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的一些技巧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你对戏剧的一些技巧了解多少?我们来看看吧!

1。支点

我们注意到,人们说话时总喜欢依赖一些东西。包括桌子,柱子,椅子,人,这些都是戏剧中的支点。

戏剧需要一个支点,因为这样,演员才会觉得自然,观众才会觉得舒服。有的时候,如果演技没有演好,我们会说话剧被改成相声了。这意味着没有支点。而事实上呢?相声也是有支点的。以前讲相声的人会有桌子,现在也会有麦克风。真的没什么。两个相声演员也会以对方为支点,而不是在台前左右摇摆。

很多校园剧都会有这个问题。他们总觉得(或者潜意识里)我现在的表现很重要。我想展示这段话。站在舞台后面,观众看不清也听不清,我就跑到舞台前面。当聚光灯打过来的时候,你们都看着我,听我说。后来就是聚光灯的滥用,话剧的相声。

戏剧有自己的规则,为了让戏剧的舞台看起来像生活。如果你真的生活在舞台上,那么戏剧永远是舞台,而不是生活。在这里,支点是一个规则。你要利用好支点,围绕支点说话。

可以做一些游戏小品。比如设置一个场景,确定自己想说话,身体的某个地方必须靠着支点。场景可以是回宿舍(宿舍凳子、桌子、床),见网友(公园长椅),学会和桌椅接触而不是和空气长时间对话。

2。演员表演技巧(1)-学会站在墙上。

演员的演技太多了,但我不是专业人士。而且校园剧很多同学都不是专业的,我就把枣子吞了,做一个无聊的套餐,分成几个题目。不是身体,是吐字,分开。

看了很多校园剧,发现自己应该受到惩罚。可能都是上天的眷顾吧。小学和幼儿园的老师太喜欢了,以至于忘记了一个重要的教训——做惩罚。

在生活中,当一个人全神贯注于一件事的时候,或者与另一个人交谈的时候,往往会保持静止,或者只在一些关键的地方表达一些东西。在舞台上,两个人说话的时候,往往会东走西走,或者这边走一小步,那边退一小步,这边拉衣服,那边摸头发。简而言之,他们只是不停地移动。

学会在台上不动。去掉所有的小动作。

这和支点有关系。支点很少处于持续运动中,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如此。如果把人当作支点,那么被当作支点的人必须保持不动,否则整个舞台繁荣,观众的注意力就会分散。

罚站真的很难估计。你还不如做军训或者木偶训练,增加对四肢的控制力。另外,学会在舞台上放松也很有帮助。因为当一个演员在舞台上感到不知所措的时候,就会加很多这样的动作。于是,戏越来越多。

3。演员的表演技巧(2)——不要有语音语调

现在的校园剧只用一种语音语调来表达角色,尤其是一些不太好的剧本,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角色是活生生的人。在不同的人面前,不同的时间,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形象,所以需要用不同的语音语调来表达。一个人物,在整整一两个小时里,采用一种语音语调。这样的角色一定是失败的,一定会让观众感到厌倦。也就是说,演员在演戏的时候,一定要丰富角色,让角色的每一个字都有生命力。

我们可以随意找一段散文或者小说,学会让这段话的每一句都使用不同的语音语调。

做到以上三点的剧已经开始了,至少能让人看一部剧。但是,要想让人舒服,就需要更高的要求。

3。演员的表演技巧(3)-经验

一个演员要演好一个角色,最重要的问题是经验和表演。除了专业要求的语言能力,如何体验和表达角色是校园剧的两个必要课题。

在这里,我个人认为专业演员和业余演员的区别不是那么明显,经过训练的人还是可以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平的。

有些人很有表现力,但你仔细感受,就会知道他心里有多少东西,有多少是和这个角色息息相关的。大部分演员的‘习惯’,包括很多非常优秀的演员,都是用自己的大脑控制自己的语言和身体。入戏很难,很累,因为他们要和别人交流,体会角色的内心感受。

经验真的是一个很玄妙的词。对于一个人来说,怎么才能体会到别人的感受,哪怕是一个虚构的人的感受?

