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查阅资料,谈谈中国航天事业的最新成就。

关于中国航天工业的信息

我来回答。有奖励

热心公益的网民

2013-03-21

1999 165438+10月20日6时30分7秒,中国第一艘实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完成21小时空间科学实验后,于21日3: 41成功着陆。神舟实验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成功日期为1999 165438+10月21,距离年底只有一个月零九天。七年来,许多每天倒数日历的宇航员只想睡个好觉。但这样一个简单的愿望,对很多人来说,也是一种高不可攀的奢望。在新的鼓点中,“神舟二号”又出发了。驾驶隆隆起重机进入太空的中国宇航员必须为了国家的理想与时间赛跑!

不久,第二艘宇宙飞船“神舟二号”制造出来,性能比“神舟一号”更先进,保证安全的设备和生命保障系统安装得更全。

2001 1 1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这是中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的原型。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学和物理学等领域的实验。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数据。与神舟一号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在系统结构上有新的拓展,在技术性能上有新的提升,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相同。

然后神舟三号飞船于2002年3月25日发射升空。飞船上装有人体代谢模拟器、拟人生理信号设备和人体假人,可以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血液循环等重要生理活动参数。神舟三号轨道舱在轨运行时间超过180天,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

2002年6月30日,神舟四号的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的最后一次彩排。那是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技术要求最高、试验系统最全、难度最大的一次飞行试验。也面临着载人航天发射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发射场极寒,最低温度接近-30℃,超过低温发射条件近65438。神舟四号飞船的最终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经受住了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飞行考验,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低温发射新纪录和世界航天史上火箭低温发射奇迹。中国航天专家梁院士说,虽然神舟飞船的研制和发射比美俄晚,但中国研制飞船的起点更高。“神舟”飞船的轨道舱不仅可以从轨道上观测地球,还可以作为未来交会对接的飞行器,是未来天地往返运输的绝佳工具。

10年10月6日,美联社向世界发布消息:在载人飞船即将发射之前,中国宣布最快将在三年内把一颗探月卫星送入月球轨道。代号为“嫦娥工程”的中国探月计划于今年3月启动,目前进展顺利。另据了解,如果一切顺利,中国人可能在10年出现在月球上。

公元2003年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9点整,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在震天动地的轰鸣声中升空。在这一天,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了来自中国的杨利伟在太空中飞行。从这一天起,中国的五星红旗开始出现在浩瀚宇宙飘扬的旗帜中。承载着全民族希望的“神船”开启了中国一个全新的航天时代。

65438年6月+10月65438+2003年6月清晨6点23分,中国“神舟五号”飞船在起飞21小时后,降落在内蒙古的开阔草原上。中国在太空留下足迹的历史已经结束。

65438年6月+10月65438+2005年2月,我国再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神舟六号,进行了首次多人多天空间飞行试验。

2008年9月25日,21: 10,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搭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承载着中国人在太空再创新高、飞向太空的梦想。

这是神舟飞船第七次飞向太空,也是中国人第三次登陆太空。

继杨利伟实现中国梦、费、聂海胜进入轨道舱进行空间科学实验之后,今天,中国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肩负着一项全新的历史使命——按照计划,他们将在这次太空飞行中走出舱外。

查看所有39个答案

恩智艺考_航空航天专业排名_专注艺考“老字号”

航天专业排名选恩智教育!现在启动“走进央视,首都培训”活动!备考,通过率高!担心航空航天专业排名?名师1 vs 1,梦想上重点大学!全国连锁艺考培训,就近入学,家长放心!

恩智(北京)教育科技..广告?

最新招聘信息——山香教育通过率高!

最新招聘信息面试礼仪+面试流程+面试技巧,讲座+试讲+答辩+技巧。山香名师全覆盖,预约试听,协议班不退!

杭州山香文化艺术战略..广告?

所有相关问题

什么牌子的广告遥控飞机好?JD.COM玩具乐器,见证成长。

什么牌子的遥控飞机好?JD。COM玩具乐器,抗摔材质,操作简单,创意无限,精彩无限,成长领先一步!

