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种思维模式-19。积极心理学的PERMA模型

幸福是你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情中,到了忘我的程度,从而获得内心的秩序和安宁的状态。

——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莱《流》

亚里士多德说,人类的终极目标是获得幸福。那么什么是幸福呢?

怎样才能获得幸福?这个问题一直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积极心理学有两位重要的创始人,马丁·塞格里曼和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赖教授。塞格利曼在他的《幸福理论2.0》中提出了著名的perma模型。

幸福2.0理论由五个要素组成:积极情绪、投入、意义、成就和人际关系。第二个要素是投入,投入能让你快乐。

幸福2.0理论

米哈里教授认为投入的生活是幸福的生活,他把我忘记时间的沉浸式体验称为“流动”。得到心流就能得到快乐。

无论是塞利格曼还是米哈里教授,他们都认为致力于一件事是幸福的基础。

一、流量是如何产生的?

心流是指我们全神贯注、投入到某件事情中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而这件事情完成后,你会感到精力充沛,非常满足。

流量的概念是由米哈里教授首先提出的。他在《流动——最优体验心理学》一书中写道,全力以赴无私地做一件事,是一种“流动现象”。有人称之为“福流”,指的是我们做一件事时的专注和投入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这个事情完成后,我们会觉得精力充沛,很满足。

因为心流需要集中我们所有的注意力,它利用我们所有的认知和情感资源,让我们逃离世俗的烦恼,进入投资的快乐。

在一次采访中,米哈里将人进入心流时的状态描述为:“你感觉自己完全在为事情本身努力,仿佛忘记了自己的存在。时光飞逝。你觉得自己的一举一动,一个念头,都像一条流动的小溪。你觉得你被吸收了,你的潜力被充分发挥了。

如果我们想对心流有更深的理解,我们必须理解“精神熵”的概念,这也是米哈里教授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热力学中的熵是指系统的混沌程度。越混乱,熵值越高。

越有序,熵值越低。比如在冰中,水分子相对固定,在某个位置附近振动,所以系统相对稳定,熵值相对较低。当它变成液态水时,分子开始流动,熵值增加。变成水蒸气后,分子乱窜,熵值更大。

所有自发的物理过程都是熵增加的过程。比如家里房间没人打扫,就会从有序走向无序,越来越乱。这是一个自发的物理过程。在宇宙中,任何孤立的系统都会自发地向熵最大的方向演化。

换句话说,任何孤立的系统都会越来越混沌,走向平衡,最终到达宇宙的尽头“热寂”。

反之,系统越规则,结构越清晰,熵值越低。薛定谔称之为“负熵”。负熵是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最典型最奇妙的负熵过程,就是宇宙最伟大的奇迹——生命。

生命是一个耗散结构,不断与外界交换能量。我们从外界吸收阳光、食物、氧气等能量,然后排出废物。只要我们继续与外界交换能量,我们就能保持健康。一旦外部交换停止,就会进入平衡状态,生命也就结束了。所以生命的过程就是抵抗熵增的过程,也就是从无序发展到有序的过程。

米哈里教授认为,我们每天接收的信息太多,大脑充满了混乱和无序。这就是“精神熵”。就像分子一样,无数的思想在马奔腾不断传播。当熵增加时,大脑中无数的想法相互冲突,争夺你的注意力,抢夺你大脑的控制权。

这个时候你的大脑就像热锅里的气体。思想之间没有纽带和联系,向不同的方向扩散。你的心很乱,熵值很高。

当熵值减小时,大脑中的思想向一个方向运动,变得有序,心理能量围绕同一个主题组织起来,向同一个方向高效输出。这个时候,我们的思路清晰,头脑清醒。投身于当下的体验,从而实现“心流”。

米哈里说“精神熵增加是正常的”。当精神熵比较高的时候,大量的心理能量浪费在混乱之下的内耗上。抵抗精神熵增加的方法是获得“流”。人一旦进入心流状态,就会获得最佳状态。

比如我们在读书、打坐、冥想的时候,此时心中的熵值最小化,杂念全部消失。只有离开了你和当下的活动,心灵像冰晶一样透明,思想像云朵一样流动,忘记一切,完全沉浸在当下,从而获得一种流动的体验。

