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里的北族有什么神话传说?
长江流域的神话传说以四种方式存在:一是文字记载,包括正史、野史和历代笔记小说等。这种记录多呈静止状态,不同的记载之间,难免有相互矛盾之处,但它可能再次成为民间口头传说再创作的材料和根据;二是在民间口耳相传,变异性较大;三是以文物固化的形式记载,这种记载可以是文字的,也可能是其它形式——如图案等,后者需要书面材料或口头传说资料的破译和证明;四是以戏剧、曲艺为传播载体。 一楚典汉籍中的长江流域神话传说严格地说,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专门记载长江流域神话传说的集成性典籍。但长江流域有不少的文献典籍记录了神话传说。也有不少的文献典籍记录了长江流域的神话传说。 概略说来,记载有长江流域神话传说的文献典籍,有《庄子》、《楚辞》(包括各种笺注)、《左传》、《国语》、《战国策》、《淮南子》、《山海经》、《吴越春秋》、《越绝书》、《史记》、《汉书》以及《列仙传》、《博物志》、《搜神记》、《搜神后记》、《荆楚岁时记》、《渚宫旧事》、《武林旧事》、《钱塘遗事》、《华阳国志》、《西湖游览志》、《三言》、《二拍》等等。 这些文献典籍所记载的长江流域的神话传说,未必都有什么内在联系,多以单篇数则的形式出现,但从整体上来看则蔚为大观。正史中记载的长江流域神话传说,多有将神话传说历史化的倾向;而志怪、笔记小说里采录的长江流域神话传说,就保留有较多的原生状态──但不乏猎奇之意。只有近年来所进行的民间文艺集成工作所编辑的各地神话传说故事集较为“中庸”。 这里还要说一下志怪、话本、演义小说对长江流域神话传说的汇聚、扩散作用。这些小说或将民间神话传说“集腋成裘”,或据之“敷衍成篇”,使之流传弥广,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等。串缀成篇的神话传说与仍在民间以原生态流传的神话传说相互影响,又可催生出更多的异文。可谓两者相得益彰。 二少数民族宗教典籍里的神话传说愈是靠近长江上游地区,少数民族就愈是被封闭,汉化程度就愈小,原生宗教和人为宗教(主要是前者与后者融合后的半原生态宗教)也就愈发达,所保存的原生态的神话传说就愈多。 在云贵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神话传说主要保存在民族宗教典籍里(不论是用本民族文字记载还是纯粹依靠口耳相传、师徒相授)。 白族盛行本主崇拜,还信奉佛教和道教。据民间传说的说法,本主***有“五百神王”,也就是就,每个村寨至少有一位“本主”,而每一位本主都有相应的神话传说作背景。白族主要的神话传说作品有创世神话《人类和万物的起源》、《开天辟地》、《石明月》、《日月从哪里来》、《氏族的来源》、《虎氏族的来历》、《狩猎神话》、《兄妹成亲和百家姓的来源》、《为什么用牛耕地》、《稻子树》、《五谷神王》等;图腾神话主要作品有《九隆神话》、《木莲神话》、《金鸡和黑龙》、《白崖天子》、《红沙石大王》、《石头皇帝》等;本主神话主要作品有《沙漠大王》、《太阳神本主》、《大黑天神》、《猎神杜朝选》、《段赤诚》、《药神孟优》、《黄牛本主》、《柏洁夫人》、《河头龙王的家系》等;白王神话主要作品有《草白王放羊》、《白王打天下》、《辘角庄》、《果子女与段白王》、《美人石》、《白王与石鼓》、《白姐阿妹》等;密教神话主要作品有《南诏图卷·文字卷》、《白国因由》等;民间流传的有《观音收罗刹》、《负石阻兵》、《五十石》等。 布依族把宗教经典称之为“摩经”,它以两种方式传承:一是口耳相传,另一种是用汉字或仿汉族“六书”法创造的方块字记录布依语音,即成为书面摩经。