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发儿童角色游戏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角色扮演是最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游戏之一。可以从多方面促进孩子的发展,这就是游戏对于孩子发展的价值。角色游戏的教育功能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儿童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和模仿,有助于儿童了解生活和社会行为,发展其交际能力。角色扮演是儿童反映社会和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模仿性很强。很大程度上,孩子是通过模仿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老师提供一个游戏场景,创造一个游戏的情节,让孩子从不同的方面去了解生活和社会。在内容健康的角色游戏中,孩子们通过角色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模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学习劳动者的优秀品质,以态度待人,体验情感。在角色游戏的场景中,孩子因为扮演角色而忘记了自己,生动地展现了自己角色的特点。比如在汽车游戏中,扮演店员的孩子要礼貌对待乘客,认真卖票、检票,提醒乘客给老人和小孩让座。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学会了关心他人和尊重长辈等良好的思想和行为。* * *同样的玩的意愿也可以把很多孩子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发展。

孩子相互交流、消除隔阂、发展正常交往关系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鼓励孩子放开手脚,大胆玩耍,对孩子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也有帮助。因为角色游戏是儿童自己决定主题,自由扮演角色,自己设计游戏情节,它可以充分表达个人意愿,满足儿童渴望参与社会生活的需求。所以孩子在这个游戏中有很大的主动权。在角色游戏中,儿童需要根据游戏的主题、角色和情节来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动,并按照自己的意愿作用于周围的环境,这就要求儿童积极、独立地从事活动。孩子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开动脑筋,从事创造性活动,不断地、独立地解决和克服各种障碍,以达到游戏的目的。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第二,教师在角色游戏中要正确引导,精心策划。

主导创意游戏比有组织的游戏更麻烦,但只要我们制定好游戏计划,仔细考虑玩具的提供,角色和场地的分配,并信任和尊重幼儿,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在不束缚他们意愿的基础上给他们一些管教,就一定能做好这项工作。角色扮演是儿童现实生活的一种主动再现。游戏的主题、结构、情节和使用的材料都与社会生活有关。因此,教师要根据孩子的知识经验和游戏的需要,为孩子准备丰富的游戏素材和游戏话题。孩子们用自己对社会生活的印象来设计和安排游戏的情节,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和能力来玩游戏。孩子的个人生活经历越丰富,角色扮演的水平就越高。因此,

老师要注意丰富孩子的生活印象。角色扮演的过程就是创造想象活动的过程。儿童游戏往往与儿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密切相关。必要的生活经验是孩子选择游戏、表演、创作的基础。教师要注重幼儿知识和经验的丰富积累,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把对幼儿发展的指导建立在幼儿的基础上,选择相关的话题,通过观察、介绍、讨论,增强幼儿对生活的认知和体验。在角色游戏中,儿童的想象力是通过他们扮演的角色或儿童游戏中使用的玩具和游戏材料来创造的。角色游戏创造性地将虚构活动与真实活动相结合,既有虚构性又有真实性,是虚构性与真实性巧妙结合产生的游戏活动。如果老师在指导游戏的过程中缺乏对目的和游戏评价的理解,让孩子在自己设计的主题、内容、角色、玩具中按照老师的意图去玩游戏,而不敢让孩子自由活动,忽视了孩子的主动性,那么孩子在角落游戏中看似玩得很好,有内容、有主题、有情节,但实际上, 孩子们的灵活性和主动性在游戏中已经被老师无形的束缚住了,孩子们只是机械的按照程序在玩。 孩子在游戏中的幸福感相对降低。对此,我认为老师至少应该给孩子以下自由:第一,选择玩具的自由。玩具是玩游戏的前提。

