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孩子欣赏艺术作品

艺术是人类追求和创造美的产物,它表现了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对美的理解。艺术需要艺术欣赏者去分析、欣赏、鉴别,才能发现和理解艺术作品中的美。如何从艺术独特的本质和角度去理解、分析、体验、判断,从而对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有一个深入的探索,这是艺术鉴赏的责任。幼儿园教师作为儿童艺术作品的欣赏者,可以利用儿童画这个窗口,探索儿童的心灵,走进儿童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思想,从而有针对性地教育儿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长期以来,我们对儿童美术作品的欣赏仅仅停留在模仿成人绘画的形象和相异之处,技法是否娴熟,构图是否合理等等,而忽略了儿童美术作品的本质是传达儿童的思想和情感。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指出:“教师的任务基本上是为自然发展提供支持,并对来自儿童的热情给予赞扬和同情。“也就是说,教师要对所有孩子健康的、自发的、积极的造型活动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美术造型语言本身的特点,尤其是儿童美术独特的造型特点,并以此为出发点去欣赏和分析儿童的美术行为和作品。指南中还明确指出:“成年人应该充分理解和尊重儿童的艺术表达,不应该用自己的审美标准来评判儿童,更不用说为了追求结果的完美也是这样训练儿童,以免扼杀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萌芽。“在《指南》中,不仅强调了“在儿童自主表达和创造的过程中,不应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儿童”。而且还强调“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创作意图,不能简单地用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因此,教师欣赏儿童艺术作品的能力对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通过调查发现,教师欣赏儿童美术作品的能力还很欠缺。第一个原因是,从事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大部分教师都是幼儿教师。这些老师虽然有一些美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但是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的基础训练。而且,由于目标导向的评价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只是对幼儿的作品进行好而差的评价,并没有欣赏到作品的内心感受和幼儿在他这个年龄所需要和能够表达的美的感受。因此,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欣赏方法。调查还发现,大多数教师的美术教学和欣赏经验主要来自教学实践和同行观察,而通过专家指导获得和积累的经验相对较少。

二是教师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意识不强,缺乏教育专业理论知识。虽然大多数教师在欣赏和分析儿童美术作品时,能够根据儿童年龄的发展阶段客观地评价儿童美术作品,并能及时肯定和表扬,指出其优点以及不足。但由于教师的鉴赏能力、观念缺失等因素,仅停留在评价层面,导致教师以模仿绘画模式教学,将例题定义为学习的内容、要求和标准,要求孩子效仿,将儿童画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儿童的作品是其情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表达。导致儿童作品千篇一律,缺乏童趣,毫无价值。

第三,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评价和欣赏的功能被混淆。评价通常是指对一件事或一个人进行判断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而欣赏是一个欣赏的过程,即人们感受、理解和判断艺术形象的思维活动和过程。通过欣赏作品,分析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性、情感性和艺术美,让孩子了解别人的作品,提高孩子对艺术的欣赏和审美能力,新指南要求:“成年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的艺术表达,不应该用自己的审美标准来评判孩子,更不用说也是这样培养孩子,追求结果的完美,不至于扼杀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萌芽。”可见,对于儿童作品,评价并不准确,它提倡的是欣赏的作用,即从注重辨别到注重发展。那么如何让教师科学地欣赏和分析儿童美术作品,充分发挥其发展性呢?

第一,树立艺术活动的欣赏观

1,以升值促发展的发展理念

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孩子的发展和完善。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欣赏应该与教育目标相一致。通过欣赏,既要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又要激发孩子的潜能和特长,帮助孩子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快乐全面地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获得自我成长,体验职业生涯的快乐。

2.儿童艺术的科学教育价值。

儿童艺术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发展儿童的智力和创造力,促进儿童认知、情感、能力和个性的有效发展。因此,在儿童艺术教育中,教师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儿童借助艺术顺利地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感情,教师在艺术活动中的欣赏行为应该以艺术活动的最终目标为基础。欣赏要以欣赏为主,激发孩子的情感体验为主,强调艺术技巧为辅。

(二)把握儿童艺术活动的年龄特征。

1,儿童艺术是指2、6、7岁学龄前儿童的造型艺术活动和欣赏活动。儿童艺术作品表现了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印象,表达了他们的愿望和审美追求。心理学家发现,艺术是儿童比语言更早认识事物、表达思想、表达感情、想象和创造自己世界的有效途径,也是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是他们的童真、童趣和独特个性、情感的表达和表达。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表达事物的特点:3-4岁儿童的艺术创造力基本处于“涂鸦期”,可以随意画画、撕纸、玩泥巴。3岁半左右的孩子开始进入“象征期”。他们试图用涂鸦时掌握的简单形状来表达自己,但他们的动机和信心非常脆弱。4-5岁的孩子开始进入“意象期”。他们有明确的表达自己经历、情感和想象的目的,逐渐能用简单的形状表达越来越多的东西。5-6岁的儿童美术创作能力逐渐认识到事物之间的一些简单关系和联系,对事件和情节的表达成为他们美术活动的显著特征。理解和把握这些特征是教师科学、准确地欣赏儿童美术作品的基础。