大多记录有较多的神话传说,主要有《访几经》、《请龙经》、《赎买经》、《退仙经》、《招魂经》等。 侗族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其神话传说主要在民间口头流传,主要作品有《开天辟地洪水登天》、《棉婆孵蛋》、《繁衍人烟》等。 仡佬族祭祀仪式的诵辞中包含有大量的神话传说。其中较著名的是创世古歌《叙根由》,其主要内容有《铁牛精那约》、《巨人由缘》、《阿仰兄妹制人烟》、《阿利捉风》、《打虎擒獐射羊》、《砍树造房》、《挖矿炼铁》、《找草果》等。 苗族口传巫经《吃牛古根》讲述了天地的产生、山川的形成、人类的起源和繁衍、苗族的迁徙、吃牛的原因等内容。《苗族古歌》堪称苗族神话传说的集大成者。它包括《开天辟地歌》、《古老话》、《金银歌》、《开天辟地》、《开山辟土歌》、《枫木歌》等内容。 纳西族的神话传说大多数保留在东巴经和打巴口诵经里,在民间亦广为流传。主要作品有东巴经的创世神话《祭天古歌·查班绍》(人类繁衍)、《崇般图》(创世纪)、《祭天口诵经·洒奠祭酒》、《崇仁丽恩解秽经》、《丁巴什罗固蒙吐贝》(丁巴什罗传略)等;女性崇拜和母系血缘婚神话作品有东巴经的《猛厄绪》、《多萨欧吐哲作》、《鲁搬鲁绕》、《祭天经·素库》(招迎家神)、摩梭人的《格姆女神的故事》、《人母和龙母》等;动植物神话有《白蝙蝠取经记》、《当恩·拉统贝》(超荐能人·虎的来历)、《西恩·贡充》(超荐死者·马的来历)、《休曲术埃》、摩梭地区的《鹰神汁迟嘎尔》、《青蛙丈夫》等;创造神话有《崇仁潘迪彻舒》(找神药)、《祭天经·考赤绍》(索取长生不老药)、《祭天经·鲍麻鲍》、打巴口诵经《母鲁阿巴都造福人类》等;英雄神话作品有《董埃术埃》(黑白战争)、《哈斯战争》、《高来秋受沃》、《普尺阿鲁哲作》、《古都生丁哲作》、《什罗飒》、打巴口诵经《智慧勇敢的阿土那佳若》、《歌颂玛补子汝神》等。其它还有摩梭人的《失踪的猎犬》、《洪水滔天》、《阿巴都神安排人类万物的寿命》、《舅父奔丧》、《火葬的来历》、《烧杜鹃木的来历》等。 水族虽然有自己的文字──古老的水书,但它并不能用来全文记录水族的神话传说。水族的神话传说基本上靠口耳相传的古歌来传播。水族古歌作品有《开天地造人烟》、《开天辟地》、《古双歌》、《诘俄牙》、《开天地调》等,还有一些口头流传的神话传说故事。 土家族神话传说因受汉文化影响较大,散佚较为严重,不像西南地区其它少数民族有较完整的“古歌”,以歌谣的形式完整地保留古代神话传说的情况较少出现,仅在《摆手歌》里有《开天辟地》等内容。而以民间口头流传的神话传说故事为主。 瑶族的神话传说主要保存在三类典籍中,一是创世古歌《密洛陀》;二是瑶族古老宗教的经文唱本《盘王大歌书》和瑶族师公所用的瑶族古老经书《神唱》(用汉字书写)里;三是这两者之外的《过山榜》。 彝族有自己的文字,用彝文著述的书被称为“彝经”,其中有一类就专门记述彝族神话、史诗、传说、故事、仪式歌等等。就是在彝文祭经里也有不少的神话传说,如彝族毕摩指路送魂时所念的《指路经》里就包含有彝族祖先迁徙的路线等内容。彝族的古歌也较为发达,有《查姆》、《勒俄特依》、《阿细的先基》、《梅葛》、《门咪间扎节》、《天生地产》、《天地论》等等。此外,还有大量的神话传说故事在民间口头流传说。 三蕴藏丰富的民间文学就文学发生、发展的源头来看,民间文学无疑是最早的文学形态,当然也是中国神话传说的渊薮。一切书面记载的神话传说莫不是采自于当时当地的民间文学。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文献典籍中的神话传说,仅仅是历代神话传说中的冰山一角、九牛一毛。