二、流的九种特殊证候

心流体验的九大特征:目标明确、即时反馈、技能与挑战匹配、身心合一、注意力集中、控制感、自我意识丧失、时间扭曲感和体验享受感。

根据心流体验的过程,将这九个特征归纳为三类因素:条件因素、过程因素和结果因素。

1,条件因子

包括个体感知的明确目标、即时反馈、挑战和技能匹配,只有具备这三个条件才能激发心流体验;

1)明确目标

心流需要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行动规则。如果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比如下棋、打网球、打扑克、玩网游,就很容易达到心流的状态。因为这些活动目标明确,有行动指南。

明确的目标

2)即时反馈

“即时反馈”是心流活动的另一个特征。它让人知道你做得好不好,完成每一步后可以马上判断你有没有进步。比如,登山者每爬一次,就知道自己的位置又上升了;歌手每唱一个小节,就能听到他唱的音符是否与乐谱一致;游戏玩家每次升级都会得到即时反馈。

3)挑战和技能匹配

获取流量的第三个特点是个人能力和挑战的平衡。如果挑战的难度太低,而你的能力很高,你就会觉得无聊,因为没有挑战。比如象棋大师不愿意和新手下棋,因为随便把对手干掉,根本没有挑战性。如果挑战难度太大,比如你想挑战“阿尔法狗”,最后可能会被对方打死。一次又一次的杀戮会让你感到沮丧,看不到胜利的希望,最后产生焦虑。

所以,只有和自己平起平坐或者略高于自己的棋手,才会觉得有意义,才会激发你所有的能量。只有挑战与能力相匹配,个体的全心投入才能引发心流,获得最佳体验。

2.体验因素

当目标明确,可以得到即时的反馈,挑战与自己的能力相称,人的注意力就会开始凝聚,逐渐进入不分心的状态。此时进入心流的体验阶段,行为和意识融为一体。心灵的所有能量都集中在当下,会产生一种掌控大局的感觉,掌控感油然而生。

这就是体验阶段的三个特征:身心合一、专注力和控制感。

4)身心合一

在心流的状态下,身心合一,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活动中,没有任何杂念,忘记了所有的记忆,全心全意享受那一刻。比如音乐家、登山家、科学家,当他们进入心流状态时,就会身心合一。

5)关注相同的

当我们全神贯注于一件事时,就会把所有的身心精力都投入进去,大脑中的负熵流就会增加,思维就会有序。没有外界因素干预和破坏的余地。就像一个拳击手,在球场上,教练会告诉他,你什么都不要想,只专注一件事,把对手打倒。

伟大的跨栏运动员埃德温·摩西认为,你必须全神贯注于比赛:“你的头脑必须100%清醒,你的对手、时差、食物味道、住宿以及所有个人问题都应该从你的头脑中彻底抹去——就像它们不存在一样。”

6)控制感

一位登山家说:“当你爬山的时候,你根本不去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活动形成一个自己的世界,吸引你所有的注意力。”一旦进入状态,世界就变得非常真实,完全在你的掌控之下,成为你的全部。"

一个棋手到了心流就说:“我有一种幸福感,觉得自己完全可以掌控自己的世界。”控制感的产生就是心流的体验。

3.合成因素

当我们获得心流体验时,我们最终会有体验的结果,它包括三个特征:自我意识的丧失、时间扭曲和体验本身成为目的。

7)失去自我意识

当一个人全神贯注于一项活动时,他就没有多余的能力去思考过去或未来,或任何与当下无关的事情。你会忘记自己,忘记一切,自我意识消失,然后会有一种和环境结合的感觉。

8)时间感失真

当一个人达到心流的状态,外在的时间感就会扭曲。中国人所说的废寝忘食,是一种时间扭曲感,因为过于专注于一件事,导致忘记了时间的存在。时间感扭曲的感觉有两种。一种是时间过得特别快,比如看书,玩网游。两个小时后,你觉得好像只有20分钟。

第二个感觉是时间过得很慢。一位芭蕾舞者说,做高难度转身时,现实中的几分之一秒感觉有几分钟那么长,所以当心流发生时,现实中的时间感就会消失。那一刻,我们是在用自己的心去感知时间的存在。

