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了8年宝宝,发现养男孩的秘诀:眼瞎心大。

作者:水彩主创组

养一个男孩有多难?

不久前,我参加了一个家庭聚会。一见面,成成妈妈就迫不及待地倒起了“苦水”:

“养儿子,赔了半辈子!”

她有一个调皮的儿子,从小就很好动,从来没有一刻担心过。

比如睡觉。

她每天晚上八点开始给儿子催眠,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咒语:“八点了,该睡觉了,你困吗?”

然后开始了一系列“睡前仪式”:刷牙、换睡衣、看图画书...

两个小时后,她的喉咙在冒烟,眼皮在打架,儿子却突然从床上跳起来,眼神清澈:“妈妈,我们玩‘植物大战僵尸’吧……”

喜欢玩。

自从有了儿子,她就成了“被虐体质”;

儿子听到同一句话三遍,纯属侥幸。前两句左耳进右耳出,后面基本靠吼。

玩一个游戏,要么被儿子的“铁头”打得鼻青脸肿,要么被他的小金属飞机打得头皮出血,要么被我的“无影飞毛腿”踢得肋骨“骨折”...

再比如做作业。

只要儿子做作业,他要么会进入一种“固定状态”:上面说眼睛直,走神太虚;

要么小动作继续:咬手指,玩橡皮擦,一会儿口渴,一会儿小便,一会儿坐着写字,有一次用脚写字,说想试试怎么不用胳膊写字...

这不是养子,而是“孙悟空”。

心理学博士叶斌教授曾经说过:“如果你养了一个男孩,你必须能够承受‘虐待’。”

科学研究表明:

学习慢,注意力不集中,脾气差,爱吵闹,搞破坏...

养孩子不容易,养好孩子更难!

家里有个男孩,眼睛要“瞎”,心要“大”

有一颗更大的心。

允许男孩慢下来。

许多父母发现,无论他们年轻时学什么,做什么,男孩都比女孩有更多的困难:

难看的字迹,缓慢的作业,粗心,健忘...

催他,吼他,骂他,都无济于事。

事实上,这个看似不可救药的男生在大脑发育方面,尤其是语言、逻辑、精细动作、协调性方面,只比女生落后6-12个月。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发育逐渐完善,原本落后的男生很快就会后来居上。

养男孩是最忌讳的。

韩剧《天空之城》中,天才少年的父母对他寄予厚望,从小就逼着他疯狂学习。

从七岁开始,有天赋的人必须每天学习到凌晨2点,哪怕生病、受伤甚至晕倒,也不能落下。

他事先被灌输了很多超一流的知识,不可能出错。如果他不是考试的第一名,他就没有饭吃了。如果你的成绩下降,你会在枪口下受到死亡威胁...

在这样的高压下,才子的内心逐渐扭曲,最后他的母亲被迫通过复仇自杀。

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说:“对孩子影响最恶劣的父母是焦虑的父母。”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心急养不出好儿子。

最好的育儿方式就是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长节奏。

叶斌教授曾经分享过他儿子的成长经历。

上幼儿园的时候,儿子因为年龄小,成绩不如其他孩子。他总是很胆小,不喜欢发出任何声音。

大班上学期,儿子突然赶上来了,经过层层“考试”,进了一所困难的小学。

然而,进入小学后,儿子又一次落在别人后面,成绩连续三年“稳定”在班级倒数三名。就连原本淡定的母亲,在家长会上也有点担心。

直到四年级,儿子才又开始发作。五年级的时候,他一举获得了国际数学竞赛第一名,而当他临时决定去英国留学的时候,他在英国的五所好学校全裸,并被其中的四所录取。

生活是一场马拉松。如果你强迫一个男孩跑得快,不如让他跑得远。

过于焦虑不一定会给男生带来赢在起跑线上的胜利,还可能会在途中绊倒。

做大,不焦虑;慢慢来,不要急躁。

总有一天,你儿子会大器晚成。

有一颗更大的心。

给男孩足够的尊重和信任。

美国作家爱默生?阿格里奇在《养育男孩》一书中说:“如果你只能给一个男孩一样东西,那就给他尊重。”

科学研究证明,男孩更敏感,更脆弱,对懦弱和不尊严的状态更敏感。

为了获得尊严,男生甚至愿意放弃爱情。

还记得去年武汉跳楼身亡的14岁男孩吗?

