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给了我们什么?

你好!!

对网络游戏带给我们什么的思考;

今年,中国网络游戏产值将达到35亿元,相当于全年有超过833万人在玩游戏,以一个月35元的游戏卡计算。

听大学生讲述他们在电子游戏的经历。

坐在记者前面的小李,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的眼镜,有点腼腆,言谈举止中透着浓浓的书生气。在同意记者永远不透露他的真实姓名和学校后,他讲述了他和一群同学被电子游戏耽误的故事。

小李就读于一所非常著名的大学,他参加了一个非常好的专业。班上有64名学生,要么是高考状元,要么是考上大学的尖子生。小李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一直是个勤奋聪明的学生,高考考了620多分。然而,到我大学毕业的时候,班上有5个学生没有拿到学位,3个学生成绩不及格,1个学生退学。原因只有一个:玩网游会上瘾。

小李说,他们经常待在网吧,白天下午睡觉,起床后在食堂吃晚饭,然后跑到网吧。不上课很正常,上课很难得。有些人为了玩游戏甚至不参加期末考试。按照小李的解释,大学生特别容易因为玩电子游戏而荒废学业。他说:“当你在小学或中学时,如果你逃课和玩游戏,老师会立即告诉你的父母,学校和家庭会照顾你。”到了大学,你缺课就没人管了。另外,大学生花钱更自由。他们只要在网吧玩一晚上,只要5块钱,一张网游月卡就在35块钱,完全实惠。“据小李估计,大约10%到20%的理工科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且大部分是男生。

根据记者在北京多家网吧的实地采访,大学周边网吧晚上玩电子游戏的主力军是大学生。网吧白天的情况也令人担忧:开学已近一个月,周一至周五的白天,仍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逃课去网吧打电子游戏。

是什么让电子游戏上瘾?

在采访中,许多老师、家长和IT专业人士客观地分析了电子游戏的利弊。他们的认识是,电子游戏最大的危害就是特别容易让青少年上瘾,所以很多人称之为“电子鸦片”。那么,是什么让“电子鸦片”上瘾呢?

电子游戏最初是像任天堂一样的插卡机和各种掌上电脑,画面和声音简单而机械;随着电脑的普及,发展成了单机游戏;当网络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网络游戏以惊人的速度成为当今游戏的主流。经营软件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与过去相比,如今的游戏在两个方面有了质的飞跃:第一是游戏画面的真实感。新的三维图像和声音效果可以使游戏中的一切都与真实一样,如枪支,剑,汽车,建筑,人,怪物,海水,山脉,动作的频率,速度和角度,以及对象之间的效果...另一个巨大的变化更加重要。以前电子游戏是人和机器玩,现在网游基本是每个角色后面的人玩。这比人玩机器有趣多了。在一个网络游戏中,通常会有数百人同时在线。对抗,合作,欺凌,骑士精神,欺骗,炫耀,虐待都发生在玩虚拟游戏的人之间。

网络游戏有着无穷的吸引力。

王先生告诉记者,正是在电子游戏的真实感和网络游戏的交互设计方面,国内电子游戏的发展水平与国外差距太大,所以现在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玩国外的游戏。记者调查了解到,现在年轻人玩的比较多的游戏有《传奇》、《奇迹》、《神奇宝贝》、《反恐精英》、《红色警戒》、《侠恋》等。,韩国玩游戏最多,其次是日本、欧洲和美国。

玩单机游戏最大的乐趣就是赢。你应该破游戏通关看看是什么样的。用玩家的话说,就是“享受爆炸的快感。”逼真的游戏也能让人感觉真的要去打仗,当剑客。就像现在非常流行的“反恐精英”,里面的武器和真的一模一样。什么AK47狙击步枪,M16制式警用枪,M4冲锋枪,沙漠之鹰重机枪,都很逼真,很多小朋友都说玩起来特别过瘾。但是崩溃之后,单机版的游戏就没有吸引力了。

网游不一样,它没有终点。一位高二学生告诉记者,玩网游是在一个小社会里表现自己,所以快感主要来自出人头地:装备要追求最好,玩游戏的人就叫最好;我想成为最高的地位。数百人同时在线。我想当老板。网游里,总会有更值钱的极品装备;即使到了顶级,你也会发现,甚至有“再轮回”的规律。

