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魏国所有君主及文臣武将
君主有曹操、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奂;
武将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纯、曹休、曹真、夏侯尚、曹洪、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李典、典韦、许褚、高览、臧霸、吕虔、庞德、文聘、郝昭、王双、郭淮、诸葛诞、文鸯、陈泰、段煨、司马师、张允、蔡瑁、曹彰、张绣;
文臣有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钟繇、陈登、王朗、许攸、华歆、崔琰、毛玠、满宠、蒋干、陈群、陈琳、徐庶(后期)、国渊。
1、曹丕
魏文帝曹丕(187~226年),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嫡长子,母为武宣皇后卞夫人。
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学说,随父征战四方,拜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参与处理政事。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击败政敌曹植,成为魏国世子,平定魏讽之乱。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后,继任丞相,封为魏王。逼迫汉献帝禅位,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魏国,年号黄初,定都于洛阳。
采纳吏部尚书陈群意见,制定九品官人制,奠定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基础。平定青徐地区割据势力,完成北方地区统一。对外防御吴蜀,击退鲜卑部落,修好匈奴、氐族和羌族,恢复西域的建置制度。
黄初七年(226年6月29日),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谥号皇文帝,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葬于首阳陵。
2、张辽
张辽(169-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马邑之谋发起者聂壹的后人。
起初,担任雁门郡吏。又先后跟随丁原、何进、董卓、吕布,恪尽职守,历尽坎坷。吕布败亡后,张辽归属曹操。曾洞察人心而劝降昌豨。
攻袁氏而转战河北。在白狼山之战率领先锋大破乌桓并斩杀乌桓单于蹋顿。驱逐辽东大将柳毅。以静制动平定新军叛乱。勇登天柱山击灭陈兰、梅成。此后,长期镇守合肥。
建安二十年(215年),合肥之战,张辽率领八百将士冲击东吴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令东吴军队披靡溃败、闻风丧胆。
又率领追兵,大破孙权、凌统、甘宁等人,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张辽止啼”成为流传千古的典故。
黄初元年(220年),张辽进封晋阳侯。染病之后,依旧令孙权非常忌惮。黄初三年(222年),张辽抱病击破吴将吕范。同年,病逝于江都,谥曰刚侯。张辽为历代所推崇,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3、许褚
许褚(chǔ,见《辞海》)字仲康,谯国谯人(今安徽亳州市古城镇)。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
年轻时在家乡聚集了数千户人家,***同抵御贼寇。曾有一次因缺粮与贼寇用牛交换粮食,牛到了对方手中后又跑了回来,结果许褚单手倒拖牛尾走了百步,贼寇大惊,不敢要牛就走了。从此淮、汝、陈、梁之地,听到许褚之名都感到畏惧。
后追随曹操,自典韦战死之后,主要负责曹操的护卫工作。官渡之战时发现欲谋害曹操者,将刺客全部杀掉。
渭南之战时在身披重甲的情况下左手掩面,右手控船浆令曹操安然成功渡河,上岸才发现早已身中数箭,在与马超、韩遂会面时只让许褚相随,期间马超欲袭曹操,但听闻许褚之名兼怀疑从骑就是许褚,便问曹操虎侯安在,曹操指着许褚,许褚怒视马超以令他放弃。
当曹操去世时许褚哭至吐血,曹丕其迁作武卫将军,负责宫中安全。曹叡继位时封其为牟乡侯,不久去世,谥曰壮侯。
4、荀彧
荀彧(xún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后弃官归乡,又率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其后投奔曹操。
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
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为其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服毒自尽),年五十。获谥敬侯,后追赠太尉。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获其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
战术上,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
政治上,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5、郭嘉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
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
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百度百科——曹魏君主
百度百科——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