所以,研究长江流域的神话传说,必须把视野拓展到长江流域的民间神话传说中去,决不能仅仅局限于书面的文字资料,而应把文献资料与民间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进行对照研究。否则,那是不全面的,很容易出现盲人摸象的结果。 长江流域的神话传说,以多种形态存在于长江流域的民间文学之中,下面试类析其特点。 (一)日白粉经:民间故事里的神话传说“日白粉经”是长江中游地区对民间讲故事的一种俗称,其意同于四川省的“摆龙门阵”。 长江流域神话传说故事的分布极具特色,上游地区神话传说故事数量极其与传说故事的比值较大,其内容也较为古老;下游地区则传说故事所占的数量及份额较大,古老的神话故事处在逐渐散佚的过程之中,或曰正逐渐向传说故事转化。 中下游地区受北方(中原)神话传说故事影响明显要大于上游地区,这是南北交通方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一。 上游地区的神话传说故事在思想意识方面,包容着较多的原始意念,受原始宗教文化影响甚大,民族民间原生态文化烙印明显,古朴生动;而下游地区则已杂糅较多的理性色彩和儒、释、道意识,且受民间说书艺术的影响,有些已开始讲究情节和结构技巧。 有时,同一神话传说题材分别以韵文和散文的形式表现出来。韵文包括史诗、古歌、叙事长歌等,散文则是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两者相比,从整体来看,韵文结构较为完整,但叙述语言较简洁,似可视为散文形式的“简本”。从细节及人物形象的丰满度来看,散文形式的神话传说故事细节更为详尽,人物性格也更为丰满,但多以“折子戏”的形式出现。从体量上看,缺乏整体的完整性──即没有经过像《西游记》、《三国演义》那样的串缀加工。瑶族神话《密洛陀》,就有韵文与散文两个版本。 (二)颂神唱祖:民间歌谣里的神话传说这里所说的民间歌谣,是指除掉史诗和叙事长诗(这两种韵文作品将在下面专门介绍)的篇幅短小的民间韵文作品。 民间歌谣里至少有三个类别与神话传说有关:一是历史传说歌。其咏唱的内容全都是神话和传说。它分为单唱和串唱。单唱是指在一篇作品里,只咏唱一件历史事件或只唱一个(一组相关的)历史(神话)人物,如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土家族的《向王天子一只角》:“向王天子一只角,吹出一条清江河。角声高,河水涨;角声低,河水落……”;串唱则是把不同历史时期或不同民族的人或事串接在一起咏唱,如《十二月唱古人》、《十唱古人》,有时甚至把历史时序颠倒过来唱。 二是风俗礼仪歌。民间在举行祭祖、做屋上梁、贺寿和婚丧嫁娶时都要吟咏一些赞辞,这些赞辞里就常常包含一些神话传说──传说的比例稍大于神话。只不过是语言较为简洁,有时甚至是提及而已。 祭祖时要叙述、赞美先祖的生平和业绩以激励后人。有时还要叙述家族的迁徙史──主要存在于上游少数民族地区。其祭祀歌辞中,常常是神话与传说杂糅。 做屋上梁时,木匠师傅要赞梁,赞美梁木不是凡间物,说明用于抛梁辟邪的鸡是王母娘娘的“报晓鸡”。 贺寿时,要把寿星佬与历史上长寿的名人相提并论,高兴起来,还要赞美寿星佬的儿孙像历史上著名的文臣武将一样贤能。 闹洞房、喝喜酒时,往往将新人与历史上的梁鸿孟光相比拟,祝新娘早生贵子,新郎像郭子仪一样多子多福,儿孙像ⅩⅩⅩ一样为将为相。 长江中游地区办丧事时,作兴打丧鼓,歌辞内容少不了要咏唱古人,宣传“自古英雄谁无死”,劝人节哀顺变。 三是歌头与盘歌。在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民间风俗活动中,歌唱者之间的对歌、盘歌活动是极其频繁的。