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案范文三则
第一条“跑步途中”
一、班级的设计:这个班级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从学生的整体水平来看,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技能技术都比较差。因此,本课程本着体育教学大纲的精神,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核心,以学生的速度耐力为重点,辅以一些其他的身体锻炼,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综合效果。
首先,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反应性和敏感性。其次,通过一些辅助的跑步练习和途中跑,可以提高学生的速度素质。
这门课可以使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比较简单直观,让学生初步学会一些自我锻炼的方法和手段。
二、班级计划:
教学材料:
途中跑的质量实践
教学任务:
复习和提高走路的动作技术,提高跑步能力,通过素质练习提高身体的整体体能。
(一)开头:3
1,体委集结全队,报缺席。
2.宣布这节课的内容和任务。
3.安排实习生
(2)准备工作:6
游戏:贴膏药
(3)基础部分:26
1,跑步6次的辅助锻炼。
a、原地快速跑要求:交替腿的频率要快15”×2。
b、原地俯卧撑:尽可能充分弯曲手臂5-10×3。
c、原地抬腿要求:腿要抬到腰水平15”×2。
组织教学:采用全班集体练习,三个练习穿插练习,如下图所示:
× × × × × × × × × ×
× × × × × × × × × ×
△
哦哦哦哦哦哦哦
哦哦哦哦哦哦哦
2、途中跑,仰卧起坐20个
A.途中跑:(次:200米× 3)
学习要点:跑步时用前脚掌刮地,后踏板有力,角度好,臀部摆臂协调好。
b、仰卧起坐(次数10-20次×3)
动作要求:双手托住后脑勺,用肩触垫,屈肘触膝。
组织教学:全班集体练习,一组跑200米,另一组交替做仰卧起坐。
㈣结束第五部分
1,放松练习
2、总结和上课。
第2章“持久运行”
第十一班
教学内容:1,耐久跑:定时跑3-5分钟;2.游戏:打“排球”。
班级任务:通过经常性的跑步练习,让学生掌握跑步节奏和正确的呼吸方法,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进一步研究耐力跑的方法,发展学生的耐力;
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到底的品质。
要点:跑步时步伐要均匀,动作要轻快。
困难:自然而有节奏地呼吸。
组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准备部分
一、班礼1?
二、游戏:打“排球”
三、队列练习:(1)反口令(2)分头组队,并行行走。
要求:步调一致,精神饱满。
四、热身活动:“健康歌”
组织:四排横队相对而立;在第三段音乐中,队伍的第一步由老师带领。
授课方式:1,音乐伴奏,师生共舞。
2、动作、队形变化,老师语言提示。
要求:1,动作准确到位,体态优美2,认真,活泼,严肃。
动词 (verb的缩写)基础部分
每隔1和3-5分钟跑一次。
要点:跑步时步伐要均匀,动作要轻快。
困难:自然而有节奏地呼吸。
(1)慢跑:体验脚落地。
授课方式:1。老师示范耐力跑,讲解动作要领。
(2)绕场慢跑,注意理解动作要领。
要求:全脚在地上打滚,步幅均匀,动作轻盈。
2.解释呼吸方法。
教学方法:1,老师讲解呼吸动作要领;2.原地练习呼吸节奏;3.踏步、急行军、跑步时练习呼吸节奏。要求:两步一呼,两步一吸,与摆臂协调性好。组织:教师或指定的学生带领一个纵队以蛇形、对角线、十字形等图形跑。
3、3分钟编队图形运行。
要求:1,注意动作要领;2.跟着之前的同学。
组织:站在一个圆圈上。教学方法:1,分组讨论完成动作;2.个人示范;3.老师总结;
4、4分钟定期跑步(分组轮换)
第一组:两队定期绕场练习跑步,听到老师的信号后转身跑。
第二组:掷毽子
要求:跑步时注意动作要领,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坚持到底。
教学方法:学生分组轮流练习,伴有进行曲。
5.游戏:打“排球”方法:分成男女两组,用气球打“排球”。如果球落地或从网下穿过,就丢一分,在规定时间内谁丢的分少谁就赢。
组织:分男队和女队各占一半。
不及物动词结尾部分:5 '
一、放松歌舞:“请和我跳舞”二、总结三、归还装备
组织:两个半圆,男的在外面,女的在里面。教学方式:音乐伴奏,师生共舞。要求:活泼天真,尽量放松。
第三篇“中国养生:修其德,传其智”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学生知道高尚的道德和丰富的知识是增进健康、延长寿命的必要条件。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地说出并恰当地解释文中的两句话——“大德必至其寿”和“知之者不惑”;同时每天做好事(每天做好事),每天收获智慧(每天增加知识)。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道德修养、智力提升、身体素质三位一体的理念,并付诸行动和实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要点:通过对“修德”和“运智”两个策略的研究,说明德和智对身体神奇的保健作用。
难点:明确养生必须以高尚的道德为基础,以丰富的知识为指导。
三、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程。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自己能活得更健康,活得更长久,这就是养生。但是,很多人都处于一种矛盾之中。他们一方面希望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另一方面又在不断的损伤自己的身体。那么,怎样做才能活得更健康,活得更长久呢?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无价之宝——“中华养生”。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中国养生中“修德”和“运智”这两句古语,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之后能够自觉地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2)展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自学。
请根据思考题自学,找出答案。
思考问题:
1.《大德终其一生》这本书是什么?谁先提出的?这是什么意思?
2.《修身养性无二术》出自什么书?谁先提出的?这是什么意思?
3.说明“智者不糊涂”。
4.如何理解“修德可以健身”?
5.如何理解“云志可以养生”?
6.如何发挥强身益寿的主观能动性?
(3)学生自学。
(4)检查自学效果,与师生讨论。
思考问题回答:
1.子思的《中庸》,最早是孔子提出来的。全文是“大德须得其位,得其福,得其名,得其寿。”德行:崇高的道德,指的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其寿命:指自然寿命,古称“天年”,分为上、中、下“三生”——下生80,中生100,上生120。
2.出自《医例》,由王文禄(明代医学家、保健学家)提出。培养道德;培养道德。健康:保养身心。无二技能:没有区别,是一样的。
3.出自《论语》。智者:原是“知者”,智者,智者。不迷茫;没有疑问,没有困惑。
4.修德指的是努力培养(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美德是做人的基础,也是长寿的基础。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指出“大德则寿”。明代医学家、保健学家王文禄专门指出“修身养性,不可偏废”,说明健全的品德与身心健康是一致的,即“修德能养生”或“修德能延年益寿”。
5.智慧是指知识的应用,即在学习和实践中获得的知识的应用。
“智能养生”就是把在学习和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养生中。用生理卫生知识养生,过正常规律的物质生活;用心理健康知识保持健康,过平静乐观的精神生活;用哲学知识养生,过唯物辩证理性的生活。
6.在养生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强身益寿的主观能动性,即病可防,老可延,死可延。比如:积极预防预防疾病;过正常规律的物质生活,减少对身体的伤害;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心态,过乐观的生活...
(5)课后布置作业。
1.记住“大德则寿”,“修身养性别无他法”。
发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主观能动性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