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彩虹小马现象?

问题来自@京京京京京京京京京京京京“最可爱的卡通”

如果你经常去英语社区,你应该知道,在Twitter、YouTube、Reddit、4chan等网站上,《彩虹小马》是一部现象级的作品,由此引发了无数的网络模因。本来只是一个小女孩的作品,结果却意外征服了全球广大成年男性。预计在这个问题下,马晓华和其他朋友可以开始谈论彩虹小马现象的产生、起源和发展。

查看问题描述

评论(9)

16答案

马甲,乐趣倍增!

这可能是我在知乎上给出的最长的回答了。对彩虹小马的起源和发展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直接跳过,直接看社会学/心理学角度的解释。如果他们真的不耐烦了,直接跳到最后看总结就行了。

我的小马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两家玩具制造商美泰和孩之宝展开竞争。美泰的玩具品牌以众所周知的芭比娃娃为代表,孩之宝则是偏向男孩的《星球大战》和《变形金刚》系列玩具。虽然孩之宝拥有更完善的工业膜结构,但其女性玩具的市场份额远低于美泰。彩虹小马是孩之宝开拓女性玩具市场的尝试,在上世纪80年代风靡一时,但在全球的名气仍然不够响亮。

在彩虹小马这个品牌下,孩之宝已经生产了四代玩具设计,每一代都有相关的动漫、游戏等周边产品。按时间顺序,第一代(1代):1982 ~ 1995,第二代(G2): 1997 ~ 2003,第三代(G3): 2003 ~ 2010,第一。

彩虹小马在网上已经形成了一种亚文化,从第四代开始,也就是我的小马驹:友谊是魔法(MLP: FiM)。除非特别说明,以下指彩虹小马G4。但是我们之前说的也不是没有意义,因为G4的成功离不开G1和G3的一些设定(G2没有动画,只有漫画和游戏),如下:

图片引自电视广告

和前三代一样,彩虹小马最初也是一部面向小女孩的玩具行业动画。第四代制作人劳伦·浮士德安排了一系列的原著、剧本、开发、监制。也是因为她是G1玩具的忠实粉丝,想用自己的方式展示彩虹小马的世界。但无论是劳伦·浮士德还是孩之宝都没想到这样一部动画会引起世界性的热潮,受众也不再局限于G1 ~ G3时期的小女孩们,而是囊括了各个年龄段,甚至成年男性也成为了网络上G4小马粉丝的主流。

这些意想不到的成年粉丝自称“Brony”,即“Bro”+“pony”。台湾省媒体直译这个群体为“小马兄弟”,但其实“小马迷”更为贴切,无需过多强调“老弟”的性别含义。但随着“Brony”一词的传播,一些女观众开始自称“Pegasister”,即“Pegasister”+“姐姐”,直译应该是“天马姐妹”。

《我的小马》吸引了所有年龄段的粉丝/v _ show/id _ xndmymdy3mtyw.html美联社关于Brony现象的报道。

在时代周报2011十大模因奖中,“Brony”入选彩虹小马文化代言人,排名第九。作为传统媒体,互联网亚文化中单一的粉丝亚文化入选实属罕见——即便如此,《时代》杂志仍然错误引用了G3 toys,这也暴露出主流传统媒体对这些互联网亚文化知之甚少。同时,更加互联网化的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