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的小知识
古代的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利用日晷、日晷、水钟和单摆,通过观察日影的变化或水位的变化来测量时间。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科学家发明了单摆钟和应时振荡器,利用单摆或应时晶体的振荡周期来计时。但上述授时方法易受环境、温度、材料、电磁场甚至观测者观测角度的影响,稳定性不好,必须用天体的周期(地球自转、公转、月球公转)进行修正。
1960之前,CIPM(国际计量大会)是以地球自转为基础的,其定义是以平均太阳日的86400分之一为基础的。即1秒= 1/86400平均太阳日,其稳定性约为10-8。
从1960年到1967年,CIPM改为以地球公转为基础,将1900年定义为平均太阳年。秒的定义修改为:一秒是平均太阳年的31556925。
9747年的一个。1秒= 1/31556925 .
9747太阳年在1900的稳定度约为10-9。20世纪中期,由于量子力学的发展,发展了光谱的超精细结构、镁发射和激光、光泵浦、分子束磁* * *振动、分离振荡场等实验和研究,使量子频标取代了以天体为标准的天体。
在1967中,CIPM将一秒定义为9192,631,770个辐射周期的持续时间,对应于铯133原子(Cs133)基态两个超细能级之间的跃迁。这第二个定义一直保持至今。
秒的定义可以通过铯原子频率标准来实现,其稳定性因各标准的制造方法和维护环境而异。商用铯频标HP-5071的稳定度约为10-12。法国LPTF实验室用铯原子喷泉制作的绝对温标为10-6度的原子钟的稳定度约为10-16。
2.秒的知识和使用
秒的定义:理论上定义为光在真空中传播299,792,458米所需的时间;测量了对应于定义为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细能级跃迁的9192631770个辐射周期的持续时间。这个定义中提到的铯原子在绝对零度必须是静止的,地面上的环境是零磁场。
秒的作用是计算时间,秒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时间单位。
秒的转换
1s = 10 3 ms(毫秒)= 10 6 μ s(微秒)= 10 9 ns(纳秒)= 10 12 ps(皮秒)= 65438+。
扩展数据:
时间关系
1国际秒相当于:
1/60点
1/3600小时
1/86400天(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时间单位)
1/31,557,600儒略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时间单位)
秒的起源
汉代以前,“时”指的是季节,“时”相当于现在的季节。一年有四季,所以一年也被称为“四季”。
汉代以后,“时”不再代表季节,而是用来表示计算时间的单位。当时人们平均把一天分成12个小时,“一个小时”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人们习惯称此为“小时”。在一些古典书籍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时”这个词。很多人误以为现在一个小时就是一个小时,其实是不正确的。
古代的“夜更”“夜更”一词指的是时间,第一更和第二更、第三更之间有两个时辰。
后来,人们把一天平均分成24份,每一份仍然用“时间”来表示。此时的“一时”是现在的一个时辰,只是过去(汉代以后)的一半,所指的时间缩短了。然后,人们把一个小时分成60等份,每一次叫做1分钟,又把1分钟分成60等份,每一次叫做1秒。这样就确定了时、分、秒。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秒
3.关于小时、分钟和秒的知识
小时
【解释】时间单位,平均太阳日的四分之一。
一小时是一个时间单位。小时不是国际时间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国际时间单位制的基本单位是秒),而是与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相协调的辅助时间单位。除了闰秒,一小时一般等于3600秒,或者60分钟,或者1/24天。
人类日常生活的时间计量一般是以小时为单位进行的,比如一天中的时间(如上午8点)就是一天中的第八个小时。
/view/7781
分钟:时间单位,等于1/60小时或60秒[分钟]。
第二:
古代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利用日晷、日晷、水钟和单摆,通过观察日影的变化或水位的变化来计时。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科学家发明了单摆钟和应时振荡器,利用单摆或应时晶体的振荡周期来计时。但上述授时方法易受环境、温度、材料、电磁场甚至观测者观测角度的影响,稳定性不好,必须用天体的周期(地球自转、公转、月球公转)进行修正。
1960之前,CIPM(国际计量大会)是以地球自转为基础的,其定义是以平均太阳日的86400分之一为基础的。即1秒= 1/86400平均太阳日,其稳定性约为10-8。
从1960年到1967年,CIPM改为以地球公转为基础,将1900年定义为平均太阳年。秒的定义修改为:一秒是平均太阳年的315525.947。1秒= 1/31556925.9747太阳年在1900的稳定性约为10-9。
20世纪中期,由于量子力学的发展,发展了光谱的超精细结构、镁发射和激光、光泵浦、分子束磁* * *振动、分离振荡场等实验和研究,使量子频标取代了以天体为标准的天体。在1967中,CIPM将一秒定义为9192,631,770个辐射周期的持续时间,对应于铯133原子(Cs133)基态两个超细能级之间的跃迁。这第二个定义一直保持至今。
秒的定义可以通过铯原子频率标准来实现,其稳定性因各标准的制造方法和维护环境而异。商用铯频标HP-5071的稳定度约为10-12。法国LPTF实验室用铯原子喷泉制作的绝对温标为10-6度的原子钟的稳定度约为10-16。
/view/52051
4.速度小常识
