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雷舰只是教人用鼠标?

在最近的steam暑期促销中,很多有趣的游戏都有不同程度的打折。除了优惠,还有一些没多少人玩的小游戏。这不就是一个叫环球扫地机的游戏吗?

这是经典游戏扫雷的加强版。与2纬度平面内的扫雷相比,球体的表面积远大于其横截面,因此它所能提供的游戏难度更大。本文将带你回到一个很早的年代,说说扫雷,一个只用一只手就能玩很久的消磨时间的神级“游戏”。

如你所见,这个游戏在双引号里。是的,扫雷其实不是游戏,更符合一个程序的设定。主要目的是让windows3.1的用户适应鼠标的操作,所以在扫雷游戏中,只需要按下鼠标左键、鼠标右键、双击就可以完成整个游戏过程。

上图中,黑白棋是windows3.0系统自带的游戏之一。在win3.1中,扫累取而代之。包括众所周知的接龙,这些游戏的目的都是为了让用户更好的接受鼠标的使用,拖动鼠标可以在GUI(图形用户界面)下完成很多命令,因为在早期的电脑中,很多命令都是用键盘(TUI,就是全屏字符的那种)输入的。

《扫雷》是当时刚进入微软的罗伯特·唐纳将库尔特·约翰逊制作的游戏移植到windows上的一款游戏。或许他们没想到1990正式上线的《扫雷》会这么出名。时隔近30年,依然会有衍生玩法的3D新游戏发售。

卡牌游戏是为了训练用户拖拽鼠标,所以页面大,有频繁的拖拽动作;扫雷游戏是训练准确的点击,所以雷区比较小,一不小心点错了位置很容易打过来。

微软最受欢迎的游戏应该有三款:3D弹球、单人纸牌和扫雷。其中,三维弹球是微机课的必玩项目,因为它的画面更漂亮,更像一个“游戏”。至于老卡和扫雷,就不流行了。卡牌太无聊,扫雷太难。

不过笔者还是认为扫雷是三款中最有趣的游戏。

相比较而言,《扫雷》比《接龙》更有教育意义,游戏流程可以很短,但作为休闲,在紧张的工作间隙“换换脑子”就够了。三维弹球在当时只是一种渲染技术,并没有花哨的可玩性,游戏完全靠随机发挥。

据说xp系统上也有彩蛋。我没有windows xp系统的电脑,你可以试着加载扫雷,输入“xyzzy”然后按左边的Shift键,这样鼠标移动到安全框的时候就显示白色,否则显示黑色。

“扫雷”并非一帆风顺。二战结束后,意大利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清除其境内的未爆弹药和地雷,至今仍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所以在“反地雷运动”中,地雷被改成了花。

作为一个普通玩家,地雷元素只是一个道具,可以更好的解释游戏的动机,但是对于那些受过伤害的人来说,地雷依然是痛苦和威胁的象征。

笔者认为游戏可以包装成垃圾分类,玩家化身为有害垃圾中的分拣员,在垃圾池中分拣有害垃圾,用玻璃碎片代替“地雷”可以危害人类生活垃圾,非常完美!

好了,继续说意大利扫花。在Windows 2000中,意大利版在安装扫雷艇时会自动替换为“扫地花”,只是简单的改变了UI和音效,但游戏动机却很混乱。

最后,在Windows 8中,这款经典游戏几乎已经消失,需要从app store下载,而且不是我们所熟悉的。

扫雷舰和其他经典IP一样,也衍生出了很多变种,包括本文开头精致的3D玩法,以及六边形、三角形等扫雷舰的形态。

游戏越复杂,越有玩的价值。相反,保持游戏性,保持帧数流畅才是好游戏,在玩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一些难度。游戏结束后能得到及时的反馈(成就感或挫败感)才是好游戏。

至于游戏的动机,虽然“扫雷”的地雷元素是无意的,但确实可能成为某些人的痛苦。被地雷炸伤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想听到这两个字。虽然反对扫雷的运动“矫枉过正”,但我认为这并不是一种完全的做法,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也不应该谈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