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师如何在自主游戏中观察”教研的思考

顾名思义,自主游戏是儿童“自由选择、自主发展、自发交流”的活动。但通过实践,我认为教师学会观察,充分发挥观察的有效性,巧妙地做一个观察者和“局外人”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来谈谈我对自主游戏中教师观察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分析观察的重要性

1,在独立游戏中,有孩子最真实的自我表现。蒙台梭利认为,要教育孩子,我们必须理解他们。观察是了解儿童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教师组织游戏活动的前提。通过观察,教师可以最直接地了解儿童的行为、想法和需求,尽可能站在儿童的角度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引导和帮助,为评价积累丰富的素材和理论依据,减少教师主观臆断、盲目干预、刻意安排,甚至干扰儿童、安排替身的现象,减少以成人的情感和想法过度对待儿童的游戏,限制儿童的发展。比如在一个角色游戏中,我观察到“玩偶之家”的“妈妈”正在推着“超市”的一个货架,在两个游戏之间穿梭。只见“售货员”正热情地招呼她过来买,“妈妈”一边答应,一边跑回家,拿起娃娃放在一楼的货架上,盖上被子,然后推着货架去超市购物。为了不干扰孩子们正在进行的游戏,我问旁边小吃店的孩子们:“她为什么从超市拿东西,把娃娃放在上面?”孩子笑着对我说:“那是从超市借来的,是洋娃娃的婴儿车!””“还是小叠床!“孩子的想法千奇百怪,对物体的想象丰富。只有通过观察才能了解和发现。

2.“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我们尊重孩子,张扬个性,以孩子为本。“人性化”的反思方法要求我们用理解人的方式去理解儿童,即把儿童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对于儿童,我们必须通过活生生的个体的灵性来感受和理解,进入儿童的生活世界,与儿童融为一体,通过观察和体验来理解和反思,基于“体验”和“生活”来理解真实的儿童,真正理解他们,而不是通过理性的逻辑分析来解剖儿童,阉割他们的世界。俗话说“大狗叫,小狗也叫”。孩子有自己的“声音”,是大人无法替代的。我们只能作为一个“局外人”通过客观的观察去体验和感受。在游戏中,老师睁大眼睛闭上嘴巴,会让我们对孩子的表现刮目相看,为我们的及时干预积累丰富的经验。要信任孩子,给孩子大胆尝试和探索的机会,积极支持和接受孩子的各种想法,真正给孩子一个独立自主的自我表达。例如,在建筑活动中,我们经常对孩子说:“拿一块,把不用的积木放回篮子里。”但是我们这么说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孩子的心理?我们成年人恐怕都有过这样的心理体验:当我们在全神贯注于一个事件的时候,旁边的一个看客受不了他的脾气,给你出主意。这时候你会觉得很反感,希望自己不能让他分心,就像一个球员对旁边的传道士特别恼火一样。我们把保持游戏区的整洁作为一个通则,但谁能想到,也许正是这个让我们限制了孩子们的游戏,浪费了他们的时间。在观察过程中,我发现施工区的小朋友特别喜欢在身边放大大小小的积木。组装的时候,他们拿那个,摸这个,忙着做重复的动作。然而在这些随意的摆放中,孩子们却创作出了让我们成年人自叹不如的作品。我们班的“东方明珠”、“经贸大厦”、滚滚“多层车”就是这样建成的。因此,在游戏过程中,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拨弄、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上。如果反复取放材料,很容易打断游戏,不利于孩子集中活动。但是一定要有套路。我要求孩子的是,当你觉得自己的工作完成了,就要把没用的积木放回篮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