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澳门
还好有房。双人间价格周五周六232港币/天,周日至周四150港币/天。周六刚入住,说清楚了不打折。提交一人通票,交钱,住603房间。房间大概十五六平米,卫生间全天有热水,有电视,有电话,有空调,但是陈设简单老旧,只住一晚还不错。
退房时间是明天下午1点前,比内地普通酒店多一个小时。
放下包,从酒店沿着人行道往左走几十米(上面有骑楼),就是有一家名为“瑞昌银行”的“买二送一店”。门面很小,但是有一个高大的保安,感觉有点安全感。我们用1000元人民币兑换了澳门币973.5元(汇率是1.027: 1)。
我特意多要了几个硬币,专门用于公交车投币。
5.值得一看的澳门博物馆和首选景点圣保罗牌楼。
离“魏亮商店”不远,向左转,就能看到澳门图片中经常出现的波浪图案的地面。原来是一个用黑白小石头砌成的有波浪形图案的小广场,叫“议亭前的地方”(澳门有很多地方叫“某某前的地方”,通常指的是一个建筑物前的小场地,如法师庙前的地方、鸭婆井前的地方、山顶上的地方、议亭前的地方。因位于议事亭(澳门市政厅前身)而得名。广场的南边是邮局大楼。旁边的仁济堂大楼四周都是脚手架,正在维修。西南面是民政厅大楼。向东北方向延伸,逐渐变窄成步行街,直到一座天主教堂,圣母玫瑰教堂(也叫半张堂),才有如此美丽的地面。
我们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溜达到了半张堂街。本来应该左转,本来可以直接到达“大三八”的。没想到,我们只是沿着更宽的路走,就到了葡萄牙领事馆。问路之后,我们拐进了一条陡峭的上坡路,坡顶竟然是“大堡”。
这是澳门半岛的制高点之一。1617年,耶稣会士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堡垒,最终于1626年完工。它被命名为“圣保罗堡”,澳门居民常称它为“大堡”。电池的平面是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四周是厚厚的墙,下宽上窄,就像一座欧式城堡。它曾是澳门防御体系的核心。直到1965才解除了军事禁区的限制,后来气象台搬了进来,开放为旅游区。1996年,原气象台大楼拆除,原址改建为澳门博物馆,于1998年建成开放。
澳门博物馆建在大炮台的围墙内。成人票价16元(澳门币,下同),65岁以上老人半价。我们为一个65岁以上的人提交了通行证,但是售票员没有看,就用电脑把我们的票打了出来,收了24块钱。好像很久没有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这种信任了。
澳门博物馆以实物、图片、模型、音像等形式展示澳门的历史和民俗。,内容丰富,特别是反映当地人文和民俗,直观生动,类似的展览在内地很少见。一直很遗憾,上次代表团路过门口,没被允许参观。这一次,终于和好了。
出了博物馆,乘扶梯下去,就到了“圣保罗牌楼”。这是圣母教堂(圣保罗教堂)前墙的遗址。1640年完全完工的圣保罗书院及其附属教堂,于1835年毁于大火,只剩下教堂的前墙、大部分地基和教堂前的68级石阶。由于教堂孤立的前墙看起来像中国的传统牌楼,当地人称之为“圣保罗牌楼”,这也成为了华语世界对这一景点的既定称呼。据说“三八”是从葡萄牙语单词“圣保罗”音译而来的中文。
这座花岗岩“牌楼”似乎是澳门的象征,而且不收门票,所以成了旅游团的首选。几乎所有大陆来的旅游团都要带他们来,只见“牌坊”周围、石阶上下人头攒动。今天,一对年轻的葡萄牙男女在台阶上拍婚纱照,为人群增添了另一道风景。
同样值得一看的是,教堂遗址的地下室有一座天主教艺术博物馆和一座烈士墓。
牌楼后面,左侧有特区政府旅游局咨询点,免费提供旅游地图和景点介绍资料,供游客免费阅读。在粤通码头没有看到旅游资料的发放,最后还是在3路公交拿到了,对于自助游很有用。
下了车已经过了12点。沿着狭窄的公交街和麦草地街,一路下坡,走了五六分钟,就来到了议事厅门前。在著名的“黄枝记粥粉面店”,他们共用了一碗鲜虾云吞面(15.5元)和一碗猪排面(18元)。馄饨馅竟然是整只虾,味道尚可。