因为他在教室里打扑克,班主任让他父母来学校配合。

结果这位母亲一看到他,二话不说就冲上去,当众扇了他两个耳光,然后把儿子往墙上推,一边捏一边推一边骂。

儿子尴尬地站在墙上,一句话也没说。几分钟后,他突然转身,在众目睽睽之下跳上围栏,然后跳了下来…

尊严是一个男孩骨子里的需要。

“深爱与责任”的“打击教育”对于自尊心很强的男生来说是一场灾难。

童话大王郑曾经在家庭教育课上讲过他小学的经历。

有一次上课,他看到一只蚂蚁在桌子上爬,觉得很有意思,就这样走神了。老师打电话给他妈妈,说他上课总是心不在焉。

没想到,他妈妈站在他一边:“我小时候太分心了。”

还有一次,老师布置作文《早起的鸟儿有虫吃》,郑擅自改题目,写了《早起的虫子被鸟吃》。

老师非常生气,他告诉全班几百次“郑是班上最没出息的人”,甚至解雇了他。

但是爸爸并没有因此而骂他。他反而认为老师不顾孩子的尊严,犯了错误。

平静地对他说:“没事的,孩子,我回家自己教你。”

郑说,当他因为没有犯错而受到羞辱和排挤时,他的父母坚定地支持和维护他,成为他的靠山,他从此拥有了人生竞争的终极武器。

来自父母的尊重和信任最触动这个男孩的心。

家里有男生,不能总想着控制阻止他们。

最好的办法是看到孩子成长的规律和需求,给孩子尝试、挑战和磨炼的机会。

尊重男生不是放弃管教,不是溺爱,而是向男生传达:“我相信你,你会成为我崇拜的人。”

爱情需要自由的空气,更需要放手的勇气。

当你的心足够大的时候,孩子会给你更多的惊喜作为回报。

有一颗更大的心。

愿意让男生痛苦。

心理学家李玫瑾说:

前不久,一则“牛津大学毕业生将父母告上法庭”的新闻震惊了无数网友。

Siddiqui,41岁,牛津大学毕业后从事律师工作,后来因工作受挫引发心理问题而失业。

怕他受委屈,父母不仅给了他一套价值数百万英镑的高档公寓,还额外给他每周400英镑的生活费。

西迪基不仅不感恩,不积极工作,反而以精神疾病为借口,安心地啃掉了10年的老本,直到父母忍无可忍,断绝了他的经济来源。

西迪基很生气,起诉了他的父母。在要求父母支付“赡养费”失败后,他将自己现在的尴尬归咎于父母没有尽到责任,让他过上了“脆弱的童年”,并要求父母给予他终身的经济支持...

这是“农夫与蛇”故事的现实版。

白说:吃苦教育是人生的宝贵财富,不要让孩子在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

有远见的父母愿意让儿子受苦。

纪录片《灵歌之王》讲述了一位被称为“灵歌之父”的天才音乐人的故事。查尔斯传奇而不屈的一生。

他来自一个贫穷的黑人家庭,七岁就失明了。尽管生活艰难,查尔斯并没有崩溃。他不仅独立,而且凭借对音乐的热爱和坚持,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一切都要靠母亲的“大心脏”。

刚刚失明的查尔斯每走一步都会撞到什么东西上。他摔倒后不敢爬起来,害怕地喊着“妈妈,救命”。

妈妈心疼得哭了,但她一直努力不往前走。她反而站在角落里,默默地看着他一次次摔倒,一次次摸索着站起来。

为了让查尔斯习惯盲人生活,学会照顾自己,她像对待正常人一样对待他,让他洗衣服,生火烧水。

查尔斯说:“别人都觉得她很残忍,但我妈妈一直认为我必须学会这一切。我眼睛看不见,不代表我比别人笨。”

男生吃一点苦才能成长。

吃过“家务”的苦,懂得感恩,懂得肩负责任;

吃过“学习”的苦,你会努力奔跑,获得更广阔的人生;

在经历了“人生”的磨难之后,我们才能持之以恒,坦然面对每一次输赢。

舍不得让这个男孩受苦,他可能会受苦一辈子。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

“作为父母,我们并不想鼓励孩子成长为我们心中的什么样的人。

就是给他提供一个平台和机会,让他成长为一个属于自己的人。"

“瞎”不是无视,“心大”不是放手,而是退一步,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用一颗“慢”的心接受他的独特;

以一颗“宽容”的心,尊重他的成长节奏;

有了一颗“坚定”的心,他成就了自己的毅力。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盒黑巧克力,但我给男孩妈妈的是一盒黑巧克力,100%的苦和涩。”

其实养男孩还是养女孩都有细微的差别,但最核心的还是无条件的爱。

在爱情的滋养下,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最终都会破茧成蝶,在阳光下成长。

作者:水彩,二胎妈妈,育儿更好。新东方家庭教育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国内外家庭教育信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学习成为一种家庭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