科学,如果你用一些例子来理解它,你会理解得更快,不要对一些词语苦苦思索。
当然,速度是有方向的。你走路有方向吗?你搬家了吗?走路的时候没有明确的方向吗?那不就是方向和速度吗?哈哈。
-以下是百度百科的参考资料,希望能帮助你理解。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距离。
也称为位移变化率。
可以定义为:单位时间内运动物体的变化量。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距离(没有来回直线运动)
或者定义为:在物理学中,位移与这种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理运动的速度。
速度是一个向量,有大小和方向。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大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所以速度没有负号。
速度的单位是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合成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米每秒(m/s)。
还有厘米每秒(cm/s)、千米每小时(码)(km/h)和英里每小时(mile hour;英里/小时)
速度是以比值形式表示的物理量,其定义为:v = s/t。
计算公式:v=s/t v表示速度,s表示这个位移通过位移t所用的时间。
在变速运动中,v代表平均速度。
“速度”一词是描述物体方向和位置的物理量,速度只能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不能说明其他。
速度反映了运动的速度,“速度”一词也被引申到语言中来表示事物发展变化的速度。
最快速度是真空中的光速(符号C,通常为3.0 * 10 8m/s)。
也是网络用语:快点
5.关于停表的小常识
实验室常用的计时工具是秒表(机械秒表和电子秒表)。电子秒表的精确值可以达到0.01秒。读机械秒表时,分点读(小圆盘:;一转是15分)和秒(行情:一转是30秒),把它们加起来。它的精确值是0.1秒。
应用方法:
秒表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时间间隔的仪器。它是通过利用摆的等时性控制指针的转动来计时的。它的正面是一个大表盘,上面是一个小表盘。秒针沿着大表盘旋转,分针沿着小表盘旋转。分针和秒针指示的时间总和是测量的时间间隔。手表正上方有一个表把,上面有一个按钮。转动按钮并上紧发条。这是秒表移动的动力。用拇指按下按钮,秒表开始计时;再次按下按钮,秒表停止走动,开始读数;再按一次,秒表归零,准备下一次。(注意:使用这种秒表时,必须先完成这个程序,才能进行下一次。这种手表停了就不能再启动秒表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些秒表在表柄的左侧装有一个按钮。当手表移动时,向上推这个按钮,手表就停了。向下推,也就是继续积累时机。)
简称:一调(零);第二次按下(开始);三站;四读。
6.20句安全常识
最低0.27元开通一个图书馆会员,查看全部内容>
原发布者:nxqian009
交通安全叮当(1)交通安全很重要,交通规则要牢记在心,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要在路上玩游戏。你应该走在人行道上。如果没有人行道,你应该向右倾斜。立交桥隧道横穿马路,没有它你过不了马路。(3)减速慢行,看着通过,不要和车辆抢道。骑自行车要遵守zd规则,不能闯红灯。(4)特别注意乘车安全,排队服从秩序;不要把手伸出窗外,所以别忘了握紧你的手。交通安全宣传格言1。去万里平安路做百年长乐人。希望人有一条漫长而平坦的路;生活是美好的,一步一个脚印,小心翼翼,道路是不规则的,国家不能躁动不安;“让”狭路相逢者胜,违者严惩不贷;看似无情有情,爱老婆孩子家庭;无视交通规则等于零。2.乱穿马路很无奈,超载超速很危险;酒后驾车,赌博一秒;一生遵守规则;储蓄安全礼让礼让;人和车都是无辜的高速公路;行驶速度不规律;道路崎岖不平。
7.像一瞬间,只有0.018秒的语文常识。
:“一瞬间是一个念头,二十个念头是一个瞬间,二十个瞬间是一个瞬间,二十个手指是一个笔画,二十个笔画是一个瞬间。”由此推导出一昼夜是24万个“瞬间”或480万个“瞬间”,一夜是86400秒。因此,已知一个矩约为0.018秒,一个矩约为0.36秒,一个手指约为7.20秒。现在可以用“瞬间”、“弹指一挥间”、“瞬间”等词来形容时间很短。
“三、百、千”是三部蒙古学教材的统称。下面是写这本书前后的简介。
《钱文子》最早是南朝梁代大同年间(公元535-543年)的周兴嗣写的。据说当时汉武帝为了让儿子们抄王羲之的字,命大臣殷从王羲之的字帖中发展出65,438+0,000个不重复的字。汉武帝觉得这些话太散了,就召见了他的文学侍从周兴嗣,对他说:“你才气横溢,为我押韵吧。”一夜之间,周兴嗣的两鬓全白了。
千字文每句四个字,两句相连,两句押韵,上下贯通。例如:
天地玄妙,宇宙浩瀚。
日月满,陈粟在列。
寒来暑往,秋收冬储。
跨越到成年期,节奏和气质调整了阳。
相传《百家姓》成书于宋初,作者不详。书中姓氏300个,四字一句,两句一韵,如:“前孙、周王、吴。陈峰楚威,申江杨涵。”
《三紫晶》为南宋人王应麟所作,后为后人所补。这本识字课本的内容非常广泛。“天人之命,地理山水,历代帝王,百家争鸣,详详细细,了如指掌。”它被称为“袖中镜的轮廓”和“小轮廓”。整篇文章都是用三字韵写的,比如:
生命之初性本善,性相近,远不相学。
不教,自然动人,教之道贵。
昨天,在孟母,我选择了我的邻居,但是我没有学会,所以我弄坏了织布机。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构成一套集中的识字教材,一直沿用到清末创办学校,历时一千四百多年。
与“3000”并行的,还有一种杂字教材,贴近生活实际,注重日常应用,能满足中下层孩子记账、写信的需求。比如《山东庄农杂子》开头是:
人生天地之间,庄农为先。
日常记账,先看杂字。
粪便冷冻后先排出,处理镨铽。
扁担用槐木解开,牛筐用草绳绑好。
网上找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