一个是经历,个人喜怒哀乐。一个人能对自己的喜怒哀乐有真实的体验,才能在舞台上变得自然,在舞台上活得精彩。

一个是观察,观察别人的喜怒哀乐。与此相关的,想象,想象别人的喜怒哀乐,想象别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反应。

当然,还有另一种表演方式。他通过自己的身体慢慢进入角色。他把自己变成一个角色,让角色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样的演员慢热。一开始他似乎离角色很远,或者觉得表现力不够。但是,他一旦入戏,就是自然而然的表现。

4。演员的表演技巧(三)——声线的表现力

声线是戏剧语言魅力的体现,需要非常扎实的基本功。我不提倡校园剧的基本功训练。但是必要的语音和台词训练还是需要的。

除了之前说的不要一个语音语调的小技巧,这里需要详细说一下:

1.大嗓门。声音太低,更不用说富有表现力,你甚至听不到。这多半是因为不能在舞台上丢脸,所以用行为主义疗法。保持声音越来越大,然后在不同的地方逐渐做这个练习。

2.口齿伶俐。不一定要像把大大小小的珍珠倒进一盘玉里,至少要让别人听到你在说什么。这两点是非常基本的要求。

3.从单句到汉字。这和一个语音语调有关。有人会想,我得说这句符合人物形象的话。人物形象不是一个概念。而是通过组合每个单词和句子。首先,要善于表达单句。在这里,你可以做练习,比如说一百遍我爱你。一百次太多了,至少十次。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说不同的声调、发音和语调。经典包括,哦,啊。

4.句子阅读和节奏。哪里有压力,哪里就有停顿。有志者事竟成。

5。演员的表演技巧(四)——塑造人物

剧本讲的是一个人物,不管这个人物是真是假,一旦写出来,这个人物就有了自己的生活。而当一个演员去看这个角色的时候,脑子里就有了一个新的角色形象。这些人物都不一样。对于一部剧,你要演好导演和演员都认同的角色。表演好不好,不在于是否贴近这个心中的角色,而在于是否给观众留下鲜明的角色形象。从这一点来看,姜旭的扮演者是相当成功的。

在过去,谈论一个角色的形象似乎是不可能的。一旦谈到一个人物的形象,似乎就有你是不是在表达一个没有经历过的人物的嫌疑。现在我们说性能和体验是统一的,这肯定不重要。但是,这里必须要说的是,表现人物的时候,一定要有体验。

以我的经验来说,表现一个角色就是用自己的身体,所以也必须用自己的感情来塑造角色。如果经历少了,人物会显得很假,但是当感情倾注到人物身上,那么人物就会饱满,充满活力。演一个角色,要调动感情,喜怒哀乐。

6。演员的表演技巧(五)——走进角色的内心

真的看,真的听,真的想,估计大部分学戏剧的人都听说过。这三句话其实就是要走进人物的内心。用自己的反应去反应,用内心的语言去说话。

我不相信一个人可以用人物的反应来反应,因为人物根本接触不到,只有用自己的反应才有可能。表演过程中,有两个你,一个是活的,一个是演的,演的那个在控制你的行为。用自己的反应来反应,就是用第一个和对手反应恰当,舞美。第二个刚说了,哭的时候不能哭,所以表现不好;要结束了,别忘了。

如果你真的看,真的听,真的想,你一定是真的把第一个你搬上舞台,而不是演戏。别人说话,你反应,别人行动,你反应。你在不同的场景下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眼光。这才是真正的看、听、想。

用你内心的语言说话。很多导演让演员写人物传记,这是了解人物的一种方式。如果你能让第一个你站在舞台上,那么你真的能看到,听到,想到,但那是你自己,而不是一个角色。如果你想走进角色的内心,那么你就要带着角色的心站在舞台上。

了解一个人很难,了解自己更难。带着角色的心站在舞台上就更难了。人物有自己的爱恨情仇,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怎样才能认识一个人物?

一个角色,幸好不是生活,只是角色,只是剧本。我们看到的是冰山一角。幸运的是,这个角可以放在不同的冰山上。

我刚刚说过演员创造角色。在这里,我想了解一个人。首先,我需要自己的生活。第二,我需要自己的灵性,同理心,或者想象力。第三,我需要和导演沟通,不断拓展角色的背景,保证我想象的人物在导演的框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