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到6岁的孩子应该如何引导?
如何引导3到6岁的孩子?很多初为人父母的人,对孩子出生后怀孕的一些症状和育儿经验并不太了解。有很多不为人知,不清楚的地方,所以他们对孩子的一切事情都很关注。3到6岁的孩子应该如何引导?
3到6岁的孩子应该如何引导1促进大脑发育?
3-6岁是孩子大脑快速发育的时期。此时脑细胞的活动几乎和成人一样,但活动速度几乎是成人的两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思考的速度都很快,所以家长要抓住机会开发孩子的大脑。在这个时期,开发大脑的最好方法不是阅读,而是启发性的游戏,所以家长最好使用益智玩具来培养孩子的大脑。
提高社交技能
在中国,大多数婴儿在3岁上幼儿园。这个时候,同龄的孩子开始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孩子们能在幼儿园交到朋友,不仅有助于他们养成各种生活习惯,还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所以,在这个时期,家长应该集中精力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为了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家长首先要让他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注意他整洁的衣着和发型。其次,父母可以教孩子简单的社交技巧,比如问一些友好的问题:“我可以和你玩吗?”以及“你想和我一起玩游戏吗?”
另外,家长要注意教会孩子正确面对和处理社会矛盾。与他人争吵时不要使用肢体暴力;当你伤害了别人,要真诚的向对方道歉;朋友向自己道歉的时候,要学会原谅朋友,逐步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培养自尊和自信
由于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3-6岁的孩子会特别注意自己在别人心中是什么样的。是否被别人喜欢,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会逐渐建立起来,这会让他以后成长得更加稳健。
这期间,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少批评孩子。当孩子做了一件成功的事情,我们要及时肯定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当孩子犯错时,作为父母,我们不应该直接骂人,以免孩子的自我评价变得很低,使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足。
另外,这个时期的孩子可以自由控制自己的身体来完成某些动作。如果这种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有助于建立他的自信心,所以家长可以培养宝宝的运动能力和自信心。游泳、跳舞是培养孩子运动能力的好方法,但家长要注意给宝宝准备专业的运动器材,避免身体受伤。
清除规则的界限
对于3-6岁孩子的教育,家长不能不管,就是给孩子“立规矩”。在此期间,由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各种规则,往往是我行我素。但是,在这期间,他们会尊重大人的权威。所以这段时间也是孩子明确规则边界的好时机。
在教育他们的过程中,一方面,家长要及时纠正他们的行为,比如随意发脾气、使用暴力、撒谎等。另一方面,要主动告诉他们该做什么,比如什么时候睡觉,一次能吃多少甜食,玩完后把玩具收起来。
另外,由于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家长要主动和孩子商量,让孩子参与决策过程。这不仅让他更容易遵守规则,也让他觉得自己很重要,很独特,这也有利于他的自尊和自信。
3到6岁的孩子应该如何引导自己的健康姿势?
3-4岁的孩子,被提醒后可以坐起来,自然站起来。
4-5岁的孩子可以在提醒下正确站立、坐着、行走。
5~6岁,能始终保持正确的站、坐、走姿势。
特别提醒:
保证每天睡眠11 ~ 12小时,午睡2小时左右,时间可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
椅子的高度应该是写字时脚能自然着地,大腿基本水平;
桌子的高度是写字时身体能坐直不驼背不耸肩;
床不能太软。
2、情绪稳定和快乐
3~4岁,情绪比较稳定,很少因为一点小事哭;不开心的时候可以听听大人的哄劝,很快平静下来。
4~5岁,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不开心时能迅速缓解;在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能够接受解释,不发脾气;愿意把自己的情绪告诉亲近的人,一起分享快乐或者寻求安慰。
5~6岁,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知道引起一些负面情绪的原因,并努力化解;表达情绪的方式适中,不发脾气;能随着活动的需要快速改变心情和注意力。
特别提醒:
和孩子聊聊自己的快乐或愤怒,鼓励孩子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情绪;
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如果孩子不压抑自己的脾气,等他冷静下来后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
3.培养适应性
3~4岁,能在炎热或寒冷的室外环境中活动,能在帮助下快速适应集体生活;
4~5岁,能在热或冷的室外环境中活动半小时左右,能迅速适应人际环境的变化,如换了新老师;
5~6岁,能在炎热或寒冷的室外环境中连续活动至少半小时,并能迅速融入新的人际环境。如果换一个新的幼儿园或班级,可以很快适应。
特别提醒:
每天为幼儿安排不少于两小时的户外活动,其中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
经常玩手拉手、秋千、转椅等游戏活动,促进其平衡器官功能的发展;
经常带孩子和亲友聚会,支持孩子和不同群体的孩子一起做游戏,让孩子快速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4.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3~4岁,在提醒下,饭前便后洗手;能在帮助下穿上衣服或鞋袜;能把玩具和书放回原处;
4~5岁,能主动饭前便后洗手,方法正确;会穿脱衣服鞋袜,会自己扣扣子;能整理自己的东西;
5~6岁,能根据冷热增减衣服;会自己系鞋带;能够按类别整理你的物品。
特别提醒:
不管孩子做得好不好,都要给予适当的肯定,不要因为孩子做得不好或做得慢就抢了位置,以免剥夺他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
教孩子基本的自理方法,如穿脱衣服鞋袜、洗手洗脸、擦鼻子擦屁股等。
5.让孩子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3~4岁,不与陌生人同行,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能够在提醒下注意安全,不做危险的事情;在公共场所迷路时,可以告诉警察或相关人员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父母姓名或电话;
4~5岁,公共场合离大人视线不远;了解常见的安全标志,遵守安全规则;运动时能主动躲避危险;知道寻求帮助的简单方法;
5~6岁,未经大人允许,不要给陌生人开门;能自觉遵守基本的安全规则和交通规则;运动时避免对他人造成危险;了解一些防灾的基本知识。
特别提醒:
