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三超实战观察记录

幼儿园小班超实用观察记录(1);

地点:一班活动室和操场。

对象:谢子诺等人。

目的:了解儿童的兴趣。

场景描述:

最近天气一直不好,从一大早就经常下毛毛雨。为了防止孩子感冒,我们决定取消每天的户外活动,改为在走廊散步。今天上午的活动结束了。在午餐的空闲时间,一些孩子在一起聊天,一些在一起玩耍。只有谢子诺站在靠近走廊的窗户边,透过玻璃窗向外望了很久。老师告诉她,她好像没听见。我顺着她的目光望去,操场上有大型的户外玩具――孩子们喜欢爬上爬下的城堡。

下午,孩子们正离开公园。送孩子上车的时候,发现谢子诺的奶奶在操场上拖着谢子诺往前走。谢子诺一言不发,一脸倔强。最后她舍不得走,奶奶和老板走了。谢子诺的奶奶看到我,无奈的笑了笑,说,她坚持在那里玩,回去了。

分析:谢子诺也是我们班典型的留守儿童。她和她的祖父母住在一起。老人经营着一家小店,白天在店里忙着生意。谢子诺经常只和爷爷奶奶在店里玩,很少出去。幼儿园的大型户外玩具自然是吸引她去幼儿园的诱饵。从孩子们的表现来看,她非常渴望和其他孩子一样有足够的自由玩耍时间,而不是和老人一起被天性所束缚。

措施:通过和谢子诺的窃窃私语,了解到她在幼儿园确实很想玩大型户外玩具。我和孩子约法三章,定了几条玩城堡的“规则”,让孩子明白,有规则才能玩得更开心。但在实际操作中,考虑到孩子多,老师们带领他们玩户外大型玩具。和谢子诺奶奶沟通,让她了解孩子的想法,建议她在业务不太忙的周末带孩子去幼儿园玩户外玩具。

反思: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是在游戏中成长的。没有游戏的童年是不完整的。小班的孩子容易走神,空洞的群众性教学活动往往难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性格就是操作材料匮乏时,孩子自然表现出来的“不配合”。顺应自然的天性,让孩子在生命内在驱动力的召唤下自由活动,充分锻炼四肢,激发思维,可以让孩子更好的发展。

幼儿园小班超实用观察记录(2);

观察对象:杜嘉欣

观察时间:5月25日-5月30日2015。

观察数据:

欣欣已经一个星期没去幼儿园了。即使奶奶背着她去幼儿园,她也大声的哭,但是她没有去幼儿园。无奈,奶奶只好再次带她回家。

25号在家休息,准备全市教师培训大赛。临近下午3点,我决定利用这段时间去看看欣欣,搞清楚是什么让她突然不喜欢上幼儿园。我打电话给欣欣的妈妈,告诉她自己的想法。她很开心,全家人都为她整天呆在家里而尴尬!

我很快就按照欣欣妈妈说的地址找到了欣欣奶奶家。门开了,欣欣奶奶热情地邀请我进屋坐。欣欣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是:“不上幼儿园,我就不上幼儿园。”我向她转达了老师和孩子们的问候,我告诉她,大家都很想你!但是不管我说什么,她就是不听。她的祖父带她进了里屋。我想了想,对欣欣说:“欣欣,你来看看苹果姐给你带的礼物!”这句话真的很管用。她马上跑出里屋,我把小熊维尼给了她。看到样子很开心。我从欣欣奶奶那里了解到,欣欣是一个心事重重,很有个性的孩子。这几天在家里,她经常问奶奶:“我可以不去幼儿园吗?”如果奶奶不回答或者说不,她会哭半个小时。有时候他们会说:“我不想让我爸爸早上玩电脑!”“不回应,还是会哭很久。没想到她这么担心。我必须想办法让她重新喜欢上我们的幼儿园。欣欣找到她的《儿童画报》给我讲故事,给我看她的画,包括经典的《西瓜变土豆》,真的很搞笑。

我告诉欣欣,她订的新一期《儿童画报》在幼儿园,我估计她和她妈妈明天就能拿回家。她说:“放开妈妈!”我走的时候,她开心地说:“再见,苹果妹妹!”欣欣奶奶陪我走了一会儿。她说:“我不知道欣欣明天能不能去幼儿园。老师给你添麻烦了!”我笑着想: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孩子可以快乐的上幼儿园,幼儿园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这是我们最开心的事!

26日上午,我正在给孩子们上课,欣欣高兴地走进了教室。我给她搬了一把椅子,她开始认真听讲。

27号早上去参加比赛,中午才回幼儿园。欣欣从午睡中醒来发现了我,甜甜地笑着对我说:“我今天有主持人课!”"

28日上午,妈妈格格来到家长教辅班。孩子们很开心,欣欣也对自己的性格很满意!

29号,欣欣还是没有哭,来到幼儿园很开心。爸爸晚上很早就来接我。她走的时候对我说:“我明天有表演课!”"

30号,我刚开始带领中级二班表演班的学生做口语练习的时候,有人敲门。我以为是孩子迟到了。我打开门,看见是欣欣,手里拿着一块巧克力。笑着对我说:“苹果姐,这是我给你带的!”“看到欣欣离开的背影,我就在想,欣欣,上幼儿园多好啊!

观察和思考:

当孩子突然不喜欢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要想好办法帮助孩子重建对幼儿园的热爱。家访是与孩子和家长沟通的好方法。自从这次家访后,欣欣很高兴再次来到幼儿园,也为家长解决了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也让家长觉得把孩子送到我们幼儿园是最明智的选择。

幼儿园小班超实用观察记录(三);

观察记录:

宣萱和韩寒来到数学区——蜗居玩耍。

第一次:他们把数字贴在蜗牛的门上,然后贴在蜗牛身上。我一看,数量不对应。估计他们可能不懂怎么玩。

第二次:我提了个要求,韩寒和宣萱先把所有的蜗牛送到各自对应的家里。之后,宣萱开始数蜗牛,用手指一只一只地数。数完“1,2,3”,她贴了三个创意。韩寒也学了她的方法,开始数其他的蜗牛。“1,2,3,4,5”找到数字5,贴在房子边上。

宣萱做完所有的工作后,又从头数了一遍。确定无误后,她回头看了我一眼,问我对不对。

分析:

第一次两个人没数对,所以不懂游戏。

经过讲解,两个人的第二个操作做对了。

看宣萱和韩寒的运算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可以用手和嘴一致地点数,他们也知道想法和数字。最好掌握对数的概念。

这是一个物体、数字和想法的匹配游戏。在下学期的小班中,大部分孩子已经掌握了这些数字的概念,但仍有一部分孩子不认识数字,或者不会用手和嘴点数,但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懂游戏。

调整:明确游戏的玩法,在旁边画一张游戏玩法图,贴一张步骤图,帮助他们独立玩法。

另一种形式,让孩子再玩一次,巩固数数的方法和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