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与“后进”
11.1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原文解读:
孔子说:“先学习了礼乐而后做官的,是原来没有爵禄的平民;先做了官而后学习礼乐的,是卿大夫的子弟。如果让我来选用人才,那么我赞成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
个人感悟:
这里谈的主要是自己的用人标准,如果有“后进”和“先进”两种人可供选择时,孔子主张选择后者。他认为,先学习礼乐再做官的平民有诸多优势。
首先,这些出身于底层的人,虽然面临着困难的生活和艰苦的条件,却能坚持修身养性、学习礼仪,足见其志向远大、情操高洁,有着救世济民的情怀。
其次,由于出身于社会下层,这些人比较了解广大普通民众的情况,入仕后又有机会了解社会上层情况。所以,他们通常都有忧国忧民的意识,这种优势使他们在制定相关政策、确定治理方式时,有着比较周全的考虑,能顾及各方面的利益,不至于有大的偏颇和失误。历史上,许多名臣都属于后进者。
出身达官显贵的后进者,由于祖先的庇护,能够轻易取得高官厚禄。因此不经奋斗就可以如愿以偿,他们就没有努力学习各种知识或者认真修养品德博取声望的动力。之所以学习礼乐,也往往是处于入仕以后任职和社交的需要。
另外,高贵的出身很可能使他们失去对现实的全面认识,担任要职后,很容易变得主观化。
在现实中,这种用人标准,也具有参考意义。在选拔与任用干部时,要多考虑品德才能,少考虑出身背景。后进者,通常会把自己的坚定信念、丰富阅历、高尚情怀,体现到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
当然,选用人才尽量做到客观公正,既不可歧视平凡出身,也不用刻意规避高贵出身,以德才兼备为标准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