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评《沙盘游戏疗法:游戏中的精神疗愈》
书中详细介绍了沙盘游戏的发展历史、工作原理、具体操作步骤、理论来源和象征意义,是初学者极其重要的基础知识。除了这些必须掌握的技能,(我理解为“技能”层面)。魏广东老师也对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沙盘咨询师的个人素养(我理解为“道”的层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指导。两者结合,让学习者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是。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了解了沙盘游戏的本质,才能更好地发挥心理治疗的作用,而不是像很多初学者认为的那样,去阅读沙盘玩家的作品,诊断他们的问题,或者急于分析他们的沙盘,过于注重技术层面,而忽略了沙盘玩家的整体“人”的感受。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部对沙佑几个要素的描述:
1砂:砂具有流动性和可塑性。当人接触到沙子时,很容易回到童年的感觉,消除紧张和焦虑的感觉,选择海沙可以使人链接到潜意识(大海是人类最原始的家园,往往是潜意识的象征)。我们知道,沙盘游戏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放松是最容易进入潜意识的方式。没有一种治疗像沙盘游戏一样同时涉及“身体和心灵”。沙子在引导走沙者放松、进入潜意识方面起着媒介作用。
2沙箱一个沙箱的标准尺寸为72*57*7 cm,底部和侧面为蓝色,给人一种宁静感,限制了玩沙游客的想象力。人往往因为没有边界而产生心理问题,而沙盒的大小既可以让人自由制作,呈现“一沙一世界”,又可以限制人,让心理能量在有限的空间内转化,从而产生疗愈。
Sandware Sandware是寻求者用来表达内心世界的形象。本文将沙盘分为九类。当这些沙具被放进沙盒后,它们就变成了象征性的无意识影像,也就是说,沙具是内心世界的无意识投射物。所以在工作中,我们往往会引导沙游客选择“有感觉”的沙具,而不是喜欢的沙具。“感觉”是最接近潜意识的。沙盘中每一件沙具的选择,都是冲浪者潜意识的可视化。它们就像记忆的碎片,拼接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将潜意识提取到意识层面,被意识看到,从而融合,达到内心的和谐。通过第一部分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到,沙盘的设定本身就具有疗愈功能,也就是说,沙盘冲浪者只需要开始制作沙盘,疗愈就已经开始了,而不是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沙盘的作用在于咨询师的分析。如果过于注重分析,不相信沙面冲浪者能自愈,往往会误入歧途。这是沙盘游戏的工作原理,也是一个方向性问题。咨询师只有掌握了这个方向,才能在理解象征意义的基础上,更好地帮助沙游客探索内心世界。
关于这一点,魏光东先生在第二部分附录2《论理解沙盘最重要的是感觉》中做了详细的解释。
什么是“感觉”?是沙盘本身带给你的心情。很多人活在心灵的层面,远离自己的感受。让他说说感觉经常不知所措,说的都是自己的判断,这里好那里坏,没有感觉。这让我想起了中文里的“女巫”。这个字,上面横代表天,下面横代表地,左边是陌生人,右边是死人,中间竖代表“连接天地和生死的通灵者”,也就是女巫。为什么会想到这个词?在漫长的过去,包括母系社会,都会选择一个女人作为首领,而这个女人必须是一个有着敏感第六感的人,绝对不会是一个活在理性层面的人。这样的人可以带领部落祈求天地,敬畏自然,遵循世界运行规律生存繁衍,这也是人类种族得以延续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女巫也是同时知道意识和潜意识的人。换句话说,在心理咨询之前,从事巫术的人也因其超敏感的感觉而在人的心灵中起到抚慰的作用。他们是最聪明的人,从事类似精神层面的工作。这样的人保持的是一种直觉,而不是一种判断,而这种直觉正是我们玩沙盘游戏所需要的。
一个人很难和别人有默契,也很难感知到别人的喜怒哀乐,如果他连感觉都不灵敏,只知道用好坏对错来看待事物。沙盘需要顾问为玩沙游客提供一个“自由且受保护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咨询师和沙客是同频的,他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沙客的心。一个人理解别人的深度不会超过自己的深度。如果他想深入感受《流沙》,咨询师自己首先要学会感受自己,与自己的潜意识链接,也就是多练习。自己多做,多感受,然后感受冲浪者的世界。当你的感情慢慢提取出来,你就能透过沙盘感受到沙冲者,你就会懂得如何营造一个“自由而受保护”的空间,自然而然地进入沙冲者的内心。
如果没有做到这一步,必然会陷入“野蛮分析”,在沙盘里到处投射自己的心理内容。在第二部分的第6章中,专门解释了这个问题。本文基于沙盘创始人卡尔韦和几位国际咖啡大师的观点,论述了咨询师在沙盘治疗过程中,必须理解沙盘中出现的符号和隐喻,而不是解释它们。如果咨询师不考虑沙面冲浪者是否做好了面对自己无意识冲突的准备,不以启发式的方式让沙面冲浪者了解自己内心的冲突,很可能会给沙面冲浪者带来伤害。
对此我深有感触。笔者曾经有一个帮手,对沙盘非常抵触。据她自己交代,有一次她做了一个沙盘,顾问做完后给了她一个清晰的分析。无意识的内容,在帮助者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用精神分析的概念来解释。导致沙游客感受到深深的伤害,对心理咨询和心理咨询师产生抵触情绪。在与这位求助者建立信任关系的过程中,笔者感受到了巨大的阻力(最终通过热情、真诚、积极的关注、尊重和好感建立起了咨询与拜访的关系)。在接下来一年多的工作中,寻求者没有做过一次沙盘,而是采用了其他的咨询技巧。可见,如果咨询师缺乏专业素养,会给来沙游客带来什么难以预料的结果。
在本编中,魏广东老师真诚指导大家如何正确解读沙盘。它的原则是;在最初的沙盘治疗中,并没有对作品进行讲解和分析,然后在某个阶段或结尾一起回顾和分享自己作品的内涵。包括小细节,都给出了可行的建议和操作,值得细细品味。
结合第二部分第八章“顾问的任务与成长”——提出:
1咨询师应该有健全的人格吗?
2咨询师应该有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3咨询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我看来,这些都是一个合格的沙盘咨询师所必须的。很多人认为知道象征意义,分析沙盘最重要,但这还不够。笔者曾经参加过一个沙发厅。领导侧重于分析解释,对队员干预和引导过多,侃侃侃侃而谈,忽略了给沙客足够的时间去认识和反思自己,侵占了沙客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带来了不舒服的感受。笔者认为,领导者不仅需要有理论基础,还需要有自我认知的能力,不断侵占沙客的时空,居高临下地互相引导,是满足沙客的需求还是自身的需求?作为专业人士,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有人陪伴,有人守护,提供一个足够信任的空间才是第一要务。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帮助沙游客进行感知、修复,最终实现自我的表达。显然,这对辅导员的个人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文中的三篇文章值得每一位咨询者思考和借鉴。
全书通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沙盘游戏的实际操作和概念,是专业人士和新手入门案例的好帮手和动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本书反复阐述了沙盘游戏的本质和操作理念,真的是画龙点睛。笔者认为,只有通过更多的实践,才能对文中提到的思想有更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在实践中取得成效。
感谢作者魏光东先生,作者也将学习文本的精髓并运用于实践,在“术”的层面上不断提高,并将在“道”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