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将到底怎么玩的?
1、? 搬庄和定庄
搬庄:四个人围成一桌打牌,首先要安排座位方向,分别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这个过程就是就是搬庄。
定庄:在做好方位后,通常由坐“东”这个方位的人来掷骰子(骰子有两个),两骰子数相加,按此点数逆时针数,数到谁,谁就成为庄家。
2、? 洗牌和砌牌
洗牌:将牌正面扣下,四人将其搅乱,使之充分混合,这个过程就是洗牌
砌牌:把两张牌叠在一起做成墩,并在自己门前依次排成横线,四人做成的牌就成为了一个方阵,各家均应砌18墩牌。
3、? 做庄、掷骰子、拿牌及打牌
由庄家掷骰子,如果掷骰子数为4点,开门就是在北门,北门再掷骰子一次,数是5点,两个点数相加是9点,那么庄家就从北门的第10墩牌开始拿牌,从右到左的顺序依次拿牌。
各家拿6墩牌后,庄家再跳拿2张牌,其他各家再补一张。那么庄家手中就有14张牌,其他各家有13张牌。庄家不补牌直接打出第一张牌,算是正式开始打牌了。
4、? 组牌
将拿到的牌要分类组合一下,分成四组,每组三张,当然一开始是几乎不可能这么完美的,需要通过换牌、吃牌、碰牌不断的让自己的牌组合成形。
5、? 换牌、吃牌、碰牌、开杠
换牌:就是打出一张牌,再从牌墩上取回一张。
吃牌:吃牌就上家打出一张,你正需要的牌,那么你就吃下来,并亮出牌在自己的门前。
碰牌:碰牌就是手中有两张同样的牌,其余三家打出一张和你手中一样的牌,就可以碰,同样要亮出牌,放在自己门前。
开杠:就是你手中有三张同样的牌,其他各家打出与你相同的一张牌,你就可以杠,并且亮出来,还可以再在牌墩补回一张牌
6、? 和牌
打牌的目的就是和牌。谁最先将手中的牌笼过来,谁就取得了这一盘的胜利。和牌着一般会大声说一下“和了”。
扩展资料:
麻将起源
1、筒
我们俗称“饼”,它其实是一个粮仓屯(土话)的正上方俯视图,也就是说”筒“是一个抽象的截图。大家可以结合搜一个粮仓图(暂没有找到合适的俯视图给大家)。
储粮食的时候,人们用席子围成一个桶状的立柱空间,粮食储存在里面,为了防漏雨,顶是两圈草垫以同心圆叠盖结成。因此,从粮仓的正上方俯视下来,我们看到的抽象事物就是一个“筒”,两个粮仓就是两个“筒”,以此类推到“九筒”。
后来因打仗传到南方后,叫法上出现了“饼”的读音,是一种看图说话的缘故,但这个错误也很普遍地沿袭了下来,让人们对麻将的历史理解越来越远。
2、条
它也是一个抽象图。细心的人会发现麻将的条里面有两个奇怪的事情:一就是它没有“一条”,二是“一条”被“小鸟(幺鸡)”代替了。这两个问题先卖关子留后再说。
先说最早麻将中是有“一条”的,那么一条是什么?为什么条的形状好像有纹理。“条”的图案原型也是谷仓,但不同于“筒”的俯视图,“条”是谷仓的侧视图。
也就是说我们站着看一个谷仓,抽象看它是一个圆柱体,再把这个圆柱体平面化,就是一个带有纹理的长方形。而那些纹理就是席子一层一层围捆、结扎出来形成的纹。
3、幺鸡
代替“一条”:幺鸡出现在麻将中,而且是很奇怪的代替了“一条”,其中缘由当然是因为仓管恨透了偷吃的麻雀。由于古代早已有了军备的习惯,粮食作为最重要的战略物资,看管是有严格的规定,存粮损耗也是有严格的限定,一旦损耗超过规定就要掉脑袋。
可是陈粮、湿粮都要晾晒,而谷仓中的麻雀太多,它们不但来“抢粮”,甚至还在一座座谷仓屯中修葺了自己的窝,生养一群群的下一代。那么一仓粮食不见了,就是因为“变成”(生养)了麻雀。这也反应出仓管们多么恨透了麻雀,所以用麻雀代替了一条,以此励志(提醒)自己。
麻将的诞生最早的载体是条状的竹编,将宽竹条截成18厘米左右长的片片,并在上面画上麻将的元素,类似于80年代农村中盛行的纸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