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绝世高手》
当时的《纽约时报》影评人曾经这样评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所有的事情都是过度的,所有的事情都是疯狂的”。也许,这句话在当时并不是对香港电影的褒奖,但现在看来,早期香港电影中的蛮横与放纵所蕴含的原创性,已经成为香港电影的一种荣誉象征。其实这句话也适用于这位“绝世高手”。也许很多人不能接受这部电影,正是因为它看起来有点过分,也因为它的疯狂,相信很多人会喜欢。
事实上,《绝世高手》的疯狂正是导演卢正雨童心的体现。他给这部作品注入了各种想象力。无处不在的“四大天王”组合,“猫和老鼠”的名字,“同一首歌”、“说一句心里话”等怀旧歌曲的无序进入,都能及时勾起观众的童年回忆。
这部电影的主要场景发生在一个叫堕落街的地方。据说,这条街的名字是受长沙倒下的街道的启发,卢正雨希望用这条街来恢复一代人的童年记忆。因此,观众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充满怀旧复古气息的店铺,如游戏厅、大排档、台球厅、理发店等。,就像一个世外桃源,隐藏在一个高楼林立,却又充满市井气息的城市里。住在这里的人都是“绝世高手”。
在表现这些“绝世高手”的时候,卢正雨仍然是从一个孩子般的角度来描绘他们。郭采洁饰演的少女小曼看似柔弱,却是一个暴力少女,有着金刚芭比的身材;魏凡老师饰演的爷爷,造型千姿百态,痴迷织毛衣;最具颠覆性的角色是蔡国庆老师饰演的反派,他给各地的人发365个祝福,却无所不用其极,直接打破了十几亿观众心中建立的稳固形象。这种巨大的人物反差非常具有戏剧性,增强了很多喜剧效果。
《绝世高手》的风格更接近喜剧感,无论是从艺术设定还是镜头设计都散发出一种活泼和张力,从而让这部关于成年人的童话更有说服力。尤其是对于食物的表现,导演发挥了二次元的想象力,大胆将食物与各种元素混合,有着强烈的鬼马气质。烧烤大师柯达(Kodak)在烧烤时在单杠上来回旋转、跳跃、闭眼,利用杠杆的震动烹饪出令人惊叹的美食。魏凡演玉脸杰瑞黄和陈冲演汤姆克鲁斯PK煲汤的那段,很有武侠片的风格。导演把一场简单的煮汤比赛形象化,一口大锅分成了尹和两个池,双方都是狂暴的,凶残的。魏凡老师是《龙珠》中超级赛亚人的化身,充满童趣。
绝世高手就像卢正雨的鬼马狂想曲,而陆小羽在片中苦苦寻觅的绝世秘籍,也不过是杰瑞和汤姆的“爱情书”。仓田保昭能在几分钟内做好一顿丰盛的饭菜,她遇到了魏凡,一位织毛衣的老师。他哪里料到,在和自己对打的时候,魏凡还能抽出时间做一条这么犀利花哨却又符合大众审美的呢子裤,贴心的给他穿上。最终,他没有输,痛哭流涕,甘拜下风。
2017电影《绝世高手2》影评《绝世高手》可能会两极分化,喜欢的人会大加肯定,不喜欢的人看了会觉得很尴尬。这种两极分化的评价也是针对香港早年的无厘头喜剧。即使是《功夫》,这可能是周星驰最被接受的作品,在一些强调电影故事逻辑和人物关系的观众眼中,也可能有一个糟糕的故事。像《超级学校霸王》这种毫无逻辑,只靠堆咖啡耍花招的电影,现在看起来可能真的很尴尬。但香港喜剧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
一开始香港喜剧电影和好莱坞喜剧没什么区别。经过一系列才华横溢的创作者添柴加火,终于来了香港无厘头喜剧的集大成者。20世纪70年代以前,香港主要有三种喜剧。第一部是以李翰祥的作品为代表,以旧中国为背景的喜剧片。这些喜剧往往是历史上各种笑话的混合体。他们一个个在床上讲笑话,一个个在街上耍把戏,每一个大概三四本书(一本书十分钟)。就像讲故事的人,讲三四段就是一部电影。为了避免这种不连贯,三个或四个故事常常被放在一个主题下。第二种是以王晶父亲王天林为代表的港片《歌舞青春》。这类电影往往是轻喜剧,为了烘托音乐电影中活泼欢乐的气氛,制造了许多喜剧效果。第三类是家庭伦理喜剧,常由邵的前仇人电猫公司出品。老板陆运涛是当地的精英,这与邵氏早先强烈的外国气质不同。他一直认为,电影应该是一个教育人的东西,而不仅仅是一个娱乐产业。因此,我们非常关注香港中产阶级市民的生活。这类电影往往模仿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喜剧,多为室内剧,讲述办公室或家庭之间的故事。这三种类型中,第二种和第三种在题材上更为严肃,与香港黄金时代的疯狂搞笑风格完全不同。第一部虽然荒诞,但题材往往老套,背景与香港脱节,与日后的香港喜剧大相径庭。