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出新玩具

在中班“磁铁”主题活动中,赵老师指导孩子们完成了“用磁铁找朋友”的活动,并在科普活动区摆放了“鸭子戏水”的新玩具,让孩子们在玩耍时充分感知磁铁吸附物体的特性。导致有的孩子看到新发布的玩具不知所措,有的盲目操作。因此,有老师提出,活动区的玩具是物化教育目标的操作材料。在放入新玩具时,要告诉孩子最基本的玩法,让孩子不会盲目探索。有老师提出了相反的意见:让孩子充分感知和探索,老师的引导可以基于孩子的兴趣和经历,可以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如何看待这种困惑?作为教学活动的延伸,孩子在前一个老师的支持下在后一个活动区的探索,也应该能让孩子继续独立建构磁铁的特性。新玩具“鸭子玩水”不是老师盲目放进去的,而是在孩子已有的用磁铁吸引物体的经验基础上放进去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将孩子已有的经验与新发布的玩具素材连接起来,让孩子迁移已有的经验,积极探索新玩具的玩法。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两点进一步尝试解决问题。第一,孩子先探索。放入新玩具后,要让孩子充分感知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仔细观察,了解孩子已有的经验、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第二,教师的支持在后面。当孩子无所适从或盲目操作时,教师要留有引导的余地,不要急于告诉孩子如何玩新玩具,而是要引导孩子迁移自己对磁铁的体验,主动暗示如何玩玩具。比如可以先介绍新玩具的名称,然后引导孩子观察新玩具,再问“想想这个玩具怎么玩?”“小鸭子是怎么游泳的?为什么?”诸如此类,引导孩子探索和发现新玩具中“磁铁相吸”的奥秘。这个过程本身也是孩子自主建构磁铁特性,积极进行科学探索的过程。(北京市延庆县第四幼儿园颜瑜)促进幼儿主动探索如果我是这位老师,我既不会直接告诉幼儿如何玩游戏,也不会让他们漫无目的地探索和操作,而是采取以下策略促进幼儿主动探索。第一,重视老师的引导。在孩子操作之前,老师要善于吸玉,和孩子讨论“用磁铁找朋友”的话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创设情境来引起孩子对材料的关注和探索。比如“孩子发现了磁铁能吸引铁的秘密。”那么,请你猜猜,他们还能通过物体吸收吗?“然后,教师应该鼓励孩子大胆提出假设或猜测。当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老师要鼓励和支持孩子积极探索。第二,老师提供的材料要开放。前提是活动目的相同,材料不同。如报纸、纸板、瓶子(有水和无水)、泡沫板、塑料板等。通过这些不同的物体,让孩子探索和验证自己的想法。单一的材料容易固定孩子的思维,孩子的探索一定是被动的、机械的。多种材料可以支持孩子实现自己的想法。随着材料的变化,儿童在许多操作中仍能保持探索的兴趣和欲望,有利于积累丰富多样的感性知识和经验。另外,老师要给孩子留足够的时间去操作。教师要耐心等待,让孩子通过探索、观察、比较、验证自己的想法,体验探究的乐趣,获得科学探究的能力。江苏省海安县第二实验幼儿园钱志平注重幼儿体验的连续性。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把握科学活动不断探索的特点,认识到科学教育目标的实现不应停留在单一活动中,而应贯穿于一系列活动中,这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玩具材料的适当分层传递会成为活动目标的有效载体,每一个玩具材料都会成为实现幼儿发展目标的铺路石。如果材料出现跳层现象,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探索态度和行为。案例中,“磁铁找朋友”最后一个活动的目标显然是感知“磁铁吸引东西”的特性,而把“在水里玩耍的小鸭子”放在活动区的目标是感知“磁铁吸引东西”的特性,这在儿童的经验形成中出现了“断档”。教师要巧妙地将游戏联系起来,如“盒子里吸宝”,帮助幼儿初步获得用磁铁吸东西的体验,然后放入一个新玩具“水中玩耍的小鸭子”,让幼儿带着兴趣和信心去感受和探索。其次,老师也可以作为玩伴参与其中,用启发式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适时适度地探索。鼓励和支持孩子主动与玩具材料互动,从而获得用磁铁吸引物体的体验。(北京清华大学杰华幼儿园连桂菊)及时干预,有效引导首先要及时干预。教师要考虑地区材料在哪个阶段最适合参与主题活动。在之前的小组活动中,老师可以通过观看和玩磁铁来帮助孩子了解磁铁的显著特点和基本用途。通过活动为孩子提供有效的体验支持,让孩子对磁铁本身和磁性有更多感性的体验,为区域探索提供前期准备。其次,游戏过程中老师的有效引导很重要。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反思问题是出在材料的提供上,还是出在孩子的体验上。教师可以根据观察及时调整素材,给予适当的经验提示,提高儿童游戏的开发质量。总之,教师在区域摆放新玩具时,一定要以儿童为主体,充分考虑儿童的发展水平和经验基础,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摆放玩具。通过及时干预和有效引导,区域活动才能真正成为孩子自己的活动。(江苏省江阴市少年宫幼儿园黄英)观察、指导、支持儿童活动。我觉得老师在投放新玩具后应该深入区域观察,及时了解孩子是否会正确操作新玩具,是否有不同的操作方法,新玩具是否有利于孩子围绕发展目标进行有益的探索。在此基础上,对孩子在活动中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当教师发现孩子“对新玩具无所适从,盲目操作”时,应从“新玩具是否实现教育目标”入手,及时调整引导策略,干预孩子的活动。比如可以引导孩子讨论如何正确操作新玩具,也可以引导孩子探究以下问题。比如“小鸭子会在水里游泳吗?”"试试怎样让小鸭子在水里游泳?""为什么小鸭子在水里游泳?".....(新疆克拉玛依市红星幼儿园陈梦芬)幼儿的盲目操作和拨弄,说明他们此时的游戏发展水平正处于特殊性探索阶段,即“动则乐”的阶段。他们不了解自己活动的意义或其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形成清晰的问题意识。虽然呈现的是孩子的盲目操作,但这个过程其实是孩子试错的过程,是孩子理解材料属性的过程,是为下一阶段的发展积累经验的过程。教师要仔细观察孩子的操作表现,在孩子身上发现“有意义的问题”;了解孩子真正的兴趣和问题的症结所在,帮助孩子形成问题意识,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真正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北京市崇文区单)在对待新事物时,孩子们的反应和接受程度是不同的。我认为,老师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留出一些时间,让他们熟悉新玩具,然后“研究”它们,直到他们知道如何玩它们。孩子自己懂得玩玩具,就会有成就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老师只有在合适的时候当观察者(而不是时刻充当导师),才能事半功倍。(山东威海市陈静)新玩具“鸭子戏水”的目的是为了唤起孩子们的探索欲望,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老师要给孩子提供更宽松的探索空间,让孩子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操作玩具的经验。整个探究过程是科学活动的核心。对于新玩具,孩子难免会关注玩具的外观、材质、玩法等诸多问题。在给孩子充分的探索经验后,根据孩子对新玩具的理解进行适当的引导,但不能一开始就剥夺孩子的探索权利。(北京市海淀区齐家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