572020-05-03

中国航天工业发展信息

14世纪末,47个自制的火箭被明朝文人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手里拿着大风筝。他首先开始想象利用火箭的推力飞向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不幸的是,火箭爆炸了,成千上万的家庭也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的行为激励和震撼了人们的心灵。敦促人们更加努力地学习。1970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发射成功!它成为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2003年6月5438+10月65438+5月,中国神舟五号发射了一艘载人飞船,标志着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2007年10月24日18: 05,随着嫦娥一号成功登月,嫦娥工程一期圆满结束。此后,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相继发射并成功对接。2016 9月15日22时04分09秒,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航天事业始于1956。中国于4月24日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0,这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中国航天发展的目的是探索外层空间,扩大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空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适应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中国发展航天事业,贯彻国家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即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百度百科-中国航天工业

145浏览247862019-07-18

中国航天工业发展信息

近年来,最突出的宣传是航天工业。从第一次载人航天到第一次太空行走再到接下来的嫦娥计划,都是计划开发利用月球。中国还研制并发射了各种类型的卫星,如气象卫星、北斗系列导航卫星和对地观测遥感卫星。自2003年以来,中国已经进行了多次载人航天实验。杨利伟成为第一个飞入太空的中国人,霍志刚成为第一个在太空行走的中国人。

29浏览5212020-03-18

关于中国航天成就的信息

1970年4月24日21,31,中国“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1987年8月,我国返回式卫星搭载了针对法国的试验装置。这是中国首次尝试进入世界航天市场。2003年6月5438+00,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2005年6月65438+10月65438+2月,神舟六号载着两名宇航员费和聂海胜发射升空。2008年9月25日21: 00,10: 04.988毫秒,神舟七号搭载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三名航天员升空。2007年10月24日18: 05,搭载着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成功发射。2010 10 1 18:59:57,嫦娥一号卫星的姊妹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次发射的目的主要是实现下一步月球软着陆,开展一些关键技术实验,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中国航天活动的历史始于1956年2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关于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1956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成立,统一领导我国航空和火箭工业。聂为导演,黄克诚、赵尔禄为副导演。航空工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开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部主任赵小津在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前对媒体表示,嫦娥一号的发射窗口预留了35分钟,在这35分钟内可以发射。但最后一分钟发射比第一分钟发射会损失1.20公斤的卫星燃料,这对只有1.200公斤燃料的嫦娥一号来说是很大的损失,会直接影响其工作时间和使用寿命。如果因为特殊原因不能在35分钟内正常发射,我们只能取消发射计划,将发射窗口推迟到下一年。百度百科-中国航天史