9)体验过程

当达到心流状态时,活动的结果就不再重要了。关键是享受过程,这个过程的体验就成了目的。就像有些人创业,他不想赚钱,他想享受征服自己的过程。

他们做一件事不追求未来的回报,做这件事本身就是最大的回报。就像登山运动员一样,不是为了赢,而是为了享受攀登的过程,享受挑战自己,征服自己的感觉。

三、流量的影响因素

影响流动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个体因素,另一个是环境因素。

1,个别因素

指的是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包括性格、经历、心理状态、注意力、素质等等。

米哈里认为,想要好奇心、耐心、专注、创造力和活力的人更有可能获得心流体验。他们频繁参与某项活动是出于内在动机(为了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不仅仅是为了某个结果。

2.环境因素

包括活动的类型、活动的重要性、活动的挑战性等。比如围棋、爬山、攀岩、读书,这类活动能够激发个体的内在动力,同时具有挑战性,参与者也认为这个活动对自己很重要,往往很容易在活动中体验到沉浸感。

第四,流量的应用

1,工作

塞格里曼认为,轰轰烈烈的生活需要成就感,而获得成就感的方式就是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就像乔布斯获得成就感的方式一样,通过技术改变世界。华特·迪士尼获得成就感的方式是给世界带来快乐。

这些成功人士都获得了自己轰轰烈烈的人生。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更多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成就感的达成不需要改变世界。只要做了一件有意义、有价值、能给社会带来价值的工作,就能获得成就感。所以,无论是上班、创业还是自由职业,只要专心做好,做到极致,就能获得成就感。

比如日本的寿司之神。小野二郎60年来一直专注于寿司制作,每粒米的误差不超过4粒。小野一郎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改变世界的事情,而是把一个寿司做到了极致,让平凡变得不平凡,他也能获得很大的成就感。

米哈里通过调查发现,工作中流出的心流多于休闲,54%的心流体验来自工作,18%来自休闲。

正如弗洛伊德所说,“幸福的秘密在于工作和爱情”。京瓷公司的创始人稻盛和夫说:工作是一种实践。只有工作才能让你感到快乐,活出生命的意义。

巴菲特的精神导师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已经95岁高龄,仍在努力工作。对他来说,工作是生活的乐趣。

所以找一份自己喜欢的,有挑战性的,对社会有价值的,对自己有意义的工作,设定一个目标,全身心的投入,不断挑战自己的能力极限,把工作做到极致,不断进步,这样你才能心有灵犀,获得幸福感。

2.学问

心流可以快速提高你的技能和能力。埃里克森在《刻意练习》一书中提到,获得技能需要四个步骤:

仔细分析后你会发现,前三步是心流的条件,明确的目标,技巧,适当的难度,即时的反馈。所以,刻意练习是运用心流理论提高自己技能的有力学习工具。

3.生活

我们生活中的阅读、休闲活动、体育活动、宗教活动都可以让我们获得心流。

生活中,你找到一个自己的爱好,比如下棋,攀岩,武术等。无论多么简单的活动,只要能产生流量,就让人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基本步骤包括:

(1)建立一个总目标,尽可能多地包含实际的子目标;

(2)找出评价目标进度的方法;

(3)保持头脑专注于正在做的事情,越来越精细地区分活动中涉及的挑战;

(4)培养即兴创作所需的技巧;

(5)当活动变得无聊时,随时增加挑战难度。通过以上步骤,相信你一定能获得心流体验。

摘要

心流是一种幸福。无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当我们下定决心追求一个目标,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大脑中的思维向一个方向聚集,我们的意识就呈现出一片宁静。感情、思想、行动能和谐运作,内心的和谐自然就产生了。

和谐相处的人,无论做什么,遇到什么,都不会把精神能量浪费在怀疑、后悔、内疚、恐惧上。他们总会把精力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对生活有明确的想法,内心充满力量和宁静,达到身心合一的最高境界。

方向、决心和奉献将生活变成无缝的流动体验,并赋予生活意义。达到这种境界的人,不会再感到匮乏和无聊,生活的每一刻都是有意义的,都是有趣的。

心流体验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毫不费力,但实际上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或者经过严格的精神训练(如冥想、打坐、瑜伽、太极等。),所以我们只有在获取流量的方式上严格训练,才能真正掌握获取流量的方法,通过大量的流量体验,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更快乐,找到人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