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餐桌上的游戏

介绍如下:

节日频率太快,日程排满了饭。晚饭后,大家围坐在桌子旁聊天。在聊天的热情即将耗尽的时候,总有一个聪明活泼的角色给大家介绍一个神奇的小游戏,整桌人的热情被重新点燃,热烈的气氛一直持续到游戏结束。2003年底,我们来回顾一下饭桌上经常想起的小游戏。

◆假装血腥版桌游:杀人游戏

虽然早在几年前就有人开始在大学校园里玩,但毫不夸张地说,今年是这款起源于硅谷的传奇“杀人游戏”在中国迅速流行起来,并确立了桌游领军地位的一年。它如此受欢迎,以至于一家周刊为它做了一整版的社会学分析。现在,你只要知道怎么玩这个游戏,就几乎可以判断一个人的落后。所以,在新的一年里,大概没几个人会拒绝这样一场愉快的“厮杀”。

与经典悬疑惊悚片唯一不同的是,这款游戏没有恐怖场景的渲染。剩下的,就完全符合悬疑片了:细节一步步布局;整体氛围和节奏惊心动魄,不可抗拒。

其实要想详细描述游戏过程,恐怕不止一页。好在大家都差不多熟悉了,我怕叙述起来会比较繁琐。光是想到一个“杀手”能在“法官”面前用眼神“杀人”,就很刺激。

这个游戏早已从民间的小圈子里浮出水面,成为文化研究的标志之一。

◆桌上游戏的随手版:猜牙签。

除了“杀人游戏”,其余排名不分上下。猜牙签就是这样一个可以在饭桌上轻松玩的小游戏,因为牙签是每张餐桌上的必备。

这其实是庄家和参与者之间的较量。人数最好在10左右,然后比人数多准备一根牙签。庄家手里随机拿着几根(不是全部),让参与者一根一根地猜自己手里的牙签数量。这些号码不能重复,赢的就是输的,也就是下一轮的庄家。如果跑了一圈没人猜,输的就是庄家自己,要接受惩罚。

这个游戏最大的好处就是很平静,适合全家一起玩。有人说最好在酒桌上做,那样的话,每个人都可以喝一点,无一例外都可以把桌上的酒瓶喝完。但是有一次,我们和几个不善饮酒的女生朋友猜牙签,我们的惩罚是吃米饭。

◆桌上游戏有不同版本:007

这个游戏虽然叫“007”,但其实任何数字的组合都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类似于小时候体育课上的“点名”游戏。第一个人叫“0”和一个在场者的名字,被叫人叫“0”和另一个在场者的名字,第二个被叫人叫“7”和第三个被叫人的名字。一旦听到第三个被叫人的名字,他身边的两个人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他们可以挥手或模拟触摸第三个被叫的人,让他带一些星星到月球上。反应慢的只能认输。

之所以说是“口是心非”,是因为最后考验的其实不是被叫方,而是被叫方身边的两个人。至于谁在过程中做了什么不恰当的事情,就应该被判定为错误,受到惩罚。游戏最大的乐趣不仅仅是最后一关,还有过程中的相互呐喊。气氛相当热烈,涉及范围也很广。更何况上海话里的“7”和“吃”很像,第三个被叫者往往要忍受一些虚咬。

◆最佳惩罚:真相VS大冒险

这种方法适合胜负分明的小游戏。胜者可以要求败者在两个困境中选择:一是诚实地回答一个大家都很感兴趣的隐私问题;第二,按照获胜者的要求,现场做一次冒险,比如对邻桌的陌生MM说“我爱你”。你选择“真心话大冒险”吗?虽然你有选择的权利,但是让所有人发笑的尴尬是不可避免的。这个时候,作为一个失败者,你应该尽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虽然这种欢乐是建立在某人的一点点痛苦之上的。所以,如果朋友中有抑郁症患者,最好不要用这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