2.艺术活动是孩子获得快乐和自我满足的重要过程。

童年也是游戏期,获得快乐和自我满足是儿童游戏的直接目的。儿童艺术活动不存在功利性。在孩子看来,只是因为“创造”的过程或形象、色彩的变化,能让他们感受到情感的满足和情绪的宣泄,从而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成功的自信。在欣赏孩子的作品时,老师要延续这种快乐和自信,让孩子对艺术活动保持兴趣。

3.艺术活动是伴随着儿童主动建构的实践过程。

儿童艺术活动是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塑造视觉形象,激活思维,唤起情绪和情感,产生审美萌芽的活动。为了表达和创造,儿童不断地对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筛选、比较和加工,同化和适应交替进行。随着艺术与各个领域的联系和交流,儿童积极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和方法去分析孩子的作品,让孩子通过欣赏别人的作品来加深对外界事物的理解,提升自己。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

(3)注重欣赏内容的全面性和多样性,关注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合作,如何学习,这就是儿童艺术教育的意义所在。因此,在欣赏儿童艺术活动时,教师应注意内容的全面性和多样性。具体来说,知识与技巧的鉴赏与分析应包括立意、造型、艺术材料的运用、构图、表现、着色等指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分析中,要关注儿童活动的兴趣、主动性和自信心;

欣赏的内容全面而多样化,可以帮助教师多角度了解孩子,发现他们各自的长处,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在自尊自信中快乐成长。

(四)运用多种欣赏方法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

在欣赏艺术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多种欣赏方式的综合运用,自我欣赏和他人欣赏、结果欣赏和过程欣赏,根据不同的情况和要求以及教师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在实际情境中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5)欣赏主体的多样性,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

现代美术教学提倡在欣赏中充分发挥被评价者自身的主体作用。虽然孩子年纪小,没有经验,需要大人的很多照顾,但是他们还是独立的个体,所以主观精神的培养要从小开始。因此,在儿童艺术欣赏活动中,教师要改变过去教师是独白,儿童是被动接受评判角度和标准的局面,充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通过以儿童为主题的欣赏活动,培养儿童的审美兴趣。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参与鉴赏的主体明确鉴赏的目的、内容和要求,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在孩子之间的相互欣赏中,要注重引导孩子注意他人的长处和优点,进而改进自己的行为。其次,教师也要创造条件,让许多鉴赏主体从中受益。如果让孩子欣赏自己,目的是培养孩子自我欣赏、自我分析、自我反思的能力;让孩子欣赏同龄人,目的是让孩子在认清自身优缺点的基础上,用欣赏和心态去分析同龄人的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沟通、合作和分享;

(六)鉴赏与教学相结合,实现动态鉴赏。

在新《指南》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美术欣赏活动应与教学相伴随,并与之不断互动,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欣赏不仅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考虑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需求,让孩子成为活动的设计者,对艺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结合艺术活动的引导和欣赏。孩子的发展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当孩子在从事艺术创作和表演,但缺乏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时,老师的引导和干预是最及时有效的,但这种引导要建立在欣赏的基础上。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是教师的责任,促进每个孩子的进步是教师的艺术。教师只有善于提高自己的观察艺术、发现艺术和及时引导艺术,才能更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七)欣赏语言生动贴切,体现激励和发展。

艺术作品欣赏是提高艺术活动质量的一种手段。儿童处于“镜像自我”阶段,对外界评价非常敏感,往往把成人的评价作为了解自己的重要依据。经常被表扬和鼓励的孩子能更好地接纳自己,增强做事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在艺术活动中,教师应强调对语言艺术的欣赏,尽可能避免批评性评价。欣赏不仅能激发孩子对绘画的兴趣和热情,还能发现自己的能力和天赋,体验成功的快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通过观察和对话,了解和发现儿童独特的创造力、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和形式。尤其是当孩子的作品“出格”的时候,要尽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其含义,在孩子自己不能明确表达意图的时候,要善意地去解读。欣赏时,教师要注意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从多个角度欣赏孩子的作品,用积极的欣赏语言进行鼓励,给每个孩子一个鼓励性的评价,激发孩子大胆继续绘画的欲望和热情;

儿童艺术作品是儿童心灵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幼儿教师只有掌握欣赏幼儿作品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才能引导幼儿,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