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鹿凯尔特人

少了斯玛特以后,乌度卡在G2摆出了绝地七武士的阵容。

首发的怀特+布朗+塔图姆+霍福德+罗威,加上板凳上的普理查德和格威,就这么七个人撑满了轮换——有那么一瞬间,我想起了一个月前的吉林队。

凯尔特人对扬尼斯的防守策略和G1如出一辙——

1、直接让老霍福德对位扬尼斯、二阵容则是让格威对扬尼斯——和对待杜兰特一样。

2、每当扬尼斯一运球,就上夹击。

3、扬尼斯冲起来的时候,垒人墙“帮”扬尼斯降速。

4、放扬尼斯的中投和三分。

这套防守策略在G1没出什么大毛病,除了扬尼斯自抛自扣那种无解球,大部分时间里,凯尔特人在防守端都压制着雄鹿。他们的问题主要出现在进攻端。

于是在G2,他们调整了进攻策略。最直接的: 开场让G1表现不好的布朗先攻。

说是斋月影响也好,说是腿筋伤势也罢,总之G1的布朗状态是肉眼可见的糟糕。当塔图姆被雄鹿重点照顾、需要布朗站出来分担压力时,他并没有承担起那份责任。所以尽管G1的凯尔特人把雄鹿的得分压在101分,但自己的进攻却只有便秘的89分。

但在G2,不一样了。

不知是斋月过去的原因还是腿筋伤势有所好转,G2的布朗终于恢复了活力,一开场就进入到了进攻模式——12分钟,7中6, 17分2篮板1助攻1抢断1盖帽 ——单节得分就超过了上一场的总和。

他的苏醒对于凯尔特人进攻端非常重要——凯尔特人可以放心地让塔图姆去做牵制,留着体力到最后时刻。G2上半场的塔图姆10分,下半场19分,就是这个意思。

同时,凯尔特人提高了防守反击的次数。一旦拿到球,坚决推反击。

最后,凯尔特人坚定地出手三分。

G1,凯尔特人出手三分50次,命中19球。

G2,凯尔特人出手三分46次,命中20球。

选择三分出手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雄鹿巨大的内线优势(三高),一个是雄鹿的防守方式(缩禁区、堵塔图姆突破路线、放霍福德斯玛特布朗们的三分),于是凯尔特人是“你给我什么,我就拿什么。”

看似疯狂且有些偏执的三分出手下,其实是凯尔特人对雄鹿防守策略的坚决打击。

当双杰加起来60分,凯尔特人能抡20个三分,霍福德场均10个篮板的时候,这比赛其实是很难输的。

凯尔特人与大部分球队不同。

他们的调整不是依靠改变轮换阵容、启用奇兵,而是就是这些人,但是找漏洞,再弥补,然后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边打边学习,边打边进步,好比超级赛亚人。

这才是这支平均年龄26.1岁的凯尔特人真正恐怖的地方。

人还是那些人——甚至少了一个斯玛特,但策略、思路、临场产生的结果不同,所以比赛呈现的内容和比赛结果也就不同了。

雄鹿的问题。

1、最基本的, 没有米德尔顿。

这个不需要多阐述,当扬尼斯被限制时,雄鹿就需要米德尔顿这样一个人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布登霍尔泽环顾四周,就是找不到这个人。G1的霍勒迪曾经短暂是。当他连续面对斯玛特拔进三分后,凯尔特人的防守一度产生过动摇。

但这一场,霍勒迪又隐身了。

大部分时间里,他的进攻意愿和进攻火力都不在线。尤其是,这一场他们的对手还少了DPOY斯玛特,霍勒迪大部分时间面对的都是怀特的时候,他的进攻意愿反而还不如G1足了。

如果说布朗是塔图姆身边唯一靠得住的火力点。那么当米德尔顿缺席后,霍勒迪就是扬尼斯身边的“杰伦·布朗”了。

下一场回到主场,雄鹿开局可以试试让霍勒迪进入攻击状态——这样才能解放扬尼斯的防守压力。

2、 雄鹿三高首发,但内线完全不占优势。

G2两边的篮板球对比:凯尔特人40个,雄鹿37个。当布登霍尔泽牺牲了一定的空间换取内线保障的时候,雄鹿的篮板反而让凯尔特人给压制了。

这是一件绝对不能接受的事。

3、 三分产量有问题。

G2的雄鹿在三分线外18中3——对比凯尔特人的46中20,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数据。

对于G3的他们来说,我觉得可以尝试变回常规阵容:把康诺顿或者阿伦之一拿上首发,把波蒂斯放回二阵容——这样至少有人能对上格威,而且能帮首发扯开空间。

空间,对于现在的雄鹿来说,是最简单也是最不容易得到的破解之法。

凯尔特人折了斯玛特后,没有把泰斯或是科内特、内史密斯们填进轮换,而是摆出了绝地七武士阵容。就靠七个人撑住了全场,并且拿下了胜利。

这是一场十足的充满波士顿凯尔特人特色的比赛。

韧性、变化、自我证明、决心、拼劲……

染着一头绿发的斯玛特在板凳席玩命鼓掌的时候会不会突然惊了一下:

“完了,赢球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