没有玩具和材料的游戏就好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游戏前,教师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本班级儿童游戏的实际水平和特点,仔细考虑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玩具和材料,以满足儿童游戏的需求,促进儿童游戏更好地发展。游戏一开始,老师一定不能实行一人一份的“配给制”,而应该把玩具和材料展示在孩子面前,让他们看得见,拿得着。在老师的启发下,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自由选择玩具和材料。这对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很大的作用;第二,教师在引导游戏时要尊重孩子,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主题的自由。但为了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因素,也不排除成人引导。比如我班的小朋友想开玩具店,但是不知道怎么玩。我在课外活动的时候带他们去逛商场,让孩子们知道在商场里如何买卖商品,谁是店里的主要人群,买商品应该用什么东西,售货员和顾客之间的互动是怎样的。让孩子通过参观活动直接感知这些知识,并进行积累。同样,当孩子积累了关于医院、理发店、市场、餐馆的知识后,就会和同伴讨论确定玩上述游戏的主题,从而激发孩子参与游戏的兴趣;第三,是游戏玩完后孩子的自由。展开游戏剧情是游戏的主要部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任务是在观察和了解孩子游戏情况的基础上,帮助孩子丰富游戏情节,促进游戏的发展。但是,如何引导孩子不要过多干涉他们的游戏活动,让他们在游戏中更好地发挥主动性,这是一门艺术。那么首先要明确孩子是游戏的主体。

老师决不能控制孩子。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现场指导应以儿童的主体性为基础。老师可以作为一个角色参与指导,更好地融入游戏,让老师和孩子处于平等的人际氛围中。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才能有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自由,他们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在游戏展开的过程中,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是促进其创造能力的有利因素。孩子可以在角色游戏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其中,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还是孩子的帮助者和支持者。她的主要任务是鼓励和引导孩子去构思并帮助他们创造,但她不应该支配孩子或干涉他们的决定,更不用说代替他们教他们怎么做。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在生活中的印象都是好的,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孩子自发的角色游戏都有很好的教育效果。比如“烧香拜佛”的游戏,对孩子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有负面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角色游戏的引导,充分发挥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第三,教师要加强角色游戏中的随机教育。

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影响游戏的顺利进行和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有效地进行随机教育,引导游戏继续进行。一般适用于以下情况:(1)游戏内容贫乏时,教师需要画龙点睛地启发诱导,让孩子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游戏。

活动。比如孩子在玩店铺游戏的时候,只是等着“客人”来买东西。没有新内容的时候,老师就以“客人”的身份出现,买很多东西,但是拿不走。从这里推出送货上门的服务内容,“店”的“工作人员”可以主动开始“送货”活动;(2)角色发生冲突时,老师要及时调整,使游戏有序进行。比如“玩偶之家”游戏中,“客人”去“主人”家做客,“主人”坚持不让他进去,“客人”非要挤进去,于是两人吵了起来。这时老师以“奶奶”的身份加入游戏,要求“师傅”说出为什么不让“客人”进去。原来“娃娃屋”里“客人”很多,屋子里挤得坐不下。“客人”听后说:“我一会儿再来。“就这样,冲突平息了,比赛顺利进行;(3)当孩子对游戏失去兴趣时,教师要帮助孩子拓展思路,深化游戏主题,提高孩子玩游戏的积极性。比如小菜场的游戏,单一的买卖活动让孩子对游戏的兴趣低下,没人愿意去配菜市场上班。作为管理者,我和员工们开了一个会,指导他们自己动手,做各种蔬菜,丰富“菜篮子”工程,扩大经营范围,员工们不再无所事事,于是游戏进行得如火如荼。(四)适应时代的变化,教师要根据游戏过程不断创新游戏情节,提高孩子的积极性。比如点心店这个游戏,因为孩子平时接触社会少,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很难深入开展。于是我关了零食店,和孩子们讨论他们喜欢吃什么。去哪里吃饭?就这样,“肯德基”点心店应运而生。当孩子们看到他们喜欢的东西时,他们愿意参与进来。

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儿童角色扮演活动,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研究。教师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仔细观察和了解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尊重儿童的兴趣和愿望,用儿童的眼光去看世界,创造符合儿童游戏实际需要的有利条件,从而提高游戏水平,充分发挥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