下午1回酒店休息到2: 00 10。
葡萄牙博物馆,在Rua do Cunha品尝葡萄牙美食。
当仔,读作当仔,是澳门半岛南部的一个大岛,有三座跨海大桥与半岛相连。
从新马路乘坐33路公交车(票价3.3元/人,澳门的公交车都是投币式的,因为缺少小硬币所以要投币7元),过澳当大桥到凼仔岛,经过孙逸仙医生大道和杜诗县政街,在凼仔岛市区“Rua do Cunha”南口下车。
Rua do Cunha是一条南北长约200米的步行街,沿街都是餐馆和食品店,可以称之为美食街。慕名买了一杯榴莲冰淇淋(8元)。榴莲味道很浓,喜欢榴莲的朋友会很欣赏。这条街上很多食品店专门卖“手信”(我不知道“手信”这个词是哪里来的,在澳门好像是作为礼物买回来的蛋糕、糖果都是肉干之类的。,统称为“手书”)。他路过门口,看到你是游客,经常会递一盘杏仁饼或者用剪刀切一块肉干给你尝尝。想一路吃,能填饱肚子。
我们从Rua do Cunha北口出来,沿着奥林匹克大道向东北方向溜达,经过澳门体育馆,旁边有一座立交桥,有自动扶梯。然后,我们穿过下沉广场的一座雕塑,然后去了赛马会的前面。在北街中间,还有一个不需要门票的景点——“四面佛”。佛像不大,放在一个方形的亭子里,金灿灿的,充满了崇拜。上次我是随团来的,所以这次我会看得更仔细。
看时间还早,为了节省时间,我们打车去了“土生土长的葡萄牙民居博物馆”,司机把车开到杜诗县政街南侧军械库斜拐角处,说就到了(刚起步价11元)。以前离Rua do Cunha很近。上了一会儿坡,下了一会儿坡,海边有五栋小居民楼,很有特色的博物馆。门票5元(65岁以上老人免费)。这些小楼的外墙被漆成淡蓝绿色,镶着白边,面对着一条“海边路”和一排高大古老的榕树和花坛。
第一栋是“本土葡萄牙人之家”,两层,客厅、餐厅、厨房;卧室、浴室等。,摆放着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的各种家具和生活用品,展现了一幅葡萄牙土著人在澳门的传统家庭生活场景。第二个建筑名为“岛屋”,用图片和模型介绍凼仔岛和鹿回头两个岛百年来的变化。这两个展馆可以让人们具体了解早期葡萄牙人在澳门殖民地的生活。第三个建筑是“葡萄牙之家”,展示葡萄牙大陆及周边岛屿的民族服饰和手工艺品。东边两栋楼没开。
在展览馆后面的山坡上,有一座“嘉摩圣母教堂”,旁边是一个小公园,山顶上矗立着一座葡萄牙诗人的雕像。
然后,我们从加莫斜巷左转下坡,走了一小段路就来到了Rua do Cunha。这里有很多葡萄牙餐厅,比如木偶、熊猫、公鸡、小飞象。我们去了更大规模的小飞象吃饭,点了一份葡式鸡,一份马介休饼,一份蔬菜汤,一份西式炒饭,一共121元,加上小费12元,付了133元。味道尚可。所谓的马介休饼,其实就是土豆泥混合少量咸鱼肉,煎成橄榄形的土豆球。蔬菜汤是番茄莲藕白土豆浓汤。葡萄牙鸡肉类似于我们经常吃的土豆炖鸡。一份有七八块鸡肉,味道特别辣,汤也很浓。西式炒饭和扬州炒饭差不多。总之还是很合我们口味的。
晚饭后,我去了一家很有名的手信店——聚吉面包店,买了杏仁饼、蛋卷、各种肉干等“手信”。受不了店员的热情推荐,居然装了一大包,一共186元。
7点离开Rua do Cunha北口,仍乘坐33路(投币7元)返回澳门半岛,在葡京酒店下车。只见大陆游客在闪烁的霓虹灯下聚集在赌场前。上次我们也去观光了,但是我们对它不感兴趣。这一次,我只是路过附近。我本来打算去看南湾湖的音乐喷泉。后来由于湖边施工,要走很远的路,就放弃了,沿着阴的主干道向北溜达到新马路,回到新中央酒店。
放下东西再去逛街。展馆前有一个舞台,正在上演纪念澳门回归六周年的节目。夜晚,步行街依然很热闹。我们在麦当劳买了一杯可乐解渴(一大杯7.5元),溜达到公交车站。月光下的“牌坊”灰蒙蒙的,显出岁月的沧桑。
经过一整天的活动,我没有感到太累。洗了个热水澡,11上床睡觉。
第七,关注许多世界遗产建筑的山顶。
65438+2月11天气晴朗,北风很大,开始降温,但天气宜人。