帮助孩子了解周围环境中不安全的事情,如不要动热水壶,不要玩火柴或打火机,不要碰电源插座,不要爬窗户或阳台等。
帮助孩子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如:小心触电,小心中毒,禁止在河里游泳,紧急出口等。
如遇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应拨打110、120、119求助。
6.让孩子掌握文明的语言习惯。
3~4岁,知道和别人说话要看着对方;说话自然,声音适中;能够在大人的提醒下使用适当的礼貌语言;
4~5岁,别人自言自语能有反应;能根据场合调整自己声音的大小;能主动使用礼貌用语,不骂人或脏话;
5~6岁,在别人说话时能积极回应;可以根据交谈对象和需要调整说话的语气;懂得按顺序依次发言,不随意打断别人;能根据情况使用适当的语言,比如在别人难过的时候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安慰。
特别提醒:
孩子发表意见时,大人可以跪下,直视孩子,耐心倾听;
提醒孩子一些必要的沟通礼仪,比如对长辈说话要有礼貌,客人来访要打招呼,得到帮助要说谢谢。
7、让孩子有自尊、自信、自主。
3~4岁,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游戏或其他活动;为你的良好行为或活动的结果感到高兴;我愿意尽我所能;喜欢承担一些小任务;
4~5岁,能按照自己的想法玩游戏或其他活动;知道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对自己满意;努力做自己的事,不喜欢依赖别人;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和任务;
5~6岁,能主动发起活动或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或成功后想做得更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也愿意学;主动承担任务,能够坚持遇到困难不轻易求助;当你不同意别人的观点时,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并给出理由。
特别提醒:
多给予肯定和表扬,表扬一定要有针对性和具体性;
不要简单的拿孩子的缺点和其他孩子的优点做比较;
应该就与儿童相关的问题征求他们的意见。即使他们的意见与成年人不同,也要认真倾听,接受他们的合理要求。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支持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让孩子建立做事的自尊和自信;
鼓励孩子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并注意调整难度,让孩子感受到通过努力获得的成就感。
8.教孩子关心和尊重他人。
3~4岁,长辈说话时,能认真听,听出他们的要求;当你周围的人生病或不开心时,表现出同情;可以被提醒不要打扰别人;
4~5岁,他们会用礼貌的方式向长辈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想法;能够注意到别人的情绪,表现出关心和体贴;知道了父母的职业,就能体会到父母为养育自己付出的辛苦;
特别提醒:
给孩子讲讲父母养育他的经历,让孩子理解和体会父母养育他的艰辛;
利用购物、看病等机会,帮助孩子了解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体验这些机构提供的便利和服务,懂得尊重自己的劳动,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利用民间游戏和传统节日,帮助孩子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理解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应该相互尊重,友好相处。
9、教导孩子遵守基本的行为准则。
3~4岁,在提醒下,能遵守游戏和公共场所的规则;要知道不能私自拿别人的东西,借别人的东西要还;保管好玩具和其他物品;
4~5岁,感受规则的意义,基本能遵守;不要私自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知道说谎是不对的;知道接受的任务必须完成;在提醒下可以节约食物、水和电;
5~6岁,理解规则的含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的规则;爱护公物,用别人的东西要懂得爱护;敢于承认自己做错了,不撒谎;能够认真负责的完成自己接受的任务;爱护身边的环境,节约资源。
特别提醒:
经常和孩子玩有规则的游戏,遵守约定的游戏规则;
利用真实的生活场景和书籍故事,向孩子介绍一些必要的社会行为规则,以及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
当你发现孩子在撒谎时,你要反思,是不是因为你对孩子管得太严了;
经常给孩子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要求完成并给予及时表扬,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负责任的态度。
3-6岁的孩子应该如何引导3-6岁的孩子开发智力?
(1)讲道理,多表扬,对叛逆期的孩子有效。
(2)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愿意说普通话,大人可以用普通话和孩子交谈。纠正儿童发音时,以普通话发音为准。
(3)尽可能丰富孩子的词汇是语言发展的关键。这可以通过丰富孩子的生活来实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4)教孩子数数和辨认物体的大小、长度和高度。识别前后,知道早晚。了解一些日常生活中简单的科学原理。
(5)要拓展孩子的生活乐趣,大人必须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6)3岁以上的孩子尽量送幼儿园。这不仅是为了让孩子通过集体生活学会自立和合作,也是为了让孩子得到体育锻炼。
(7)机械地、过早地教孩子读书、数数,对孩子的智力没有好处。培养孩子的创造兴趣,使他们能够发展自己的才能,这是非常重要的。
(8)这个时候孩子喜欢提问,不要像百科全书一样回答。
(9)大人要教会孩子如何建立幸福的家庭。包容,理解,活力最重要。
(10)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正确回答孩子的问题,激发孩子探索和理解问题的欲望。
(11)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扫地、擦桌子、发筷子,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和动手能力。
(12)指导孩子自己做玩具。
(13)通过鼓励孩子玩游戏、编故事、加图、看图、讲故事,让孩子过上更快乐的生活。
(14)给孩子一些挫败感,必要时忽略孩子的需求。
(15)培养孩子的成就感,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幸福。
(16)重视孩子道德意识的培养。在生活中,明确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让孩子一个个形成对公德的认识。帮助孩子分析发生了什么,让孩子明白自己行为的后果。让孩子注重观察,学会自己判断是非善恶。
(17)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在太多夸奖下长大的孩子,分不清真假、好坏、成败。
(18)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做有礼貌有教养的孩子。