731浏览182132019-09-26

中国航天工业信息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航天活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趋势。主要航天国家相继制定或调整了航天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航天事业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航天活动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影响进一步增强。中国航天事业始于1956,走过了50年的辉煌历程。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独立自主地发展航天事业,在几个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一贯主张外层空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支持各种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活动,积极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不断为人类航天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中国确立了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战略目标,中国航天事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加强自主创新,努力推动航天事业更快更好发展。自2000年中国政府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以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进展。为了增进世界对中国航天事业过去五年和未来发展的了解,这里做一些介绍和说明。一、发展的目的和原则中国航天发展的目的是探索外层空间,扩大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适应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中国发展航天事业,贯彻国家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即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原则是:——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满足国家需求,体现国家意志。中国把发展航天事业作为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战略举措,作为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航天事业长期稳定发展。——坚持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航天事业从自力更生起步,通过自主创新不断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航天事业发展的战略基础。根据国情和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有限目标,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航天科技对国家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和支撑作用。加强战略规划,统筹发展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以航天科技进步为引领,推动高新技术和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保护空间环境,合理开发利用空间资源。——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开展航天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支持所有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活动,并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和共同发展的原则基础上,加强与其他国家在空间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二。从2001到2005年的五年中,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就。建设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试验基地,进一步完善科研、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显著提高航天科技基础能力;航天技术整体水平显著提升,攻克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载人航天取得历史性突破,探月工程全面启动;空间应用体系初步形成,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应用效益显著提高;空间科学实验和研究取得重要成就。空间技术1。人造地球卫星。五年来,自主研制发射了22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在已初步形成的四大卫星系列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六大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列。此外,海洋卫星系列将很快形成,建设“环境和灾害监测与预报小卫星星座”的计划正在加紧进行。一些新型高性能卫星有效载荷已经研制成功。各类应用卫星已初步投入运行,其中风云一号和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已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国际业务气象卫星系列。静止轨道大型卫星公共平台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大容量通信广播卫星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微小卫星的研制和应用取得重要进展。2.运载火箭。五年来,自主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24次发射成功,运载火箭主要技术性能和可靠性显著提高。从1996年10月到2005年底,“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连续46次发射成功。新一代运载火箭一批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和50吨氢氧发动机研制进展顺利。3.宇宙飞船发射场。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器发射场建设取得新进展,综合测试发射能力得到提升。多次完成各种运载火箭、各种人造卫星、无人试验飞船、载人飞船的发射任务。4.太空TT&C..空间TT&C网络的整体功能进一步增强和拓宽,多次为各种轨道的人造地球卫星、无人试验飞船和载人飞船的发射、在轨运行和返回着陆提供TT&C支持。5.载人航天。1999 165438+21年10月20日至10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并回收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随后又成功发射三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2003年6月5438+10月15日至6月16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并回收,首次载人航天成功,突破了载人航天基本技术,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2005年6月65438+10月12日至6月17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进行了“两人五天”的载人航天飞行,这是我国首次开展载人航天试验活动,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6.深空探索。探月工程前期研究和实施工作已经开展,并取得重要进展。空间应用1。卫星遥感。卫星遥感应用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应用系统技术水平和业务运行能力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国家卫星遥感应用体系。建成和完善了国家遥感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和多个省市的卫星遥感应用示范机构。光学遥感卫星辐射校正场建成并投入使用。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积累覆盖面广、时间序列长的多波段卫星对地观测数据资源,提供多样化的遥感产品和服务。在一些重要领域,卫星遥感应用系统已投入业务运行,特别是在气象、地质矿产、测绘、农业、林业、国土、水利、海洋、环境保护、减灾、交通、区域和城市规划等方面。在国土资源普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及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三峡工程等重大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卫星通信广播。卫星通信广播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广泛,应用产业初具规模。截至2005年底,中国拥有80多个国际国内通信广播地球站,34个国家卫星广播电视上行站,国内几十个部门和几家大型企业建立了100多个卫星专用通信网,拥有5万多个甚小口径终端站。卫星广播电视业务的发展和应用,提高了中国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面和质量,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卫星通信广播技术在“村村通广播电视”和“村村通电话”工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远程教育卫星宽带网和卫星远程医疗网初具规模。作为国际海事卫星组织成员,中国已建成覆盖全球的海事卫星通信网络,在国际移动卫星通信应用领域进入先进行列。3.卫星导航和定位。通过“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化”等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利用国内外导航定位卫星,在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服务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卫星导航定位的应用范围和产业不断扩大,全国卫星导航应用市场规模正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快速增长。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基础测绘、工程测量、资源调查、地震监测、气象调查和海洋调查等领域。空间科学1。日地空间探索。与欧洲航天局合作实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与欧洲航天局四颗空间探测卫星合作,首次实现世界六点同步联合探测地球空间,获得重要探测数据。对月球和太阳系的探索进行了初步研究。