我7点起床,先去了讨论亭前。趁着行人还少,我以波浪图案地面为背景拍了几张照片。昨天人很多,格局不全。这时候风大,我回酒店加衣服。随后,他们去了民政厅大楼右侧小街(苏亚力医师街)的一家小吃店吃早餐:两个人共吃了一碗皮蛋瘦肉粥(大碗,8元),一碗米粥(2元),一碟萝卜糕(4元),一根油条(一根切成小块,2.5元),共计16.5元。这家小吃店,门面不大,干净。大部分都是在这里吃饭的当地人。味道很正常,价格也不贵。
早点结束,小吃店对面的小街(东方斜巷)上坡不远处,就是“山头前的地”,地上镶着星星图案的彩砖,图片上也见过。“山顶”原是一座小山,古代称磨盘山。现在到处都是建筑,只有从陡峭的街道才能看到更早的地形。丁刚有许多历史建筑被列入世界遗产,包括圣约瑟夫修道院、河东图书馆、丁刚剧院(彼得五世剧院)和圣奥斯汀教堂(龙松寺)。
资料显示,圣约瑟修道院是由耶稣会士于1728年创建的。200多年来培养了很多教会人才,分布在中国和东南亚。这座寺院被老一辈澳门人誉为澳门天主教的“少林寺”。
这些世界遗产地暂时不对公众开放。我们不得不在墙外观看。拍了一些照片后,我们沿着龙松正街下山,回到新马路。
八、从二龙后公园坐缆车到东王洋山。
今天的第二个观光点是东王洋山。你应该先坐缆车去二龙后公园。
从新马路到公园门口的6路车等不了多久,就在二龙喉附近换了2路车(硬币2.5元×2)。到了要下车的时候,车上四五个澳门市民赶过来提醒我们下车,并指示行走路线。在澳门,经常可以感受到当地市民对内地游客的关怀。
二龙后公园位于东王洋山(又名嵩山)北端西侧。有一个“松山市政公园”,有缆车直达山顶。缆车票成年人只需一分钟就能到3元2元,65岁以上老人。上山后,我们沿着环山健身步道走到了山的南端,登上了东汪洋炮台,炮台上建有灯塔和小教堂。
资料显示,该电池建在澳门半岛最高的山头——东望洋山(海拔90米),因山而得名。建于1622,300多年来一直是军事禁区。直到1976年葡萄牙军队撤出澳门,这里才被辟为旅游点,至今仍保持原貌。
炮台上的灯塔建于1864,次年9月24日正式开放。它是中国东南沿海的第一座灯塔。1874在9月份被风暴损坏,后来重建。2000年6月29日重新开放,至今仍在使用。灯塔高13.5米,通体白色。塔分为三层,旋转射灯位于塔顶。东汪洋灯塔是澳门著名的城市标志,灯塔所在的经纬度(21度11分,113度35分)是澳门的地理坐标。
我们早上到了堡垒,除了一个清洁工和我们两个人,没有看到其他游客。在灯塔周围拍照,角度不太好。突然,我发现台阶旁边有一个平台,在那里我可以看到澳门半岛的全景,还可以拍下灯塔和教堂的完整照片。在平台的中央,矗立着一根柱子,似乎是用来放置测量仪器的。只要天气好,这个平台应该是俯瞰澳门半岛的最佳拍照地点之一。
从电瓶下来,回到缆车站拿着往返票坐缆车下山。
九、去环岛周围的黑沙滩吃烤秋刀鱼。
从二龙喉公园出来,左转,沿着Stony Buys大道向西南走,走过一条高架桥不远处,路边有一个很精致的小车站,座位用玻璃隔开,叫胜利花园。斜对面是“中山纪念堂”,这次就不去了,留给下次吧。在玻璃站等车的时候,一位同样在等车的当地老先生很吃力很认真地介绍我们坐26A到黑沙海滩,好像要等到我们上车。后来,当他的公共汽车先到时,老人遗憾地向我们告别。等了20多分钟后,公交车26A到了。黑沙海滩在环岛的东南侧,澳门半岛到路环市区票价4元,到黑沙海滩票价5元。我们两个上车,投了10。
环岛在凼仔岛南部,现在两岛已经填海造地,由一条“路对路连贯公路”连接。在这条高速公路的北段,路中间的隔离带上摆放着十二座大型“十二生肖”雕塑,形象相当逼真。
环岛公路几乎都是山地,狭窄的市区在岛的西南海岸。黑沙滩位于环岛东南的黑沙湾岸边,延伸约1.500米,面向外海。沙滩的沙子很细,真的是黑沙,但是看起来有点像泥巴。客运站直达海边,沿海有一些游泳池设施。看来这里夏天一定很热闹。可惜今天风浪大,海水浑浊发黄,沙滩上的人很少。
站在海边看西北方向的山顶,可以看到白色的妈祖雕像,那里有妈祖文化村,以后有机会再上山。
在靠近公交车站的海边,有一排烧烤摊。在一个叫“正宗胖子”的小摊上,我们吃了一份烤秋刀鱼(10元),两串烤鸡(2元×2),* * *付了14元。味道不错。
将近12点钟,我乘巴士26A返回澳门。
十、去“三灯区”吃缅甸椰子鸡肉面和鱼汤粉。
12: 30返回新中央酒店,然后退房,在前台留下一个背包和一袋手写信件。
