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和维持学生学习行为并使其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动态倾向。激发学生动机的方法如下:

1,教学吸引力

无论是家长进行家庭教育还是老师的学校教育,都会增加新鲜感和启发性,而不是强迫孩子学习,会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注意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调动学习积极性。比如在研究类似三角形的时候,“学完这一课,不用上树就能测出树的高度,但河的宽度是可以测出的。”自然就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和热情。

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新奇的东西能激发人的兴趣,而陈旧的面孔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英语的圣诞课上,学生可以通过加入圣诞歌曲、交换圣诞礼物或玩游戏来学习。

2.兴趣刺激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当成内心的满足,而不是负担,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利用预期效应。父母的期望和老师的期望对孩子有着深刻的影响。只有把他们当成好学的人,不断传递信息,他们才更有可能成为好学的人。“你是自然科学家,你应该知道……”

利用已有的动机和兴趣,形成新的学习兴趣。教育研究表明,当学生缺乏动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兴趣时,可以利用学生在游戏中的爱好或其他兴趣,使已有的动机和兴趣与学习有关。如果班上有几个孩子喜欢手工,就让他们做几何教学模型。通过这个活动,让他们形象地认识到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学好几何是不可能的。

加强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或者增加作业,而是读,读,再读。实践也证明,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是培养兴趣、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极好手段。学生学习越好,对课外阅读和参加课外活动的热情就越高,也就越渴望自觉主动地获取各种知识。当然,学生的课外阅读和活动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3.反馈和评估

及时反馈学习结果(包括作业的正确性、成绩的质量和应用所学知识的有效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通过结果的反馈,学生不仅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发自己更好地学习的欲望,还可以了解自己的特点,树立克服缺点的信心,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国外有很多实验证明反馈学习结果的激励作用。比如在Ross的实验中,实验结果表明反馈在学习中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尤其是每天的及时反馈比每周的反馈效果更好。如果没有反馈,就缺乏学习动力,学习进步不大。

4.奖励和惩罚

奖惩是一种肯定或否定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强化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正确运用奖惩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

5.合作与竞争

竞争与合作的正确引入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学习。

6.归因指导

每次学习结束后,学生总会为自己的学习成绩找一些理由,比如“我这次成绩好是因为我很努力”“我这次成绩差纯粹是运气不好”。学习结果的归因往往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影响他们未来的学习行为。

好的归因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对下一次成功的高期望。不良的归因模式不仅不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还会导致习惯性无助,因为学生总是将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差,即认为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成功,因此采取无助的行动来逃避努力,放弃学业,从而学业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