在1973年,楚原写的《七十二房客》打破了票房纪录。这部电影不同于之前的三种喜剧类型,演员讲粤语,内容本土化,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许冠文喜剧在20世纪70年代主导了香港电影。鬼马(1974)、狂钱(1975)、半斤八两(1976)、卖身契(1978)、现代保镖(1978)。现在看来,这五部作品颇有90年代黄金时代香港喜剧风格的雏形。不同于李翰祥以一个抽象的母题为线索,许冠文的电影,线索成了他和他的两个弟弟许冠杰和许冠英的三项任务。这首粤语和粤语的流行文化(《许冠杰》主题曲)以香港为背景,人物都是香港底层的普通人。他们所经历的都是香港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各种语言、动作、场景设置做出来的桥段逐渐夸张,越来越鬼魅,越来越无厘头。这种风格在80年代被各种团体的融合不断发扬光大。
1980年,黄百鸣(小丑)、麦家(光头佬)、石天(斯隆)创立了“新艺术城”公司,从此统治了几乎整个80年代。新艺术城成功的秘诀在于它的集体创作方法。首先,麦家决定拍摄什么主题,然后黄百鸣、石天、徐克、施南生、曾志伟和泰迪·罗宾七个人一起讨论故事。这种方法也变成了“过桥”,就是各种想法,桥上布满故事。在七个人的帮助下,新艺术城推出了几个热门类别。最佳拍档系列由许冠杰和麦家在离开许冠文后主演,将港式喜剧和动作片融入了007的故事中。一次拍了7部喜剧,前几部都是票房大卖。低成本的系列喜剧《快乐的家伙》小而广,票房不错。为了与新艺术城的《最佳拍档》对台竞争,嘉禾制作了阵容强大、制作精良的《五星幸运星系列》。两个系列已经打了将近十年了。1984年成立的德宝,高志森炮制的《繁华与阳痿》系列,1984年永盛的制作,王晶的《精装追女》系列也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看看此时的港产喜剧,真的可以称之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当时香港电影业发展迅速,各种类型的电影日趋成熟。台湾省市场、东南亚市场甚至欧美市场都很受欢迎。为了拍出更吸引人的作品,各种类型的电影也越来越流派化。吴宇森开创的“英雄片”热潮,成龙和洪金宝的动作喜剧都越来越极端,而喜剧片更疯狂。为了用越来越大的笑声刺激观众,桥段越来越密,姿势越来越低,不断刷新下限。各种语言的段子、动作场面、故事碰撞不断被夸大。他们都想尽办法给喜剧之火添柴。80年代喜剧高潮一波接一波,不断抬高了整个喜剧的夸张、疯狂、无厘头的水平。直到90年代,周星驰作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潮流先锋出现,达到了香港无厘头喜剧的巅峰。
纵观香港喜剧的整个发展史,就是一部“小人物”战胜一切的历史。早年,许冠文开始关注社会边缘的小人物,并在一场比赛中击败了老式的喜剧。然而,许冠文虽然也塑造了小人物,却以知识分子的视角俯视小人物,与小人物保持一定的距离,抽象小人物的辛酸,表现小人物的荒诞。在20世纪80年代,当各界人士联合起来时,与小人物保持距离的许冠文被自封的小人物打败了。90年代出现了一个自己是无名小卒,却愿意以无名小卒的身份看待世界,从讽刺无名小卒变成自嘲无名小卒的周星驰。这个时候,香港的无厘头喜剧就去了他的完整体。这部完整的喜剧,不靠故事,只靠密得让观众喘不过气来的人物和“桥段”。这种“全疯,全过顶”的风格已经完全成为一种风格,一种不同于以逻辑为基础的故事,只依靠人物和各种想法的喜剧电影。这个时候,一部好的作品,就是能够从这样的人物和想法中找到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一点做得越好,这部电影就可能越成功。纵观周星驰早期的成功作品,无疑是有故事可抓的,但即便如此,无厘头喜剧本身存在的问题也无法回避。
2017电影主谋3长沙“庐山商业文明街”,江湖人称之为“堕落街”。
这条被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江紧紧夹在中间的狭窄街道,因为靠近高校,到处都是小饭馆、客栈、发廊、杂货店、网吧、卡拉ok。
它寒酸,廉价,繁华,珍贵。各种矛盾的元素在这里自洽融合,相得益彰。
青春是这里的另一道主菜,提升口感的调料叫激素。
这也是卢正雨的《青春与荷尔蒙》。
卢正雨在电影中把“堕落街”变成了“猪笼城中村”,这里是周星驰电影《功夫》故事发生的地方,有着同样的青春回忆。穷寒酸,藏恶迁就恶,却卧虎藏龙。