按照计划,今天的午餐是去“三灯区”吃缅甸风味的面条。为了节省时间,坐出租车吧。出租车穿过弯弯曲曲的狭窄街巷,几乎只有一辆车可以通过,但司机很淡定,七八分钟就到了(14元)。地图上测,新马路到三灯区直线距离只有1.200m。从出租车计价器判断,应该走了2.5km,可见路线的曲折。
“三灯区”是老城区中心五条街交汇处的一个直径不足百米的小广场,也叫贾鲁米圆地。附近有很多餐馆,大部分都是缅甸华侨开的面馆,比如雅香、雅馨餐厅。原来,二三十年前,很多东南亚的华侨,比如缅甸的华侨,移居澳门,大部分都住在三灯区。他们还带来了具有南洋风味的特殊饮食,逐渐使其成为著名的“东南亚美食区”。
根据网友的介绍,我们在街角找到了一家名为“团小吃店”的小店。门面不到3米宽,里面有五六张小饭桌,但门口有四五个本地人在排队。就是这个!我们也加入了队列,等了一会儿终于落座,却看到一个老板模样的中年人在忙碌。这家当地很受欢迎的小店可以放心吃。我们点了一碗鱼汤粉(12元),一碗椰奶鸡丝面(12元),一碗缅甸面(11元),给了35元。味道真的很好,尤其是鱼汤粉最好吃。汤里有土豆泥,很糊,加上不知名的香料,很好吃。捞面其实就是一种有特殊配料的冷面,配上一碗香喷喷的鱼汤,也是与众不同的。第一次吃缅甸面,全是我们南方人的口味,果然名不虚传。
午饭后在街边饮品店买一杯蜜柚茶(热饮,6元)。往北走不远,坐5路公交车到法师庙(投币式2.5元× 2)。
XI。参观海事博物馆
在法师庙前面,有很多游客。上次我们是跟团来的,这次就不进去祭奠了。
海事博物馆在法师庙对面的海边。由于时间限制,最后一个旅行团没让参观,我回来补课。成人门票平日10元,周日5元;65岁以上免费参观。
这个博物馆主要反映了中国、澳门和葡萄牙的航海历史。澳门位于珠江口,之所以成为葡萄牙的殖民地,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据说博物馆的展览大楼就建在第一个葡萄牙人登陆的地方。首先,展厅介绍了中国南方和澳门渔民的生活状况。《马哥庙的故事》在一个有着动人布景的小舞台上,讲述了保护渔民的妈祖来到澳门的传说,“马哥”后来成为澳门葡萄牙语名字的由来。
楼上的展厅有各个时代的船模,非常精致,还有历史上航海大发现的路线图和很多航海技术相关的工具仪器,让人大开眼界。
我们特别被一个“天体星座演示器”吸引。在展台的小键盘上按下一个星座的名字,安装在屋顶的半球形穹顶上,就能露出这个星座的主要星星,位置准确无误。没见过这么生动直观的教具,看起来制作并不复杂。其他游客在这里寻找自己的星座,看看是什么样子,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可惜我们的数码相机电池还没进馆就没电了,从此再没拍过照片。
十二、漫步西湾湖和南湾湖。
从海事博物馆展览楼出来才3点多。博物馆前广场的大帐篷下,摆放着几十组白色的桌椅。我们在这里休息了半个小时,看看港口的风景。与法师庙前的熙熙攘攘相比,这里显得很安静。
然后,我们经过了法师庙门前,沿着法师的街道往南走,很快就来到了西湾湖,这是一个填海形成的人工湖。湖的西岸像两个相连的S形,背靠西望的阳山(也叫法师山和主教山),沿着老海堤的海岸是一条非常安静的湖滨路,叫做“民国大道”,不远处有树、花坛和椅子。这真是一个休闲的好地方。湖的另一边是“观光塔”。远处可以看到西湾大桥和奥当大桥。在午后的阳光下,非常适合拍照。照相机没电了。我们看着风景感叹,可惜啊!
与西湾湖第一堤隔开的是南湾湖,比西湾湖大一倍。它也是一个人工湖,有半圆形的海岸线,南部有新的填海区。我们去了湖边,看到了一个大木架。在湖的中央,有一个划船的地方和一个音乐喷泉。喷泉要到晚上才演示,白天湖面很安静。正对着南湾大道,有一栋粉红色调的两层小楼,非常醒目。对比地图才能知道是澳门特区政府总部。这座建于1849,展现南欧建筑风格的建筑,曾是澳大利亚总督办公室。
离开南湾湖,来到车水马龙的新路上,馆前依然挤满了游客。我们走进民政部门大楼的院子,这里比外面安静多了。
主要看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