其一问一答,答后反问,互相“掉书袋”,盘问对手对神话历史传说究竟知晓多少。极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面对此情此景,揣测2000多年前屈原的《天问》是古代楚国巫师(歌手)相互盘问的“考试大纲”恐怕也不会错到哪里去。 这三类歌谣中以传说歌为主导。 (三)祭神咏史:民间史诗里的神话传说在云贵高原,少数民族民间史诗常常与民族宗教典籍缠夹在一起。就一般而言,史诗往往包容在宗教典籍里,是宗教典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史诗里,民族神话的份额相当重,而传说的内容则相对要少一些。 随着时代文化的变迁,有一些史诗也逐渐独立出来,可以单独演唱。但也有一些本来就是与宗教典籍无关,可以单独演唱的。如彝族的《阿细的先基》、瑶族的《过山榜》等。 长江流域的史诗有一个***同的特征,那就是:它一般用在庄严肃穆的祭神、祭祖、还愿场合。所咏唱的诗篇都较长。多者长至需咏唱几天几夜。所咏唱的神灵、祖先事迹完整、时间脉络清晰,堪称是民族历史的教科书。 以前以为,汉族没有自己的“史诗”,但湖北省神农架《黑暗传》的出现,动摇了这一成说。就全诗的结构而言,它从鸿蒙时代一直唱到晚清,与其说是史诗,倒不如说它更像“摆(排)朝文”来得妥当。但它的开头部分,却是不折不扣的“史诗”笔法,尤其是“浪荡子吞天”一节,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上古时代的内容则将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梳理得有条有理,似可以称之为“准史诗”──一部变异了的“史诗”。它主要用于民间的酬神还愿。 长江中游以下的汉族地区,就见不到史诗的踪影了。 (四)说古唱今:民间叙事长诗里的神话传说虽然时至今日,长江中下游地区自古以来就未曾出现过史诗,但这并不妨碍民间叙事长诗的繁荣。古诗《孔雀东南飞》,就是长江流域最早的民间叙事长诗。到了当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汉族民间发现了近百部叙事长诗。如中游地区的《双挖堤》、《孟姜女》、《钟九闹漕》、《双合莲》,中游地区的土家族则有《金凤谣》,下游地区的汉族有《五姑娘》等。 四戏曲曲艺里的神话传说宋元之际,中国戏曲开始走向成熟和鼎盛。大量的剧作,取材于历代史志和文学作品(其中也包括神话和历代的各种传说)。不论是文献上或是民间的神话传说,都有可能进入戏曲和曲艺作品。 神话传说为戏曲曲艺提供了创作素材,戏曲曲艺使得神话传说的流传范围更为广泛和久远。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说,戏曲曲艺是保存神话传说的又一种方式。 长江流域进入戏曲曲艺的神话传说作品为数不少,择其要而言之,今日所见者有:上古的神话传说《嫦娥奔月》和取材脱胎于牛郎织女的《天河配》。 先秦时期的题材有楚、吴、越传说。也就是说,从地区来看,上不过中游,;从时限上来看,早不过战国时期。 