电子游戏充满魅力。

张贴在网吧的海报

游戏传奇海报

游戏奇迹海报

记者的IT朋友刘先生直言不讳地说:电子游戏就是要让人着迷,让人上瘾。他解释说,目前电子游戏的盈利主要靠两种方式,一是卖卡,二是和电信运营商分成。不管怎样,玩家玩的时间越长,赚的钱就越多。

很多网游都有一些卡牌。书店、报摊、小食品店、网吧...随处都可以买到。10元到100分的任何东西,20元内300分。玩网游的时候,把卡的密码输入到相应的游戏中,就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

有虚拟钱买装备。

和电信运营商分成,也就是玩网游时间越长,上网费越高,游戏运营商和电信运营商会按照协议分成上网费。

为了赚钱,游戏设计者从一开始就安排了很多诱惑,让玩家不自觉地在游戏中消磨时间。比如很多网游,即使玩家只是挂在游戏上,什么都不做,也能赚点积分;在大多数网络游戏中,玩家购买的卡数越高,生产的装备越先进,玩起来越过瘾,越不容易失败,在线时间越长。记者和一家网吧的服务人员聊了起来。他说有些晚上在网吧玩电子游戏的人是来挣钱的。有的孩子白天逃学,来网吧玩,晚上却要回家,于是花钱请一些“专家”帮助他们晚上继续玩,赚取经验和积分。雇人住一晚要50到100元,有的孩子雇几个人一起就行了。

有一个数字可以说明年轻人是如何把时间浪费在电子游戏上的,尤其是网络游戏。国际数字公司宣布,2003年中国网络游戏产值超过30亿元,2004年将达到35亿元。也就是说,按照游戏月卡35元计算,今年我国玩游戏的人将消费6543.8亿个月,也就是说我国有超过833万人常年在玩游戏,其中大部分是青少年。用玩物来形容电子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并不过分。

对付电子游戏没有什么好办法。

记者在采访中还听到一种说法,电子游戏只是游戏,就像扑克、麻将、电影一样。任何上瘾的人都只能怪自己。但是,记者接触的一些老师坚决反对这种观点。在北京一所重点中学担任班主任的薛老师说,电子游戏不同于其他游戏。他们故意让孩子上瘾,有明显的商业目的。他说,为了了解沉迷游戏的孩子,他曾经去过几次网吧,甚至他几乎玩了一整夜。老师们呼吁严格执行网吧不对中小学生开放的规定。

一位研究青少年心理的老师做了一项调查。他发现许多特别沉迷于电子游戏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更加自闭。这些孩子似乎在电子游戏,尤其是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中找到了自己,并获得了满足感。但他们越沉迷于电子游戏,回到现实生活中就越孤僻自闭,形成恶性循环。

也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向记者讲述了电子游戏对孩子在道德和文化上的负面影响。电子游戏的规则是设计者制定的,电子游戏中有很多原则突破了现实的道德规范。比如韩国版游戏《仙剑奇侠传》,主角可以闯入别人家里,乱翻东西,看到什么就拿走什么,还能因此获得积分...有些游戏受设计者自身价值观的影响,比如一个美国人作为反恐英雄的形象。国外改编中国经典游戏有很多荒诞的东西。三国游戏里,赵云可以杀关羽;水浒游戏里,高俅和林冲未必是敌人;《西游记》里,白能打败孙悟空吗...

因为现在的电子游戏太逼真了,着迷的孩子会在游戏里花很多时间。不成熟的孩子可能会完全混淆虚拟和现实,最终相信很多东西。老师们对此很担心。

除了很多要求取消网吧的呼声,记者在采访中并没有听到其他应对电子游戏的好策略。有老师表示,只能配合家长,尽量不要让孩子过多玩电子游戏。但也有一些例子表明,孩子可以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玩电子游戏,学习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成绩反而上升了。但大部分老师都怀疑这样的例子能否作为经验推广。

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心理学研究者的建议,他们强调不要强行阻止孩子玩游戏,这样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悲剧比比皆是。他们认为最好和孩子们好好谈谈,或者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从成长的角度来看,他们的意见是,当孩子不能明确区分游戏和现实的时候,应该尽量延缓他们接触电子游戏的时间。当他们有些免疫力的时候,电子鸦片的作用可能就没那么强了。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