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节的习俗
在节日的第一天早上,来自巴伐利亚、德国其他州、奥地利、瑞士和法国的游行队伍聚集在一起。身着五彩民族服装和传统古代服饰的人们,在慕尼黑市长和酒厂老板华丽多彩的马车带领下,浩浩荡荡、气势磅礴地涌向了德利斯草原。中午12,随着礼炮12的鸣响,鼓乐齐鸣,彩旗飘扬,人声沸腾。做了简短的发言后,市长打开了第一桶啤酒,啤酒节在沸腾的欢呼声中拉开了序幕。这时,穿着传统服装的啤酒女孩拿着一只单耳高脚杯,不停地给那些跃跃欲试的饮酒者送来新鲜啤酒。许多巴伐利亚人穿着鹿皮短裤、背心和其他民族服装,手里拿着啤酒杯走过街道。他们向大家高呼“干杯”,气氛十分热闹,充分体现了当地的民族精神。
只有产自慕尼黑的当地啤酒才能在啤酒节上销售,所以啤酒节的主角一直是当地的几家大型啤酒屋,比如博莱纳、皇家、欧菲和狮子王。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啤酒是以啤酒节命名的啤酒节啤酒。(中文音译:欧菲啤酒)因为这种啤酒是在每年的三月酿造的,所以在当地也被称为Marzen(德语:三月)。经过6个月的低温储存,每年9月底的啤酒节,慕尼黑市长都会亲自开启第一桶欧菲啤酒,宣布啤酒节开幕。此时啤酒花迸溅,清香可口,满坛百里香。因此,慕尼黑啤酒节成为慕尼黑啤酒节上最具代表性和最畅销的啤酒。
10开头的慕尼黑秋天已经略带凉意,整条街都被五颜六色的灯光装点着。在节日广场上,有数百顶大小不一的帐篷。这里卖的商品琳琅满目,叫卖声此起彼伏。人们背靠背坐在一起,尽情饮酒,在音乐的伴奏下即兴唱歌跳舞,甚至跳上桌子互相祝贺。
节日期间规定每晚供应啤酒至10: 30,乐队在10: 45播放流行音乐,催促人们离开。这时,成千上万喝醉的游客会齐声抗议,清洁女工们不得不把椅子倒放在桌子上。对于那些长时间不肯离开的游客,保安只好把他们推到出口,强行离开。
平日里,德国人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工作态度认真严谨,服从命令,纪律严明,有原则,但似乎缺乏幽默和热情。然而,在慕尼黑啤酒节上,人们可以发现德国人活力与热情的另一面。尤其是巴伐利亚人对自己文化和传统的坚持和自豪,给各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节日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节日之一,每年吸引超过700万游客,饮用超过600万升啤酒!大家对德国人的印象其实就是这么好客。持续16天的啤酒节,每年在特蕾莎广场搭起可容纳上万个座位的大帐篷,为游客提供啤酒和德国美食;帐篷外竖立着摩天轮等游乐设施,会场中不时穿插着身着中世纪服饰的游行和民俗活动。
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比德国人更爱啤酒。单从数据来看,他们“狂饮”的程度令人吃惊。据慕尼黑旅游局统计,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节日平均吃掉了20万根香肠,60万只烤鸡,喝了600万升啤酒。在为期两周的啤酒节期间,德国人总共吃喝了13528公斤的食物,足够一个人吃10年。2003年,约600万人挤在约365,438+0公顷草原上的65,438+04个帐篷里,喝了约570万升(150万加仑)的德国啤酒。特蕾莎广场的啤酒大棚都是临时搭建的,每个面积约2000平方米,都有独立的舞台和啤酒销售柜台。人们坐在传统的长板凳和长木桌上,享受着世界闻名的德国啤酒和具有当地特色的烤猪腿。除了喝酒,街道上挂满了灯笼和五颜六色的装饰品,市内七大酒厂组成的游行队伍也纷纷走上街头载歌载舞。还有许多民俗活动,如音乐会和马戏表演,以及许多出售站和游乐设施,如旋转木马和摩天轮。啤酒一直供应到晚上10: 30,乐队演奏了催促人们回家的歌曲,特雷莎广场的活动也在晚上11结束,但很多游客还是意犹未尽,流连忘返,很多人还是搬到了通宵营业的酒馆。走近慕尼黑啤酒棚的会场,你会看到十多个由知名啤酒公司和餐厅联合开设的大型啤酒帐篷。虽然都叫帐篷,但是每个帐篷都像一个小穹顶,因为工程和盖房子一样庞大。