸上打印不同的树皮,比较它们的纹理。但不能伤害树的表皮,以免树的无保护的内部组织暴露在空气中,影响树的生长。

10.游戏名称:好刮刮乐

游戏的目的是发展小肌肉运动,理解成人语言。

游戏方法:成人做抓、放的手部动作。说,“抓,抓,抓。”然后引导宝宝去做,特别注意在别人面前表演。它会用赞美来满足宝宝。

11.游戏名称:认识身体。

游戏目的:锻炼宝宝最初的独坐。

游戏方法:让宝宝坐起来,和宝宝面对面的触摸他的身体,同时牵着他的手触摸你的五官,告诉他位置。

名字就像:“这是宝宝的鼻子,这是妈妈的鼻子。”

12.游戏名称:点头和摇头

游戏目的:学会用动作表达自己的意思。

玩法:点头往往表示“是”,摇头表示“不对或者不好”。大人做动作时,要加上口头语言“对”或“错”,宝宝逐渐学会模仿大人的表情。宝宝想要什么东西,大人就故意拿宝宝不想要的东西。看啊。

看宝宝会不会摇头。如果宝宝不会,大人会拿给宝宝看,等宝宝摇头后再给宝宝吃。

并点头让宝宝做。经过几次训练,宝宝会主动“点头”表示对;“摇头”的意思是错的。

13.游戏名称:认识食物(也可以训练宝宝认识颜色、大小、形状等。)

游戏目的:知道1的一两种喜欢的食物的名称。

玩法:观察宝宝喜欢吃的食物,比如香蕉。大人把剥好的香蕉洗干净,拿给宝宝看,闻一闻。

让宝宝拿在手里,告诉他“香蕉”。当着宝宝的面剥香蕉皮,用小勺子喂宝宝一小口,说:“真的!”

香香的,好甜,好好吃。“第二天,我带着宝宝进了厨房,拿出一串香蕉,问宝宝:“香蕉呢?“,如果宝宝指的是对位法

买了就剥了让宝宝吃。如果没有指对位置,要连续说几次,直到指对为止。第三天,带宝宝。

Street在水果摊前停下来问宝宝“香蕉在哪里?”就在你买香蕉带回家之前,你指着它。

14.游戏名称:积木过关。

游戏目的:练习手技,学习解决问题。

游戏方法:宝宝坐在床上,放几块积木,让宝宝先拿一块,大人再递给宝宝。如果婴儿扔掉手里的那个,

拿新的时候,大人要握住宝宝的小手,一只手放一块,不要扔掉。练习几次后,宝宝需要

拿新东西的时候会先过了再拿。这时候大人要夸他“伟大”来巩固这个技能。

15.游戏名称:唱儿歌,做动作

游戏的目的:理解语言,并用行动来配合语言。

游戏方法:拉锯——大人和宝宝面对面坐在膝盖上,大人和宝宝一边读儿歌一边握手,做一个跷跷板。说“也去”的时候,让宝宝向后倒。以后每次看《我要走》大人都不动,看宝宝是不是往后靠。

大锯,大锯,

奶奶家,唱大戏,

妈妈去,爸爸去,

宝宝也是。

其他儿歌也可以配合动作。动作只是在某个句子里是一样的,而不是每个句子都一样。6个月的宝宝只能学一首儿歌做一个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