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恐惧方能无畏

文 | 时雨

如果我问你,你是一个胆小鬼吗?很多人可能会下意识地摇头说“不”。

可事实是,绝大多数人内心都住着一个“胆小鬼”。每个人都有自己恐惧的东西,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想承认。

有的人恐高,一想到要坐飞机就仿佛被人掐住了脖子;有的人怕黑,睡觉时恨不得把屋子里所有的灯都打开;有的人害怕孤独,独自待着的时候总会脑补出一幕幕恐怖片剧情。甚至有人患上了医学上的恐惧病症,比如密集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广场恐惧症、幽闭恐惧症等等。

有所恐惧并不等同于懦弱,胆小也并不是什么难以启齿的事情。正如波莉·莫兰的《如果你再勇敢一点》中所说: “世界上的人,不只是分方下巴的英雄和爱哭鼻子的懦夫这两种。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其实都属于中间那一部分,我们渴望变得勇敢,却又无法做到无畏无惧。”

身为英国知名制片人兼作家的波莉·莫兰,在她的新书《如果你再勇敢一点》中,为我们建立了一个重生的“胆小鬼公社”。

莫兰刻画了许多不同的人表现出来的勇气,包括不时行走在死亡边缘的战士、消防员、斗牛士和极限挑战艺术家,更多的是像我们一样平凡的普通人。 他们有着各自的担忧,也有着无可匹敌的勇气。

有一种勇气,叫做使命和责任。莫兰采访的人物,有在战场前线负责排雷的瓦隆兵,即使明知前方危险遍布,也要勇敢前行;也有冲进火场进行救援的消防员,即使被烈焰炙烤、伤痕累累,也决不退缩。我们生活中也有多少军人,肩负着使命和责任,在默默付出和奉献着,保家卫国,出生入死。

有一种勇气,叫做正义和善良。 在生活中遇到突发事件,总是会有陌生人挺身而出。在小区里被恶犬袭击时,邻居的妇人会下意识挡在婴儿车面前,将自己的安危置于脑后;火车上偶遇携带炸药的恐怖袭击者,中年大叔也会见义勇为,保护车厢里的妇女和儿童。支撑他们的是生而为人,骨子里的勇敢和善良。

有一种勇气,叫做爱和本能。 分娩是这世界上最神圣的奇迹,妈妈们的勇气无人能及。莫兰笔下生活在偏僻乡下的产妇,在临盆之际为了保住腹中的胎儿,强忍剧痛自己进行了剖腹产。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相信很多人还依然记得汶川5.12大地震中,那个把孩子紧紧守护在怀中的母亲。身为母亲的爱和本能,让她们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

还有一种勇气,叫做尊严和荣耀。 不同职业的人们,也有着他们为之奋斗的骄傲。斗牛士身上每一处鲜血淋漓的伤口,都是代表勇气的勋章;极限艺术家们每一次惊险挑战的成功,都是勇气的证明。险登高峰、走钢丝、高空跳伞,即使明知下一刻可能粉身碎骨,也要绽放现在的绚烂精彩。

当然,即使有些事情看上去风光无限,我们也不可盲目冒险。 所谓勇气,就是知道畏惧什么,也知道不畏惧什么;就是不断经历失败,也依然不会丧失热情。莫兰告诉我们,当兴趣徘徊在事物危险的边缘,这时最大的勇敢就是勇于不敢。

不逞匹夫之勇,不历生命之轻。对生命和法则心存敬畏,既要有乘风破浪的勇气,也要有悬崖勒马的智慧。带着勇气和智慧上路,我们才能披荆斩棘,直面这惨淡狼藉的人生。

在这个焦虑遍地丛生的时代,整个世界似乎也危机四伏。我们总是心中渴望变得勇敢,怯懦的脚步却停滞不前。正如莫兰在书中所说, “人生最痛苦的,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失败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连尝试去做的勇气都没有。”

如果你再勇敢一点,人生会不会是另一种可能?

如果遇到爱情勇敢回应,我们就不会与喜欢的人擦肩而过,甚至抱憾终生;

如果机会面前勇敢把握,我们也许会实现人生的跨越转折,成为行业精英;

如果人生路上勇敢决定,我们或许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追随梦想前行。

莫兰的《如果你再勇敢一点》,之所以如此鼓舞人心,正是由于书中的案例都是鲜活发生的事件。故事中的那些人们也曾胆怯懦弱,却最终选择了勇敢前行。一个毫不起眼的普通人也能够完成一项英勇壮举,这无疑给了我们所有人希望和勇气。

或许终其一生,我们都无法摆脱恐惧,但我们可以选择带着它勇敢前行。

狭路相逢勇者胜。 路上的风雨并不能成为苍鹰翱翔天空的阻碍,未知的恐惧也无法成为我们踌躇不前的借口。年过百岁的澳洲老人都能勇于挑战自己,从1.4万英尺的高空一跃而下;正值大好年华的我们,为何总是畏缩不前?

这世上从来没有哪一本书,会立刻教你学会勇敢,当然也包括莫兰的《如果你再勇敢一点》。我们能做的,不过是从那些普通人的故事里汲取勇气和力量,像“胆小鬼”公社中的人们一样,抱团取暖,勉力前行。

勇气也是会传染的,勇敢的人,必然会更幸运。这世界正在悄悄奖励那些勇敢的人,如果你再勇敢一点,这世界也许会如你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