为了每晚容纳几千到几万人,每个啤酒屋都想尽办法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从7月中旬开始,它开始搭建巨型棚子,棚子内外都装饰一新。十几个啤酒棚可以容纳9万多个座位。每个啤酒生产商都会在帐篷里展示自己的啤酒。每个人都会在啤酒棚里唱歌跳舞,吃烤鸡、烤鱼和巨型德国面包椒盐卷饼。另外,很多啤酒棚也有乐队表演的舞台。每天晚上,都会有乐队表演一些耳熟能详的德国歌曲,还有穿着中世纪服装的游行和传统歌舞。不过最吸引人的是啤酒棚外还有多种适合全家人的游乐设施,旋转木马、海盗船、旋转啤酒桶、旋转秋千、过山车、鬼屋等游乐设施,还有为游客提供德国御膳的小摊位,让各个年龄段的人在啤酒节都玩得不亦乐乎!此外,到了晚上,五颜六色的灯光照亮了整个会场,你可以感受到慕尼黑在夜晚更加美丽,巨型摩天轮是俯瞰啤酒节会场的最佳位置。青岛国际啤酒节,今年20岁,已经成长为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
从一个地方的小节日到亚洲第一啤酒节,青岛啤酒节的发展是与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相适应的。
“前几节喝不了外国啤酒。”从第一届啤酒节开始就参加饮酒大赛并连续八次夺冠的青岛市民高忠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随着啤酒节的国际化,他已经能喝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啤酒。
据悉,首届啤酒节于1991在中山公园西南角举行,由青岛啤酒集团主办,大部分来自莱州、威海等省的部分啤酒生产企业。
每年都参加啤酒节的淄博人朱全胜,对前三届啤酒节没有太深的印象。他准确的记得第一次在啤酒节上喝进口外国啤酒是在1994第四届啤酒节上。
此后,越来越多的外国啤酒出现在啤酒节上。2006年第16届啤酒节引进了45个啤酒品牌,其中国外品牌41。
"青岛啤酒节变得越来越国际化了."青岛市社科院研究员马庚存在对比了17年参与节日的啤酒品牌后,是这样认为的。
参加啤酒节的人也出现了更多的国际面孔。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年轻时曾创下11秒喝下1420毫升啤酒的纪录。2001啤酒节上,高忠当面告诉他,他喝完1500 ml啤酒只用了8秒多。霍克笑了:“我老了,不像以前那么年轻了。”
记者发现,不知从哪一届开始,外国女孩或男孩手捧大杯啤酒的照片开始占据开幕式宣传报道的核心位置。
纵观啤酒节的变化,文明与理性显而易见。
“那时候自行车停了很久,很多摩托车主趁机拉客赚钱。这就像一个市场。”从没去过啤酒节的马更存告诉记者,大多数人去啤酒城都是开私家车、打车或者坐公交车。
随着车辆的变化,交通秩序也有了质的飞跃。过去,汽车很拥挤,有时会发生碰撞和刮擦。如今,啤酒城内车流有序,市民游客文明素质明显提高。
点滴之间可见社会进步。连续十年负责啤酒城卫生清洁工作的王德胜说,游客对他们越来越尊重,人们开始主动把垃圾扔进垃圾桶。
“要说啤酒城发挥不了作用,那就是宿醉室。”啤酒节首席顾问林兴宇告诉记者,啤酒节组委会出于人道考虑,设立了醒酒室。因为一些人喝酒越来越文明和理性,啤酒城决定取消醒酒室。
记者还了解到,啤酒城将首次在全市设立慈善商店,社会各界捐赠的名人字画、工艺品、礼品义卖所得将全部用于公益事业。
此外,啤酒城的娱乐项目也增加了不少。“2007啤酒嘉年华”除了原有的16游乐设施外,还新增了价值近3亿元的17游乐设备和17游戏摊位。与最早的“用竹子套住一个小玩意”的地摊游戏相比,这里的“玩”已经进入国际一流水平。
啤酒城东门有一个啤酒节纪念品销售棚。经理李小姐向顾客详细介绍了一个红色的小木啤酒桶。其间,几名市民买了几套样式独特的开瓶器。
“啤酒节纪念品是后来才产生的。”林兴宇说,除了第一届啤酒节由企业主办,之后的啤酒节已经转到政府名下,由政府举办。随着改革理念的深入,啤酒节开始逐步引入合作伙伴,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机制:门票销售由专门的公司承包;晚会演出由专业公司承办;啤酒城的游乐设施也是一些公司引进运营的。
17年后,从改革浪潮风起云涌的90年代初,到今天,市场化的思维已经深深渗透到啤酒节的经营理念中。10多年前,谁敢实行白天10元,晚上20元的差异化定价策略?
