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纽特人的冰屋怎么居住的?不会融化吗?

陕西人会挖窑洞住,蒙古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则喜欢住蒙古包,这些都是不同于主流房屋的建筑模式。它们虽然小众而奇特,但比起因纽特人的冰屋,就根本不值一提了。

首先,屋子应该是能起到保暖作用的,冰屋的原材料是冰(雪)块,本身就是零度以下了,还怎么能够保暖?其次,冰雪遇热则化,而呆在冰屋里的人,则是一个天然的火炉,如何能保证冰屋的内墙不融化?所以哪怕仅从表面上看,冰屋的存在就已经足够奇特了,甚至很让人想不通。

因纽特人神奇的冰屋,纯“冰”打造,保温效果却出奇地好

BBC曾拍过一部纪录片详细地介绍了印纽特人的冰屋,这群生活在北极圈的人们,有一种奇特的建筑模式,那便是就地取材,直接拿当地最不值钱的冰雪做建筑材料来盖冰屋。

他们把冰雪制作成砖块大小,然后再拿这些砖来盖房,在当地建筑师的一双巧手下,不用多久,就可以造出一座外表白净光亮,里面则宛如迪斯尼童话世界的冰屋了。它的外观,有点像蒙古大草原上的蒙古包,圆圆的顶,圆圆的底部,一座冰屋就相当于一间房。

奇怪的是,虽然是纯冰打造,可是冰屋里面却不怎么冷,至少比外部动辄零下几十度的温度要高得多了。甚至如果从上面看,还能看到冰屋的透气孔冒出一阵阵“白烟”,这就说明内外部温差确实很大,以至于屋内的水蒸气一出来就立即冷凝。当然了,这也能直接体现出冰屋的强大保温能力。

独特的构造,让冰屋既能保暖,还不怕融化

人是恒温动物,冰屋如果要给人居住,就必须不间断地接受从人体传过来的热量。水的凝固点是摄氏零度,而人的体温则是摄氏36°~37°之间,二者有近四十度的温差,所以如果冰屋的内墙持续不断地接受人体传过来的热量,就会融化成水,到那时候,哪怕冰屋没有倒塌,里面也是水汪汪一片了,还怎么能住人呢?

可实际上,冰屋不但能住人,里面也不潮湿,而是像正常的房子一样,这是怎么实现的呢?其实与它的独特构造有关。有人曾说过,冰屋是一件伟大的工程学作品,如果没有高超的手艺,是不可能盖出来的。而因纽特人,则是祖祖辈辈掌握着这份手艺,所以冰屋也作为他们的特有文化被保留了下来。

三大特殊工艺,是保证冰屋不融化而且能保温的重要原因

冰屋之所以能够作为一种居住用房间存在,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它在建造时,使用了三种特殊工艺。

第一种就是螺旋形倾斜上升的冰墙。正常砌墙,砖块都是横平竖直排放的,中间再用粘合剂(通常是水泥砂浆)粘合。可是冰屋却不是这样,匠人们在建造它的时候,故意把冰砖带一点倾斜往上堆放,并呈螺旋上升的走势。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保证气流螺旋往上升,有效地把屋内的多余热气挥散出去,防止热气淤积在冰墙表面导致冰墙融化。

第二大工艺就是预留气道。每一座冰屋的顶部,都有一个出气孔,利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原理,把屋内的多余热气排出来。所以经常可以在这个气孔上空看到一股一股的“白烟”,这正是它在发挥散热作用。

第三大工艺则是特殊的粘合手段。用普通砖盖房子时,会使用到水泥砂浆来作粘合剂,利用水泥的水硬性来使用墙壁变得牢固。可冰屋却不能用水泥,那它的“砖块”之间又是怎么粘合的呢?

其实更简单,只要让每块冰砖的边缘稍微融化后再使其凝固,就可以自然地将其黏住了,而且这样比用水泥砂浆粘合的普通砖块更牢固,原因是所有的冰砖都黏成一个整体了。

至于怎样才能使每块冰砖的边缘都刚好稍微融化,就要用到当地的一大特产——海豹油了。只需要在刚刚建好的冰屋里点燃海豹油,利用燃烧释放的热量,便可恰到好处地使冰墙黏合成一个整体。

只要掌握了这些手艺,冰屋建造起来就很方便,而且也不怎么费人工,当地有经验的匠人,只需两人搭配就可以用一天的时间建好一座冰屋。至于建筑材料,则都是就地取材的冰雪,当然就更不费钱了。

只不过,尽管冰屋独特的构造保证了它不容易融化,但这种房屋,毕竟还是比不上永久性建筑,所以因纽特人会不断地建造新的冰屋,而且废弃的冰屋也完全不必担心污染环境,毕竟它们本身就取自环境之中,是环境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