2.微重力科学实验和空间天文观测。利用神舟飞船和返回式卫星,在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科学等领域开展了多项实验研究,农作物空间诱变育种和高能空间天文观测探索取得重要成果。3.空间环境研究。开展了空间环境监测和预测研究;在观测、减缓和预测空间碎片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最初,它具有通过实验预测空间环境的能力。三。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2006年,中国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把发展航天事业放在重要位置。根据上述两个规划纲要,中国政府制定了新的航天事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及稍长时间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根据这一发展规划,国家将启动并继续实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空间科技重大专项和一批重点领域的优先项目,加强基础研究,提前部署和发展空间领域的一些前沿技术,加快空间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目标:运载火箭进入太空的能力和可靠性显著提高;建立长期稳定的卫星对地观测系统和协调的国家卫星遥感应用系统;建立比较完善的卫星通信广播体系,卫星通信广播产业规模和效益显著提高;逐步建立满足应用需求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初步形成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产业;初步实现卫星应用和卫星应用从试验应用到业务服务。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和航天器交会对接;实现月球探测;空间科学研究取得重要原创性成果。主要任务——研制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低成本、大推力运载火箭,最终实现近地轨道运载能力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14吨;完成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和50吨氢氧发动机研制;提高现有“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可靠性和发射适应性。-发起并实施高分辨率地球观测系统项目;开发和发射新的极轨道和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海洋卫星、地球资源卫星和用于环境和灾害监测和预报的小型卫星;开展立体测绘卫星等新型遥感卫星关键技术研究。初步形成全天候、全天时、多光谱、不同分辨率、稳定的对地观测体系,实现对陆地、大气、海洋的立体观测和动态监测。——协调卫星遥感地面系统和业务应用系统的发展;整合完善现有遥感卫星地面系统,建立健全国家遥感卫星数据中心,建设完善遥感卫星辐射校正场等量化应用配套设施,初步实现社会公共服务领域遥感数据共享;建立卫星环境应用机构和卫星减灾应用机构,形成一批重要的业务应用系统;卫星遥感主要应用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研制和发射长寿命、高可靠性、大容量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和电视直播卫星;发展卫星直播、宽带多媒体、卫星应急通信和公益通信广播等技术。继续发展和完善卫星通信广播普遍服务功能,增加卫星通信领域的增值服务。积极推进卫星通信广播商业化,扩大通信广播卫星及其应用的产业规模。——完善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系统,启动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计划。发展卫星导航、定位和授时的自主应用技术和产品,建立卫星导航定位相关的标准化位置服务支撑系统和大众化应用系列终端,拓展应用领域和市场。——研制和发射新技术试验卫星,加强新技术、新材料、新器件、新设备的空间飞行验证,提高自主研发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研制和发射“育种”卫星,促进空间技术与农业育种技术的结合,扩大空间技术在农业科研中的应用。-发展卫星,如太空望远镜和新的返回式科学卫星;开展空间天文、空间物理、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取得重要原创性成果;加强对空间环境和空间碎片的监测能力,初步建立空间环境监测预警系统。——载人航天,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进行航天器交会对接试验;发展具有一定应用规模的空间实验室,短期有人值守,长期在轨自主飞行,开展载人航天工程后续工作。——实现月球探测,突破月球探测基础技术,研制发射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主要用于月球科学探测和月球资源探测;开展探月工程的后期工作。——提高航天发射场综合测试能力和效率,进一步优化航天发射场布局,提高航天发射场设施设备的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空间TT&C网络的技术水平和能力,扩大TT&C的覆盖范围,具备初步满足深空探测需求的TT&C能力。四。发展政策和措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政府从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三个领域统筹规划,推进空间科技自主创新,提高空间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空间活动有序、规范、健康发展,实现既定发展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和措施包括:——统筹规划,合理部署各项航天活动。优先发展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适度发展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积极支持空间科学探索。——集中力量实施航天科技重大专项,加强基础研究,超前部署前沿技术。集中优势力量,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整合,实现航天科技的关键跨越。通过加强航天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一些前沿技术的超前研究,提高航天科技的持续创新能力。——加强空间应用,推进空间产业化进程。加强空间应用技术的发展,促进资源的享用,扩大商业应用。以通信卫星和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运载火箭为重点,积极打造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地面设备制造和运营服务的航天产业链。加强空间技术的推广、转移和二次开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视航天科技工业基础能力建设。加强航天器和运载火箭科研生产试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航天科技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加强信息工作、知识产权工作和航天标准化工作。——推进航天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引导航天科技工业改革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形成世界一流的大型航天企业。积极构建以航天科技企业和国家科研机构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航天技术创新体系。——加强航天活动的科学管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积极创新科学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强化质量效益观念,运用系统工程等现代管理手段,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系统质量,降低系统风险,提高综合效益。——加强政策法规建设。研究制定航天活动管理法律法规和航天产业政策,引导和规范各类航天活动,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营造有利于航天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确保对空间活动的投资。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大对航天的投入,同时鼓励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航天投资体系,以保持航天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航天活动。鼓励工业企业、科研机构、商业企业、高等院校和社会团体在国家航天政策的指导下,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航天活动和航天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卫星企业和应用部门优先选择国产卫星和卫星应用产品。——加强航天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教育,注重培养创新实践人才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航天人才队伍。普及航天知识,宣传航天文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航天事业。中国政府不断加强对航天活动的管理和宏观指导。中国国家航天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民用航天管理和国际航天合作的政府机构,履行政府相应的管理职责。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政府认为,外层空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世界各国享有自由探索、开发和利用外层空间及其天体的平等权利;世界各国发展外空活动应有助于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助于人类的安全、生存和发展,有助于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国际空间合作应遵循《联合国关于开展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的国际合作,促进所有国家的福祉和利益,并特别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需要的宣言》(《国际空间合作宣言》)中规定的基本原则。中国主张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和发展的原则基础上,加强空间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基本政策在开展国际空间交流与合作方面,中国政府采取了以下基本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根据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统筹合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设积极务实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