国际啤酒节也是一个国际商机。青岛何志企业公司的总经理彭彬在啤酒节上会见了几位老顾客。韩国米林株式会社的金先生主要经营农副产品,2004年啤酒节上认识了。从此,彭彬的蒜薹、胡萝卜由内贸转为外贸,通过米林出口到南韩,每年的贸易额达数千万元。
2009年第十九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历时16天,啤酒品种102个。——北京蟹岛集团
项目背景
北京国际啤酒文化节是由北京蟹岛集团和Schottenhamel有限公司合资举办的。Co KG(经营慕尼黑啤酒节最古老的帐篷)合作,把德国最原始的啤酒节带到北京,扎根蟹岛,让啤酒、狂欢、狂欢成为节日的主角,让人们感受到节日的热烈气氛和啤酒美食的享受。北京国际啤酒文化节与德国慕尼黑啤酒节的规模和形式相同。啤酒节在德国已有近200年的历史,至今已举办176届。啤酒节每年为慕尼黑带来近9.55亿欧元的收入,不仅为啤酒厂商带来了不菲的收入,也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
在当前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北京蟹岛集团举办的北京国际啤酒文化节等国际性大型活动能够有效拉动内需,刺激消费,解决数万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啤酒节不仅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给北京的旅游、酒店、餐饮、交通、娱乐、购物等诸多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吸引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概述
啤酒节项目总占地625亩,其中林地停车场210亩(可停放车辆10000辆);主会场占地415亩,主要建筑为11轻钢真空玻璃温室,可容纳10000人就餐和庆典。此外,还将建设控制中心、医疗中心、安全指挥中心、运行指挥中心等配套服务建筑设施。项目建设工期预计210天,总投资654380+05亿元。啤酒节活动计划于每年7月17日至8月16日期间随时举行,为期30天。活动期间也是北京旅游旺季,横跨学生暑假和中国传统的七夕情人节。
社会经济表现
举办啤酒节可以吸引近1万社会闲散劳动力,尤其是农民工。除与项目相关的高管外,其他岗位人员全部使用周边农村劳动力。虽然是临时工,但是收入很诱人。预计啤酒节期间每雇佣一个月的农民工,将获得约5000-1万元/人的直接经济效益。
在北京举办与德国慕尼黑啤酒节同等规模和形式的啤酒节活动,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至少与青岛啤酒节相当(北京654.38+08万常住人口的旅游市场优势是青岛无法比拟的)。保守预算,首届啤酒节将吸引游客超过35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到6543.8+0亿元,纳税6543.8+0.5亿元。同时,按照1: 4.5的经济系数,啤酒节将为相关产业带来超过45亿元的经济效益。啤酒节常规运营、活动知名度提升、品牌效应形成后(约第三届),预计接待游客达400万人次/届,产值达20亿元以上,上缴税收3亿元以上。
在北京举办如此大规模的啤酒节,除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外,还会带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啤酒节带动的相关产业经济效益丰厚。慕尼黑啤酒节拥有200多年的历史,每年接待游客可达680万人次,总收入9.55亿欧元,其中啤酒节直接收入4.49亿欧元,酒店住宿收入3065.438亿欧元,餐饮、购物、交通收入2.05亿欧元,其他消费收入4.49亿欧元(数据来自2003年啤酒节官方统计)。2006年,青岛各大星级酒店平均入住率达95%以上,啤酒节* *接待游客340万人次,为百货、餐饮、交通、物流等行业带来了巨大的连锁经济效益,甚至极大地促进了家电、房地产、汽车、电信、银行、金融等行业的大幅增长,啤酒节游客直接带来的相关产业收入达6亿元。
显然,啤酒节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相当可观的。同时,项目建设单位将全力以赴。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按照既定目标有序推进项目进程,尽快将项目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大型国际品牌节,为加快首都城市和社会建设、促进首都繁荣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