下面依时序作一提要述介: (一)荆楚1、楚王室:《楚昭王》、《芊建游宫》2、庄子:《蝴蝶梦》、《庄周梦》、《大劈棺》3、伍子胥:《武昭关》、《文昭关》、《伍员吹箫》、《二胥记》4、屈原:《读离骚》、《汩罗江》、《怀沙记》、《屈子竞渡》5、宋玉:《高唐梦》、《春芜记》 (二)吴越《专诸刺王僚》、《西施》、《浣纱记》、《五湖游》 (三)秦《赶山塞海》、《孟姜女》、《长城记》 (四)楚汉《气英布》(刘邦)、《圯桥进履》、《赤松记》(张良)、《萧何月下追韩信》、《追韩信》、《千金记》(韩信)、《霸王别姬》(项羽) (五)两汉1、王昭君:《汉宫秋》、《昭君出塞》、《和戎记》、《昭君梦》、《汉明妃》2、司马相如、卓文君:《私奔相如》、《琴心记》、《茂陵弦》3、董永:《天仙配》、《槐荫树》、《织锦记》 (六)三国1、刘备:《鼎峙春秋》、《草庐记》、《古城记》、《古城会》、《甘露寺》、《回荆州》、《哭祖庙》2、诸葛亮:《博望烧屯》、《空城计》、《失空斩》、《定军山》、《群英会》、《借东风》、《芦花荡》、《隔江斗智》、《卧龙吊孝》3、关羽:《斩貂蝉》、《斩貂》、《义勇辞金》、《千里独行》、《襄阳会》、《水淹七军》、《单刀会》、《刀会》、《华容道》、《关公显圣》、《西蜀梦》4、赵子龙:《长坂坡》5、吴:《黄鹤楼》、《乔府求计》 (七)晋《卧冰记》(王祥) (八)唐1、西游记:《西游记》、《陈光蕊》、《慈悲愿》、《江流记》、《闹天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借扇》2、李白:《太白和番》3、八仙:《岳阳楼》、《城南柳》、《牡丹对药》(吕洞宾)、《蓝采和》 (九)两宋1、包公:《盆儿鬼》、《秦香莲》、《铡美案》2、苏东坡:《东坡梦》、《贬黄州》、《赤壁赋》、《眉山秀》3、岳飞:《岳家庄》、《岳母刺字》、《精忠旗》、《精忠记》、《续精忠》、《战潭州》、《挑滑车》、《八大锤》、《翠楼败金》、《扫秦》、《东窗事犯》、《牛皋扯旨》4、韩世忠、梁红玉:《麒麟罽》、《战金山》5、文天祥:《厓山烈》、《西台记》、《冬青树》6、潘必正、陈妙常:《玉簪记》(《琴挑》、《追舟》、《秋江》) (十)明《花前一笑》、《花舫缘》(唐伯虎) (十一)其它1、观音:《香山记》2、柳毅传书:《柳毅传书》、《桔浦记》、《乘龙佳话》3、蔡伯喈、赵五娘:《蔡伯喈》、《琵琶记》、《赵五娘》4、梁山伯与祝英台:《访友记》、《梁山伯与祝英台》(《双蝴蝶》、《柳荫记》)5、白娘子:《白蛇传》(《盗仙草》、《上金山》、《金山寺》)、《雷峰塔》(《水斗》、《断桥》)、《称心缘》6、紫姑:《紫姑神》五文物里的神话传说(返回顶部)考古文物也负载有神话传说,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就目前所见到的出土文物来看,文物负载神话传说的形式有两种:一是文物以文字的形式直接记录了神话传说。如湖南省长沙市出土的楚帛书上的文字,就记录了伏羲女娲婚配后生下四子,封为四时之神的神话传说;此外,楚帛书还记录了一些神话人物,如“伏牺、炎帝、祝融、***工、女皇、帝俊、禹、契”等,对古代神话传说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湖北省荆门市出土的包山楚简就记录了楚人所祭祀的一些神灵和祖先的名字,如“太、蚀太”(太一)、“社”、“后土”、“地主”、“野地主”、“宫后土”、“宫地主”、“司命”、“司祸”、“大水”(天水、天汉、银河)、“二天子”、“峗山、五山”(山神)、“老童”、“祝融”、“鬻熊”等。 二是以图形的形式记录古代神话传说。如湖南省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绘帛画,上部就绘有日月,日月里分别绘有金乌和蟾蜍。整幅画的布局按天上、人间、地下纵向排列。其内容与我们所知的楚地神话传说内容多有契合之处。还有河南、四川等省汉代画像砖及石棺画像上的伏羲女娲手举日月图等。其画面上的伏羲女娲正如古文献所记载的是“人首蛇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