总之,小人物成为大英雄的神话,与社会恶势力斗争的热血,少年爱情的美好,都可能在这里发生。
影片的开场完全是另一个版本的“美食”,连镜头的运用和剪辑的切换都是按照周星驰的方式。
作为明星粉丝,卢正雨对偶像的致敬是“像素级”的。抛开表面故事不谈,全片基本都是把功夫拍了一遍。堕落的街道对应着猪笼城寨,厨师和隐居的武术家,潜入殡仪馆和精神病院,唐婆和火云邪灵,猛烈地敲打着任督二脉,甚至这个迷失了方向,最终拯救了世界的小混混。
还有国产的《玲玲油漆》、《破坏王拉尔夫》、《大话西游》,周星驰的影子无处不在。
卢正雨自己的经历非常鼓舞人心。他来自草根阶层,通过网络电影闯出了一条路。然后他真的参演了偶像电影,当了演员,编剧,助理导演。最后,他在这部电影的片名上署上了自己的名字,并在电影院大规模放映。
也许是蛰伏太久了,有太多太多的东西需要表达和表达。相对于《嘻哈三重奏》中前作的灵巧,以及《美人鱼》中表演的张弛有度,《绝世高手》显得过于急躁,过于苛求,过于谨慎。
几乎从电影的第一秒开始,卢正雨就迫不及待地讲笑话,用尽全身力气摇包袱,一个接一个,速度快得让人无法忍受。好像前一点没细嚼慢咽,后面的段子风起云涌。
笑话多了不一定好。一部好的喜剧总是让人回味无穷。这么急着给观众送一堆梗,硬塞到嘴里,只会让人觉得不耐烦。所以电影前半段节奏明显有问题。不管搞笑不搞笑,人看完都会觉得累。眼睛累了,心也累了。
电影的另一个问题是演员的状态。夸张,各种夸张,以至于太夸张了。周星驰的表演也很夸张,那是他的招牌。和他一起的吴孟达或林子聪也是浮夸的,但在他的电影中总是有沉重的角色。以“功夫”为例。如果男主角很浮夸,那么女主角黄圣依会接受。如果雇佣裁缝自吹自擂,苦力就正常了,斧头王刚和田启文就浮夸了,梁小龙的邪灵就克制了,电影就好看了。
但在《无主》中,卢正雨浮夸,孔连顺沙哑浮夸,郭采洁诡异浮夸,魏凡多变浮夸,杨迪伊莎贝拉柯达浮夸,蔡国庆尤为浮夸。喜剧表演好像只有一种方式是浮夸,大家都在比谁更浮夸。后来陈冲的出现是一个挫折,但那是后半段,所以为什么电影前半段节奏和气氛有点问题也是这个原因。节奏有问题,影片的完整性也有牵扯。最后给人的感觉是整部电影都是段落堆砌而成,流于表面,缺乏灵魂。太像周星驰了,但是缺少周星驰的魅力。最后只觉得是高仿的杰作。还可以,但是离经典差远了。实际上,一开始我并没有笑得太多,直到仓田保昭出场,我才感觉到什么。
仓田保昭是这部电影最有趣的部分,也是唯一让我发笑的地方。强迫症,扭曲的“日本歌”,织毛衣,角色状态的诸多变化,诸多反差带来的喜剧感,都透露出卢正雨的灵气。
蔡国庆的表现也令人惊讶。一场与明星本身固有形象反差极大的表演,火力凶猛,操着长沙口音普通话的女男仆与刘浩然碰撞,是一个大队暴徒,气场十足,苦涩恶毒。
四大天王的反复出现也很有意思。起初,他们觉得自己是多余的。在多次亮相后,他们居然刷出了存在感。除了搞笑,对剧情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反,杨迪,一个已经很有名的喜剧演员,在电影中没有很强的存在感。
在电影中,卢正雨的小智慧总是不时出现,但整部电影还是太丰满了。节奏有问题,人物动机的转换也没有说服力。相比功夫,小木棍打头的场景干净利落,泪中带笑,而“绝世高手”说话时间长,让人觉得牵强突兀,偶像还是好很多的。
当然,一直拿周星驰和比较是不公平的,因为经历的不同和环境的变化,而鲁只是一个电影新人。作为处女作小说,《绝世高手》的完成度已经相当不错了。虽然麻花FunAge、宁浩、Xu zhēng、大鹏还在为观众制作质量不错的喜剧片,但周星驰的光彩是如此耀眼,他的衣钵和风格终究需要传承。继承人不太可能是文章和邓超、更不用说吴亦凡。他需要会作曲,会导演,会演戏,有那种无厘头的腔调。卢正雨没有偶像那么帅,但他总能学到七八分。
我对卢正雨的期望很高,所以对《绝世高手》的结局难免有点失望。其实他可以做得更好,显然他可以做得更好。但毕竟只是第一部电影。我有太多话要说,还是不知道少一点好。我还是想支持这部电影,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希望电影票房大卖,希望他以后更自信,更放松。当周星驰不再是那样的周星驰,当堕落的街道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被砸成一片废墟,青春不再,我们还有陆小羽欢笑和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